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新文 《科学通报》1997,42(11):1146-1149
80年代初由V.D.Coppa引进的代数几何码(或称几何Goppa码)是一类著名的线性码,对代数几何码的研究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仍是编码理论中的热点。1989年Justesen等人构造了一类平面代数曲线上的码,并研究了这类码的译码算法。  相似文献   

2.
李宝  肖国镇 《科学通报》1997,42(24):2606-2610
Feng和Rao开创性地运用大数表决方案于一点代数几何码的译码问题,使译码距离达到Goppa设计距离的一半。这大大推动了代数几何码译码问题的研究。随后,出现了各种应用大数表决方案的译码算法。Sakata等人应用推广的Berlekamp-Massey算法对一点代数几何码也给出了一个应用大数表决方案的译码算法。  相似文献   

3.
在Turbo-MIMO系统中使用的一种信号检测器,它利用MMSE检测器得到可能的发射信号矢量的一个集合,同时对先验信息使用M算法找到另一个发射信号矢量集合,利用这两部分矢量集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大缩小的候选矢量集合,从而能大大减小系统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QPSK星座时,该算法在误码率性能上和MAP检测算法只有1dB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代数几何码的译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朝平 《科学通报》1991,36(1):12-12
代数几何码的参数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好的,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译码算法。因而这类码还没能走向实用。本文给出一种较好的译码算法。 设X是F_q上一条光滑不可约代数曲线,P_1,P_2,…,P_n是X上n个不同有理点,考虑X上两个除子D、G:  相似文献   

5.
刘畅 《科学之友》2010,(1):150-152
在Turbo-MIMO系统中使用的一种信号检测器,它利用MMSE检测器得到可能的发射信号矢量的一个集合,同时对先验信息使用M算法找到另一个发射信号矢量集合,利用这两部分矢量集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大缩小的候选矢量集合,从而能大大减小系统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QPSK星座时,该算法在误码率性能上和MAP检测算法只有1dB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夏树涛 《科学通报》1997,42(6):664-668
1 预备Nguyen等人给出了一种构造二元循环置换等重码(简称CPC码)的方法并用其构造了性能良好的原型序列.为了使构造的循环置换码具有较大的循环极小距离,Nguyen等人选  相似文献   

7.
陈豪 《科学通报》1995,40(1):10-10
自从文献用代数几何码改进了编码理论中的Gilbert-Varshamov界以后,代数几何码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编码理论中,对字长(wordlength)n,维数k的线性码,其最小距离d满足不等式d≤n-k+1,当d取不等式的上界,称之为MDS码(maximum distaneeseperated code),这类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谓MDS码的主猜想(main conjecture)是:对定义在q元有限域F_q上的[n,k]MDS码,则n≤q+1当1相似文献   

8.
忻鼎稼 《科学通报》1995,40(19):1823-1823
Welch-Berlekamp(W-B)定理准确地预测错型的定位多项式,导出译循环码的W-B算法,但适用范围仍未突破BCH限,今由极小插值问题理论出发,给出定位多项式预测通式,拓广W-B定理,扩充W-B算法使之突破BCH限而成为超BCH限译循环码与超最小码距限的完全译码的普适算法.设α为有限域F_qr的本原元,Ω为集合{α~(m+i)}_(i=1)~d_(BCH)~(-1)所确定的q元本原BCH码,(m  相似文献   

9.
由摄像式获取的QR码因为采集光照不均匀会给二值化带来困难.首先对于直方图有明显谷底和采集光照不均匀的图像,分别采用B样条拟合直方图和自适应阈值法进行二值化.然后通过双线性插值算法对发生倾斜的QR码进行纠正,并对结果修补.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反Walsh序Walsh变换的快速算法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Walsh函数系的一种序———反Walsh序 (M序 ) ,给出了它的展开式 ;由此 ,通过序码分析设计出 8种M序的快速Walsh变换算法 ,文末还给出了若干算法实现的描述 .  相似文献   

11.
n-内外缀码     
龙冬阳 《科学通报》1994,39(7):584-584
一类新的码-n-内外缀码被引进.象Ito,J(?)rgensen shyr,Thierrin等人所研究的n-码和n-前后缀码一样,我们定义了一类新的码-n-内外缀码.n-内外缀码的分层及不同层次的n-内外缀的若干代数性质被讨论.众所周知,Sch(?)tzenberger于50年代中期提出了码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公开问题:对于一个码C,当它的星号语言C~*的句法么半群是一群时,则C本身具有  相似文献   

