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7年9月25日上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MPS/CAS)成立仪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JurgenRenn、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研究员出席了成立仪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  相似文献   

2.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成立暨揭牌仪式于2001年9月4日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来自德中两国的30余名官员和专家出席了仪式。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局长兼中德中心主任韩建国、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兴  相似文献   

3.
<正>张柏春,1960年生,工学(机械工程)学士,理学(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首席科学家。2001年起担任"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伙伴小组"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在一个春日和煦的下午,笔者一行如约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院长路南祥致信祝贺并派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主席泽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首任系主任江晓原在成立大会上分别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组建的这个系,将充分发挥中科院与高等院校合作的优势,推进科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进程,培养广泛适用于科研、教学、…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最炎热的日子里,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主要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英国李约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等.来自70多个国家的约120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7月24日,在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领导,英国驻华公使,国际科学史学会(DHS)主席团成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知名学者吴文俊、李学勤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祝贺会议顺利召开,表达对科学史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6.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确保向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一次性提供足以支付前两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所需的全部资金 ,并将视该奖事进展的情况继续提供资金 ;学会确保此款项仅用于同竺可桢科学史奖有关的开支。2 .奖章、证书和奖金将以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的名义授予 ,在每三年一届的学会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或其代表颁发。3 .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由 5至 9名成员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代表兼任秘书。4.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将在学会通讯与刊物上宣布奖事、征集提…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简称马普学会)秘书长B.布鲁德博士率领的马普学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1998年9月7日至19日来华访问。德国马普学会是世界著名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拥有7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组,1万余名科研人员。自1911年成立以来,马普学会已产生了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普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的交流自1974年开始,1978年双方正式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这次是布鲁德秘书长自1995年任职以来的首次访华。她同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所长G.雷恩教授等人于9月14日访问了中国科学院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六届理事长席泽宗先生于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9.
柏林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国柏林主要有两个从事科技史研究与教学的机构。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是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理论视角的科学史研究。它下设三个研究室和图书馆等服务机构,各室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固定岗位明显少于流动岗位。柏林工业大学的哲学、科学理论与科技史研究所承担研究与教学两种傻,教学分为基础和主修两个阶段,每学期的课程分为授课和讨论班。研究所下设中国科技的历史和哲学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聘请杨振宁博士为名誉研究员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博士近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在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筹备期间,杨振宁博士是第一位复函表示与会...  相似文献   

11.
严敦杰早年专职会计工作,业余研究科学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抉择,1956年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他曾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草该室筹建方案与该室工作和全国科学史研究工作十年发展纲要,较长时间推动着该室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事业的发展。但他在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文革"结束前频繁遭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学术研究工作和身体均受到影响。本文还原严敦杰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的原因和过程,论述他对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创建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政治运动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3-4日,由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共同举办的"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史论坛"在春光明媚的清华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出席了开幕式,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女儿周如玲博士专程从美国飞来赴会,清华大学文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显章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深圳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教育局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于1996年1月16至20日在深圳大学举行。国际中国科学史的编号会议,自...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著名天文学史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陈美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30日4时46分在北京海淀医院逝世,享年67岁.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0日,由山东省政府参事、省科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担任领衔科学家的山东省科协第三期"泰山学术沙龙"——"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围绕"传统文化对科技的作用"的沙龙主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暨《二十一世纪》杂志创始人陈方正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刘钝研究员、南开大学李建珊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郭世荣教授、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科学史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薮内清先生于 2 0 0 0年 6月 2日在日本京都逝世 ,享年 94岁。薮内清先生于 1 90 6年 2月 1 2日生于日本神户 ,1 92 6年 4月入京都大学理学部宇宙物理学科 ,1 92 9年4月毕业留校工作。 1 937年 3月任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 94 5年 5月获京都大学理学博士 ,博士论文题目《隋唐法史の研究》。 1 94 8年 4月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 94 9年 4月任京都大学教授 ,1 967年 1 0月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 969年 3月离职退休 ,同年 4月…  相似文献   

17.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18.
东亚科学史研究的前景何丙郁(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悼念李约瑟博士逝世专辑[编者按]科学史界泰斗、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1900.12.9—1995.3.24)今春不幸仙逝。李博士生前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文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Jens H?yrup是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哲学和科学研究部的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古巴比伦数学、古希腊数学、中世纪伊斯兰数学、巴洛克科学,以及数学与科学哲学。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史家,他曾主持根特大学乔治·萨顿纪念讲席(George Sarton Memorial Chair,Ghent University,2008~200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7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2015年荣获国际数学史学会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7月12~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2016年夏季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图1)。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技术史国际前沿发展趋向",来自科学史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