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地质环境与气象要素耦合作用机制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以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网络为平台,从基础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创立了地质灾害致灾营力当量定律理论,通过对诸致灾因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信息传输和应急反应网络.提高了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近两年汛期应用证明,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增高,由于预报准确及时,通过群测群防体系,避免了300余人的伤亡,避免损失千余万元,在山东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富赟  黎志恒  姜才文 《甘肃科技》2011,27(6):32-34,127
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是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本系统不仅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公众眼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对我省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及气候特点分析,对全省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划;经过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以及近几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灾时雨量数据的分析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临界雨量的确定;结合广东省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和解算方法.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气象台传递的雨量数据进行解算得出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莆田市县气象预报业务集约化发展,采用B/S架构,应用JAVA技术,开发完成了莆田市县气象业务集约化平台。该平台通过设计"自启动"监控报警指标、预报预警文字产品转化规则和"批量"发布流程,搭建了"我的工作台""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预警""后台管理"等4个模块,实现了产品制作"自启动"、产品"批量"生产、产品"批量"发布、制作"全流程"跟踪。平台的建成使得预报业务集约工作实现流程化、规范化、智能化、协同化,提升了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湖南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全省仅消防救援队伍就处置各类灾情4.1万起,营救13381人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去年,应急、气象、水利、地震、林业、自然资源、国网电力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湖南省水利厅发布洪水预报163站次、水情预警239次。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预警信息121.2万条,处置地质灾害隐患点4129处。  相似文献   

6.
王静  袁春风 《河南科学》2012,30(9):1335-1338
驻马店市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系统平台包括信息资料采集与处理、资料分析应用、灾害性天气预报模型与本地客观预报方法、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控、预报产品制作与分发、上级与本地预报产品查看、灾害性天气过程资料备份与气象资料统计查询、灾情收集与上传、预报管理与质量评定9个子系统,用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与对外服务.该系统主要用于常规气象预报服务、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目的是使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减少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引入到地质灾害预警领域,结合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体系,并基于MAPGIS平台经二次开发建立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在综合分析雨量和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等级自动划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泥石流等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定量化时空自动预报。基于该系统,在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属于我国降雨型滑坡高易发区,目前气象部门采用的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模型属于统计模型,适用于滑坡灾害区域性预警预报,不能实现对单体滑坡发生概率的气象预报。引入考虑强降雨作用下土质滑坡表层的最大入渗深度,并考虑滑坡体后缘拉张裂缝水压力,修正了工程上常用于确定滑坡稳定系数及滑坡推力的传递系数法;结合采用有效累计降雨量和当日最大小时降雨量两个指标建立的降雨型滑坡统计预报模型,构建了重庆地区降雨型滑坡统计-降雨入渗耦合预报模型,该模型利用滑坡发生指数将滑坡预报等级分为5级,分别表示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为极小、小、较大、大和极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实用中,可将该模型嵌入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中,实现对重庆境内典型单体滑坡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可能性的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和关键的自然因素入手,通过收集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和已发生的灾情资料,建立开发基于地理环境、地质特征和气象条件下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模型,作为常规工作投入基本业务,可以完成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降雨型滑坡统计-降雨入渗耦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区属于我国降雨型滑坡高易发区,目前气象部门采用的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模型属于统计模型,适用于滑坡灾害区域性预警预报,不能实现对单体滑坡发生概率的气象预报。引入考虑强降雨作用下土质滑坡表层的最大入渗深度,并考虑滑坡体后缘拉张裂缝水压力,修正了工程上常用于确定滑坡稳定系数及滑坡推力的传递系数法;结合采用有效累计降雨量和当日最大小时降雨量两个指标建立的降雨型滑坡统计预报模型,构建了重庆地区降雨型滑坡统计-降雨入渗耦合预报模型,该模型利用滑坡发生指数将滑坡预报等级分为5级,分别表示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为极小、小、较大、大和极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实用中,可将该模型嵌入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中,实现对重庆境内典型单体滑坡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可能性的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七星关区主城区17个内涝点降水致涝的临界雨量阈值指标体系建立,设定内涝预警指标,对主城区易积易涝点实时监控,结合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当监测到实况雨量或预报雨量超阈值时,根据预警指标制作服务产品并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行服务。做到提前预警,做好防范,进一步提高了七星关区城市内涝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最大程度减轻和避免城市内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吕梁市各县区近年来地质灾害与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研究了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对皖南山区"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查找了皖南山区降雨类型、降雨量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了影响皖南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主要因数,同时提出了改进该地区预警预报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通过人工检索、筛选的方式对传播北京地区公共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新媒体进行初步的基础数据普查,然后根据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名和市场占有量,从基础数据库中选取重点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问卷调查、质量评价、交流座谈、建立微信工作群等方式掌握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新媒体的传播现状,分析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规范北京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时气象信息处理在气象预报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为气象预报人员及时地提供各种气象数据,使气象预报人员准确地进行天气分析、预报以及各种气象图形、图象的显示和处理。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想,详细阐述了系统硬件配置、运行环境、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和信息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先进的GSM Modem作为短信收发设备开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以时效快、范围广、信息灵活的方式实现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和预警信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及时发布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特点及效益.  相似文献   

17.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预报警报工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2003年6月1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等多因素、多学科的关系。介绍了国家级地质灾害预报警报业务系统的有关技术,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从地球系统5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地质灾害,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和防治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打开、选择、查询,只需几秒钟,就能看到你所查询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责任人有关信息。这是由四川省省国土资源厅与四川日报、四川在线联合制作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掌上查询系统,于8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据新一轮排查显示,四川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万余处,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位置和防灾责任人、专职监测员,以及所在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等都能在系统中查询。6月28日召开的四川全省地质灾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一般划分为5级:一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防御指南:启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巡查。二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防御指南: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三级注意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防御指南:预报预警时间内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并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