12.
唐立忠 《科学通报》1994,39(5):401-401
在文献[1]中讨论了几何码的主猜想,证明了当基域的元素个数足够大时,对亏格小于3的曲线上的码,主猜想为真.本文将讨论超椭圆曲线上的主猜想问题.1 一些概念在此,我们回忆一下代数几何的有关概念,F_q表示q-元有限域,X是定义在F_q上的代数曲线,X(F_q)是X在F_q上的有理点集,F_q(X)表示X在F_q上的函数域.Div(X)是X的除子群.对X在F_q上的有理除子D,Supp(D)表示D的支点集,L(D)={f∈F_q(X)~*|div(f) D≥0}∪{0}是F_q向量空间,1(D)=dimL(D).对两个除子D和D’,D~D’表示它们线性等  相似文献   

13.
矩阵乘法的一个最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昌俊 《科学通报》1989,34(4):251-251
一、引言 矩阵乘法是线性代数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许多数值计算问题都包含着矩阵乘法的计算。因此,降低矩阵乘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问题,多年来一直引起算法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 1969年,Strassen提出了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n~(log_2~7))的矩阵乘法算法,第一次突破了O(n~3)的界限,被誉为“在代数复杂性理论中最激动人心的结果”。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14.
孙东亮  屈治国  何雅玲  陶文铨 《科学通报》2008,52(24):3014-3025
分离式算法IDEAL(inner doubly-iterative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linked-equations)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算法, 在该算法中每个迭代层次上对压力方程进行两次内迭代计算, 第一次内迭代过程用于克服SIMPLE算法的第一个假设, 第二次内迭代过程用于克服SIMPLE算法的第二个假设. 这样在每个迭代层次上充分满足了速度和压力之间的耦合, 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收敛速度和计算过程的稳定性. 把IDEAL算法推广到了三维同位网格系统, 其中界面流速计算采用修正的动量插值方法(MMIM), 这样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与亚松弛因子的选取无关. 最后通过5个不可压缩流动和传热的三维算例对IDEAL算法与其他三个被广泛使用的算法—— SIMPLER, SIMPLEC和PISO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得出IDEAL算法在收敛性和健壮性上均优于SIMPLER, SIMPLEC和PISO算法.  相似文献   

15.
热力站通过使用变频器控制循环泵和补水泵,既可实现循环系统的软启、软停和调节循环流量,又可实现补水系统的自动恒压补水,能有效地减轻系统启、停机对设备和管网的冲击,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且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使用决策树算法中比较简单适用的ID3算法,通过使用训练数据计算信息增益从而选择分裂属性的次序,由此构建决策树,并将构建好的决策树应用于学生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二次函数域和超椭圆曲线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朝平 《科学通报》1990,35(6):401-401
Goppa几何码是利用有限域上非异射影曲线构造的。这类码对纠错码理论意义重大,而且它本身有许多理论问题。为了避免超椭圆曲线y~2=D(x)在无穷远点(0,1,0)的奇异性,我们用二次函数域的算术理论讨论一类超椭圆曲线码的最小距离。  相似文献   

18.
周国峰  王利民  王小伟  熊勤钢  葛蔚 《科学通报》2011,56(16):1246-1256
实现了一种直接数值模拟颗粒流体系统的耦合算法, 颗粒间相互作用由时驱硬球算法描述, 而流体的控制方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求解, 流固耦合用浸入运动边界法实现.该方法使用欧拉网格求解流场, 拉格朗日网格跟踪颗粒, 避免了非结构化贴体网格方法需要重新划分网格的问题. 通过模拟两个圆形颗粒在黏性流体中的沉降过程, 成功地复现了经典的Drafting-Kissing-Tumbling(DKT)过程, 验证了耦合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彦辉  郭政  马文财  杨达  王栋  张敏  朱晶  钟国才  李永进  姚晨  王靖 《科学通报》2007,52(20):2367-2373
基于高通量数据, 研究人员已经设计了许多算法用于寻找功能完全未知蛋白质的功能. 然而, 这些算法的效率受到一些根本因素的制约, 包括: (ⅰ) 功能完全未知的蛋白质参与一个精细功能的先验概率低; (ⅱ) 高通量互作数据中有大量的假阳性互作; (ⅲ) 蛋白质互作数据对功能类的覆盖不完全; (ⅳ) 训练算法的大量阴性样本数据是异质的; (ⅴ) 训练算法的蛋白质的精细功能知识不足. 因此, 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对已知部分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功能预测, 即利用功能特异的蛋白质互作子网或者基因表达模式信息来寻找蛋白质更为精细的功能. 该方法能够通过恰当地定义预测范围和过滤假阳性数据减少上述提到的问题, 因此可以高效地发现蛋白质的新功能. 对于几千个已知部分功能的酵母与人类蛋白质, 该方法能够以超过90%的精确率找到它们更为精细的功能. 预测的精细功能对于指导随后的湿实验和提供必要的功能知识来学习其他蛋白质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动态计量仪器的电子皮带秤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港口、化工等行业.电子皮带秤和其他计量仪器一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计量精度就会出现误差,为了校验并及时矫正电子皮带秤的计量精度,满足生产中的计量要求,必须配置标定装置——链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