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臆断的预言和轻率的发布,轻则让人困惑,重则损害科学及其政策的权威性2005年,韩国发行的一枚邮票触发了人们对一幅人类进化卡通图案的回忆:一个弯腰屈背的猿人以六个步骤进化成直立的双足智人。该枚邮票(下图)展现了一位截瘫病人慢慢地从轮椅上爬起,挺身而立,最后以一个跳跃动作表示庆祝。邮票的左边是一枚经过细胞核转移的  相似文献   

2.
1971年,尼加拉瓜共和国政府发行了一套著名邮票,共10枚。邮票除图案制作精美外,还在每一枚邮票上别出心裁地印上一个公式。E=MC2也在其中,它和其他9个公式一起,被誉为是改变了地球面貌的10大公式。这个当代最伟大的公式是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于1907年对“狭义相对论”进行理论推导时,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我们到各地去旅行,需要地图;开发矿山、兴修水利,需要地图;而航海、航空、行军作战,更是不能没有地图,其中,与战争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国家疆域图和军用地图。一、国家疆域图与战争在历史上,国家疆域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战争。1900年,位于拉丁美洲的多米尼加发行了一枚地图邮票,图案是一幅多米尼加的全国地图。就是这枚邮票,差点引起多米尼加与其邻国海地之间的一场战争。原来,由于图案设计者的疏忽,两国边界线画得不够精确,把海地的一条狭长地带划入了多米尼加版图。这枚邮票发行后,海地认为…  相似文献   

4.
1993年,英国发行了一枚邮票,邮票的画面是一块相当华丽的怀表。邮票上还有一行文字:JohnHarrison(1693~1776)Marine Time-keeper No.4,这段文字可译为“约翰·哈里森制作的第4号海钟”。制造钟表的工匠不可胜数,华丽的钟表也比比皆是,为什么英国政府要为一个钟表工匠发行纪念邮票呢?如果我们能沿着这台海钟的时间回 溯300多年 甚至更久远 一些,就会被 这位工匠感 动。这位孤独 的天才解决 了一个世界 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一个哲学教授家庭。他是一个惊人的神童,一生才华横溢,因此,科技史学家称他是“具有相当成就的最后一位通才”。他是一位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像希腊的大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那样博学多才,贡献巨大。1980年,德国发行了一枚面值60芬尼的邮票,以纪念这  相似文献   

6.
乔治·斯蒂芬森(Stephenson·George 1781-1848)是一位从最底层的穷苦矿工中走出来的发明家,他被公认是“蒸汽机车之父”。很多国家如德国、比利时、波兰、圣马力诺、刚果等,都把他和他的机车的画面作为纪念邮票发行。他的祖国英国在1975年,也发行了一枚面值7便士的纪念邮票,来纪念这位使一个冒着黑烟的庞然大物在铁轨上飞驰的发明家。画面上这枚邮票是匈  相似文献   

7.
李雨飞 《科学之友》2005,(19):32-33
2005年8月连续发生4起大空难: 法航空难:2005年8月3日,法航客机遭雷击起火冲出跑道.飞机上297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无一人遇难,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天,有一个工程学校请我去帮助他们的学生学习怎样写作,他们把我安排在物理系一间闲置的房间供我作办公室之用。从我的办公室走到楼下大厅,就会看到一幅宣传“2005世界物理年”的海报。在海报上,留着一头触电式头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肖像格外引人注目。这幅海报是为纪念100年前的那个物理“奇迹年”而张贴的。那一年,一位年轻的瑞士伯尔尼专利局职员发表了5篇关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论文而使物理学发生了革命。这幅海报呼吁:“让2005年变成另一个奇迹年吧!”2005年悄然已过,人们并没有看到什么奇迹发生。这幅海报就像一张…  相似文献   

9.
人类停止进化了没有?进化论的下一次爆炸性事件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不论是公众还是权威生物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人类进化已经结束了,自然选择与我们已经不相干了.换句话说,从石器时代到眼下,人类的进化都没有什么进展了.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德国发行了1枚纪念电学先驱欧姆的邮票,邮票的画面是欧姆当年做实验的器材,面值80芬尼(如图)。 欧姆(Ohm·Georg Simon1789-1854)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手艺高明的技工。欧姆少年时家境贫寒甚至一度辍学,但他父亲仍是省吃俭用,煞费苦心地让他受到了足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活化石是指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并仍然是现存的种类.在生活环境不变,成活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把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诗剧《浮士德》的文苑巨匠歌德列入自然科学家之列,有没有搞错? 确实没有搞错!就是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在自然科学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图1是德国近年发行的一枚邮票,画面上歌德正在凝视着史泰因夫人的剪影。  相似文献   

