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观测的孔隙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直罗油田比6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微喉为其主要的渗流通道。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有着先天性的控制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但程度并不大,最终导致本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姬塬油田长8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长庆姬塬油田刘卯塬区域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亚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砂岩孔隙发育结构,同时探讨了地层敏感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砂岩结构十分致密,油层物性较差,孔隙细微,连通性差,姬塬长8储层敏感性以弱伤害程度为主,少量样品呈现出中等偏弱伤害程度,敏感性对储层伤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析化验手段对堡子湾地区长4+5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属于典型的低孔超低渗透储层.综合沉积、砂体、成岩、孔隙结构、物性等参数,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储层评价标准并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不同类型储层对油气产能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一类储层区油层发育好,试油单井产能最高;二类储层区油层发育较好,试油单井产能较高;三类储层区油层不发育,无产能.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乌石区流沙港组含砾砂岩储层因受到岩性、分选性、孔喉分布复杂变化的因素,油层出现电阻率比泥岩低、与水层相似的特征,采用多孔微观岩石结构"球管"模型,对孔隙结构与岩石电阻率的响应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证明岩石复杂的孔隙结构是形成含砾砂岩特有低电阻油层的重要原因。基于复杂孔隙结构导致的实验"弯曲"岩电数据提出了阿尔奇修正方程,修正后的阿尔奇公式适用于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乌石A油田含砾砂岩储层利用新方法进行评价,能有效提高含油饱和度,且与岩芯实验毛管压力、核磁束缚水更加匹配。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中孔低渗型藻灰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地层岩性复杂,呈薄层状分布,属中孔隙低渗透储层,油水分异差,油水关系复杂.在测井响应中,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和相对高电阻率水层普遍存在,影响了对油、水层的识别.对测井响应特征与岩性、粒度、孔隙特征和地层水矿化度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性、粒度、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复杂性.在常规分析基础上,应用反映储层物性特征的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比值编制交会图,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油、水层.  相似文献   

6.
姚店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姚店油田北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砂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早期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造成砂岩原生孔隙丧失;碳酸盐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胶结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作用,而碎屑颗粒周围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则有效地保存了部分原生粒间孔隙;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大大改善本区砂岩储层的物性条件.孔隙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溶孔.孔隙小,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喉道细小且不均匀,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7.
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河道充填及河道边缘4类主要储层的非均质模式,其中心滩、边滩砂体属中等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充填砂体属中偏强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砂体则属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属较差油层。  相似文献   

8.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产状及分布特征是研究油层潜在敏感性的基础,本文对枣南油田砂岩储层中的粘土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流动试验以及敏盛性试验,以此来评价油层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枣南油田砂层储层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分布主要受埋深、沉积相带以及储层中流体介质性质等因素的控制,在油层开发过程中,表现为强速敏、弱一中等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一强酸敏等特点。最后该区粘土矿物的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徐洪玲 《河南科学》2014,(12):2564-2569
为对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MT油田盐上层储层微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了岩心手标本的观察及对研究区200余块样品的薄片分析,认为MT油田储层为陆源碎屑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及次岩屑长石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差,磨圆较差,具有成分、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和钙质胶结物;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蚀作用,以刚性颗粒表面微裂纹、塑性颗粒变形、钙质胶结、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交代碎屑组分、溶蚀孔隙为典型特征.储层发育粒间孔、粒内孔及裂缝孔隙,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利用Axio Vision4.0系统进一步进行研究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将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4类,并对每类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的特征.长6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剩余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储集砂岩岩性致密,孔隙结构总体上属于细小孔隙微细喉道,具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但在大面积低渗背景下存在低-中渗透高产区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盆内三叠系砂岩物性及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在成岩过程中溶解作用和绿泥石胶结环边有利于盆内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轮机组油系统漏油、渗油的查漏、消除方法和改进措施,同时介绍了油系统常用密封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混合植物油和白油对皮肤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影响.通过让志愿者分别在前臂上使用含混合植物油和白油的膏霜样品,用多探头皮肤测试系统MPA9的CM825水分含量探头和TM300经表皮失水率测试探头测量前臂内侧皮肤未使用、使用后0.5、2、4h的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混合植物油样品后的皮肤水分含量高于使用白油样品,但经表皮失水率无明显差别,混合植物油在短期内的保湿效果优于白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东辛油田断裂多、含油气规律、油气藏类型复杂,搞清其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规律对后期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辛油田的构造特征及储集层特征、油藏的类型及含油气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东营组油层的建议,如,东一段以稠油开发为主的工艺技术攻关,解决防砂问题.突出东三段的开发.分析表明,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油勘探和开采是油田企业的主导产业.当前,在油田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确定勘探和开采的资金需求量,优先保证主导主业的资金需要,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抓住影响石油勘探和开采资金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依据实际统计数据,运用二元回归预测技术.科学地预测了石油勘探和开采的资金需求量.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论证了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正确地掌握这种预测方法,对油田企业用好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餐饮废弃油俗称泔水油,是地沟油的主要来源,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因此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泔水油鉴别方法迫在眉睫。实验随机收集餐馆的废弃粗泔水油作为原料,模拟泔水油的精炼过程进行脱色脱臭处理,使用适量正己烷和合理超声时间来优化前处理过程,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不同精炼过程氯离子浓度变化,以及与合格食用油的浓度差别,达到鉴别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正己烷的适量加入以及合理的超声时间,降低了油相黏度,油样与水达到了足够的混合程度;且超声后静置分层时水油界面清晰,不仅提高了氯离子的萃取量,而且缩短了萃取时间,达到了优化目的,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别泔水油和合格食用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测定掺伪“菜油”中菜油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根据中国菜油大都以芥酸(二十二碳─烯酸)为其特征脂肪酸这一特性,测定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菜油含量。实测了五种市售掺伪"菜油",测定其某油含量并推测出可能掺入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18.
振动和微生物采油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将这两项先进技术各自发挥优势综合应用于西区油田庄1井确定其增产效果,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在油井注入微生物原液,然后由DSY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对其进行推进,向油层纵深转移和扩散。结果注入微生物后,原油粘度下降,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振动作业后,地层渗滤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结论油井获得了增产,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植物油油泥经酸化提纯制取的酸化油及廉价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加重油等石油油料勾兑,配制在常温下可直接供窑炉、锅炉使用的燃料油.并且报道了以酸化油、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经酯交换、热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等加工工艺,生产柴油、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