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与答     
问:艾滋病是谁传播给人类的?艾滋病,医学上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医学界尚对它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绝症之一,也是当今医学家们最渴望攻克的难题之一。艾滋病的起源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一种神秘的类艾滋病而付出的努力至今仍毫无结果。这种疾病具有艾滋病的特征,但患者并没有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去年7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曾有大量关于这种类艾滋病的报告。之后,许多学者又会聚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研究中心,他们讨论了几十位患者的资料,但仍未取得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存在一种  相似文献   

3.
白白 《科学之友》2009,(11):52-52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原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原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其仍以每天感染15000人的速度快速扩展,其中95%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HIV感染人数现已超过100万.  相似文献   

5.
美国、西欧的临床教学医院中观察到一种新的疾病。其症状和致病因素与艾滋病的情况相类似,可是在患者身上找不到这种病的传播媒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医学家们急于要找到这种新的艾滋病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正>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后,科学家对艾滋病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很多探索。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说法是艾滋病病毒来自非洲喀麦隆的黑猩猩。科学家通过检验生活在喀麦隆南部丛林中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被感染的黑猩猩体内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简称SIV)和人类艾滋病病毒最相近。科学家认为,当地人被黑猩猩咬仿,一曦者在猎杀、屠宰黑猩猩时,感染了SIV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伦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庆澧 《科学》2002,54(6):29-3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至今已20余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报告,估计到2001年底,全世界有60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2001年每天增加1.4万名HIV感染者,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1.2万例是15~49岁的青壮年,50%是妇女.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4年艾滋病报告.报告称,2003年,全世界有48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截至2003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有3780万,去年有290万死于艾滋病.自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1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公布了最新的艾滋病年度报告,承认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人数被高估了600万.根据新的统计方法,2007年全世界感染HIV人数为3320万(原估计数据为3950万),其中包括250万名儿童.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和脑     
1981年春季,在美国发现了艾滋病,神经病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寻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从神经学的观点来看,艾滋病显然是一种新的疾病。最初人们以为许多艾滋病患者的神气呆滞、健忘和脱瘾症状是一种抑郁症,对这种可怕疾病的反应是可理解的。但已证明,许多患者有与脑萎缩和脑室增大有关的进行性认识下降。在病理学上,这种艾滋病痴呆综合症与脑的灰质和白质内炎性细胞的多发性小瘤相关,此病称为亚急性脑炎。在肾脏或骨髓移植后,在细胞肥大病毒感染的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发现了相似的小结,艾滋病患者的一些小结中含有细胞肥大细胞(cytomegalic cell)和染有细胞肥大病毒抗原的细胞。因此,此病毒是在半数以上死于艾滋病的患者的脑内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奇云 《世界科学》2005,(5):20-20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艾滋病病毒具有潜伏期,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伤害。形成这一观念的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可能十多年之内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然而,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美国两个科学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立即对免疫系统内特定的免疫细胞——CD4T细胞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12.
历史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0-10
<正>12.01 1981年12月1日,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 肆虐全球,威胁人类 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深广、灾难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目前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03年11月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在国际艾滋病讨论会上,医生们报导他们发现了几个患有令人迷惑的类似艾滋病的疾病,但未从这些病人身上发现感染艾滋病的HIV病毒。这些报导引起人们的忧虑:即一种来路不明的病毒可以引起一种新的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人体CD_4-阳性T淋巴细胞减少,该细胞是抗感染的白细胞,它也是HIV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信息的畅通使得不同地方的重大疫情牵动着全球每个角落的人们: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埃博拉病毒(Ebola)、禽流感,还有一些人们已经熟悉的艾滋病(HIV)、乙肝病毒(HBV)等.人类社会怎么了,会变得更好吗?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些疫情?1目前的形势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另外两名来自日本、瑞典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防治重大疾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中的突出贡献.诺贝尔奖的颁布体现了科  相似文献   

16.
一部人类进化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类与疾病长期争战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但 是,在漫长的人与疾病的征战中,尽管人类最后总是胜利者,但是人类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沉重 而惨烈的代价,而且迄今,这一征战远无尽头。 从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人类从此在全球消灭了天花之时,便有相当多的人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 本期特辑向读者朋友介绍几种曾经(或正在)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无论是新还是旧传染病,它们在新环境下都存在向人类随时反扑的机会。此外,我们不应忘记,在新环境和新时期中还有更多的传染病,如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疯牛病)、艾滋病、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西尼罗河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导致的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亚热带和热带很难灭迹的疟疾、霍乱,还有白喉以及今天的非典型肺炎,当然还得加上年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等。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形式下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仍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在全球的恶性蔓延2 0 0 2年 1 2月 1日是 1 988年伦敦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倡导的第十四次世界艾滋病日 /运动。艾滋病出现至今不过 2 0年 ,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自 1 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 ,全世界累计已有 60 0 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仅 2 0 0 2年 ,全世界已有 3 0 0万人死于艾滋病 ,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 5 0 0万。目前 ,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非洲 ,紧随其后的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十分严峻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每年以3 0 %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Phil.  P 刘仲华 《世界科学》1991,13(11):28-29
人类医学的基因时代正悄然向人们走来.虽然过去十年遗传学的发展未能引起人们所期望的医学实践大变革,但研究人员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他们终于开辟了一条用一种疗效非凡的新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道路.他们乐观地估计,人类将在未来50年时间里进入这项医学革命的黄金时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细胞免疫学主任布莱兹(R.M.Blaese)博士预言,到那时各种遗传性疾病,甚至包括癌症,都将可以运用基因技术进行治疗——先确定异常的基因,然后将有关的正常基因直接输入人体进行治疗.布莱兹博士告诉人们,目前进行的最大研究项目是探索用基因技术来治疗艾滋病,运用各种方法将某种基因输入T细胞,使它们能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每年约40000人的速率发展——而这种疾病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危害的人数更是大得惊人。再者,药物有其局限性,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多年用药还会造成副作用。目前这些药物正不断地被病毒所打败,因为病毒会发生变异而逃避药物的作用。美国疾病治疗行动小组抗病毒工程主任罗布·坎普(Rob Cam p)指出:“现行治疗方法正在达到它们的极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反击。目前24种获准使用的艾滋病药物中有23种是在H IV(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点上对之进行攻击——均在病毒已经钻入细胞并窃取细胞遗传密码进…  相似文献   

20.
Seale  JR  周晓黎 《世界科学》1989,11(7):40-42
艾滋病是慢病毒疾病,感染后静止潜伏多年。这期间病毒携带者对其他人是潜在的传染源。艾滋病病毒最初在非洲、北美和欧洲流行传播,感染后七年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