13.
嗅觉新探     
人类的嗅觉器官是一个进化的杰作,许多物质的气味它都能辨别,尽管人们对它从事研究,但对于嗅觉的认识仍还是一个谜,如邮票大小的一块嗅觉组织是怎样将化学刺激信号传入大脑的呢?当气味中的分子进入嗅觉细胞膜上的纤毛,该组织的感受器上有一种特殊蛋白质.近来研究认为每种气味都可结合和刺激细胞,包括分辨不同气味种类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14.
灵长类和反刍动物生长激素受体的快速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振芳  李英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05,50(9):890-895
在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中, 垂体生长激素的进化非常缓慢, 各类群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别, 但在灵长类和反刍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快速进化, 即所谓“插曲式”的进化模式. 我们获得了4种灵长类动物的生长激素受体的膜外区序列, 并结合已有的序列数据进行系统的进化分析, 结果表明, 哺乳动物生长激素受体也经历了一种类似垂体生长激素的所谓“插曲式”的进化模式. 考虑到垂体生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需要通过其受体的介导才能实现, 结合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推测垂体生长激素受体的这种进化模式可能是与垂体生长激素发生了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依比茲壁蜥被认为是岛屿进化生物学中的最佳案例:仅仅数十米的距离,就带来了这种壁蜥身体颜色的巨大差异。自然选择在它们的进化之路上,展示了一个最美妙的奇迹。岛上的“明星”树林中,太阳刚升起一会儿,但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股温暖的感觉。一些闪闪发光的蓝绿色蜥蜴匆匆掠过,向着阴暗处跑去……穿过浓密的矮树林,是一条布满岩石的狭长海滩。海滩一路向北延伸,与地平线完美地融为一体。这就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无论是公众还是世界最杰出的生物学家,几乎都已形成一个共识:人类的进化已经结束.自然选择已经与人类没有什么关系了。有科学家指出,自从5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以来,就一直再没有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了。这一理论根深蒂同,事实上已被奉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7.
陈世骧 《科学通报》1965,10(8):667-667
进化论为生物科学建立了历史观点,说明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类,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渊源于简单的原始祖型,生物界是一个历史连续的整体。生物科学的每一部门,都受进化思想所渗透,都为进化论作出了贡献。进化论好象一条红线,把整个生物科学贯通起来。一发展历史进化论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以三件大事为标志: 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标志着进化思想的胜利,为生物科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表于1866年,  相似文献   

18.
李英  段子渊  贾璐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05,50(12):1201-1204
采用PCR方法从4个灵长目物种中获得了泌乳刺激素(Prolactin, PRL)基因的第2~5外显子的序列, 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 计算了PRL基因在灵长目中的氨基酸替换速率. 对异义替换速率和同义替换速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 在灵长目进化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一个枝系有正选择作用的迹象. 此外, 用最大似然(Maximum-Likelihood, ML)法没有检验到任何一个受到正选择作用的位点; 在快速进化时期内发生的所有32个氨基酸替换中, 只有2个位点包含在功能重要的40个氨基酸之内, 提示所发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集中在功能上并不是很重要的位点上. 此外, 在PRL基因的快速进化过程中, PRL的部分功能被胎盘泌乳刺激素(placental lactogen, PL)所替代. 基于以上原因, 推测发生在灵长目PRL基因的快速进化很可能是选择压力的放松, 而不是正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最近,俄罗斯技术科学博士A·波洛金撰文披露,前苏联在1966年发射军用战略火箭时曾发生一起完全意外的事故:一枚装有核弹头模型的火箭被运往发射场,在发射场上云集着一批前苏联高级军事指挥员,但是,当这枚火箭起飞时却发生了爆炸。  相似文献   

20.
奇迹之年     
<正>奇迹年往往被认为是由在它之前的各种挑战催化的。《剑桥词典》将奇迹年定义为“发生极好事件的一年”。在没有其他限定的情况下,这个词通常指的是1666年。在此期间,大瘟疫持续不断,伦敦大火肆虐了四天。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同时代的几项科学成就却很了不起。1666这个数字本身也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