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歆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219-219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印象主义中的音乐通过变幻美洲的和声和音色来营建出一种情调和氛围,其创作理念与印象主艾绘画是有着相同之处的。而德彪西的音乐更是与印象主义的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井在延承印象主义绘画的风格的基础上,更显其神秘,梦幻与朦胧。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随着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印象主义音乐也随之诞生。这些文学艺术流派对音乐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而,也使印象主义在音乐创作中显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印象主义画家们根据光学的原理,对色彩运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们认为物体是没有固有色的,物体的一切色彩都是由于光线的反射产生的.正是因为印象派如此重视光线,印象主义画家们才会主张在室外绘画,强烈的室外光线与色彩使他们的绘画有了前所未有的明亮和鲜艳.印象主义画家打破了传统,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运用冷暖色对比,引入环境色,开辟了色彩表现的新世界,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4.
在对"印象主义"一词作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区分了"印象主义"一词广义与狭义的两层涵义,并对19世纪后半期法国绘画领域的印象主义运动历程及革新意义作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5.
印象主义是19世纪中叶继现实主义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运动。印象主义画派在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直接引发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艺术流派,而且从艺术思想、美学观念、审美价值、绘画技法等方面对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婧 《科技信息》2007,(18):250
修拉以分色、色光、点描画法使其绘画用印象主义方式再现了绘画的光的效果,注重了科学与绘画的理性结合,形成了新印象主义。本文试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试图寻找其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结合形成的客观的社会因素和主观的审美认识根源,以期能窥其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焰火》是德彪西钢琴音乐中晚期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曲体结构、调式和声、音乐形象和演奏要点的分析,旨在领略印象主义音乐的特殊魅力,为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学习做基本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阿文兴 《科技信息》2008,(21):169-169
德彪西《水中倒影》是其印象主义音乐中的代表作品。其中以根据作曲家欲展示“画面”而对音乐手法进行处理,以客观的、现象的、瞬间的、局部的、色彩斑斓的音乐律动意境,来提供与“画面”意境相统一的印象生成。并以此创造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律动的音响效果,较好的诠释了作曲家强调对事物的客观印象的音乐印象主义曲风。  相似文献   

9.
19世纪,那些抱负远大的美术家以顽强的意志抗拒着传统习惯和流行趣味,用卓越的才能谱写着西方美术新的动人乐章: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及后印象主义,各流派承前启后、相互交汇却又独树一帜。文章着重剖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这两大流派的绘画,比较两者诸多方面的相似和差异,达到对其艺术观念、表现形式、风格魅力的全面认识和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10.
王霞 《太原科技》2003,(6):93-94
阐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特征。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缔造者,在他的作品中和声新颖、崇尚复调性、偏爱多声部的线条,在音乐处理上将浪漫的感伤化为法国特有的“情感反应”,在技巧上表现出一种闪烁、独特的音响、微妙的气氛、打破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和章节处理的韵律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的表现主义首先出现于绘画艺术,后扩展到文学、音乐等领域。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相对而言,印象主义描绘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以及周围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却是人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强调的是艺术家自我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2.
欧洲绘画自印象主义始,艺术家摆脱故事叙述和现实模仿的藩篱,追求语言形式和情感表现,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绘画的认识,意味着艺术家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彰显。媒介技法形象化了的形式语言是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表征和视觉符码,本文透过印象主义之前绘画技法的传承发展,解读艺术家主体意识生成之前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将《丘园记》同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比较,评述《丘园记》体现的后印象主义风格。《丘园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细腻的文笔,大胆的色彩对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宛如一幅后印象主义油画,表达了伍尔夫对大自然的热爱。《丘园记》中,伍尔夫以丘园为背景,一只蜗牛为线索,四组人物的故事片断为情节完成了一组既联系又独立的画面,而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则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弗吉尼亚.伍尔夫虽然出身上层社会,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民主意识。她在《丘园记》中对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讽刺,同时对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给与同情。这些都使《丘园记》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后印象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彩群 《科技信息》2010,(12):272-272
一、感受线条语言 线是构成绘画语言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线原本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现实中的物体都没有数学意义上的线。但在绘画的表现过程中,任何一件作品的形成都是通过笔的运动来形成线。在绘画中,线条的作用不但体现对物体的表现,还体现线条本身的艺术价值,以线条的形式来观察和表现自然形态,是人对形的一种普遍认识和最原始的表现手段。也对现代儿童来说是最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曾原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42-142,144
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思维形式中的基本的、典型的特征之一,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形式,是最简练、概括、基本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线条着方圆粗细,曲直动静各种描法.皴法的外观形式,从中体现出丰富的音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的抒情性和艺术再创造性的内在本质。它是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绘画艺术中的道与技,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与传承性,而同时又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因为人们在形式美的追求上总是永无止境,可说美随时代而变迁。杰出画家的绘画作品能以不变应万变,又以万变应不变,技在变,而道不变,绘画形式在万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民族文化之根源。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绘画,是其道技纯熟的高度体现,能在固守中有所突破,又在突破中有所固守,其突破的是绘画之技,及其绘画形式的外在变化,而其固守的是中国几千年所倡导的儒道哲学艺术审美精神,其泼墨泼彩,乍看与传统国画有所区别,实则与之一脉相承,同属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文学/小说的音乐化?关于文学/小说音乐化或音乐性现象,能否在定义与类型学的阐释上进行理论规范,从而避免“印象主义”的随意研究,赋予这一现象以更深广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先给出小说音乐化的定义,继而为音乐文学媒介间性形式与音乐化文学/小说定位,最后做出类型学实践,区分出文学/小说中的显性音乐主题化形式与隐性效仿音乐形式,以及通过联想引用的声乐唤起形式。  相似文献   

18.
侯传冷 《科技信息》2011,(36):I0132-I0132
用线去表现人们的意念,可以说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就已开始。线条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媒介,以线造型是中西绘画共同的起步,但就线条的作用而言,中西并不一样。西方绘画中对线条的理解远不及中国画中对线的要求,因为西画中线条只是作画中的一个形式工具。而要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必须从研究线开始。作为中国特定语言的符号体系,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和象征意义。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簸箕画是在近十年来产生的一个新型画种,是民间艺术家在为簸箕进行装饰时发现的一个画法,在艺术效果上有很大的特色。簸箕画的特点是民族民间意识的展示,具有很好的韵味效果和独特的创意,它的出现是通过长期探索和融合民族民间的内涵里,簸箕画的发展仍然是以绘画形式为主,是非常具体的绘画法则,而且将在研究的方向更为宽广。  相似文献   

20.
示范画教学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美术教学形式。其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绘画功底、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