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等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间2 245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Pu的检出率为20.6%。男女之比为2.61∶,其中汉族检出率为19.1%,傣族检出率为30.1%,景颇族检出率为32.3%。十二指汤溃疡(Du)占75.5%,胃溃疡(Gu)占19.8%,两者之比为3.81∶。结论:Pu检出率景颇族高于汉族,Du多于Gu,Pu好发于气温易变的春秋季节,好发部位Du以球部前壁与大弯多;Gu以胃角与胃窦为多;Pu高峰年龄为30~50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和胃镜特点及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间老年人(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及并发出血的65例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好转和/或痊愈56例,死亡9例.结论:老年病例中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多,消化道不典型表现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德宏地区血红蛋白病在贫血病人中所占比例及在各民族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确定是否贫血,经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2测定、1min碱变性等实验判断是否为血红蛋白病.结果:本组血红蛋白病例占总贫血病例的57.96%,其中傣族占43.17%,汉族占10.46%.景颇族占2.57%,阿昌族占0.88%,德昂族占0.88%,傈僳族、白族、回族则无病例发现.结论:本组病例提示德宏地区血红蛋白病所致贫血占各类贫血首位,以傣族病例占的百分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 ,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方法 :分析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 982 8例住院资料 ,发病百分比的差别采用 χ2检验。结果 :应激性溃疡 493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病儿的5 % ,缺氧性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发病百分比为 2 8.0 5 % ,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生后 2天内者占 6 0 .45 % ,出血量大于 2 0 m L 者占 19.2 7%。结论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1)发病率较高 ;(2 )高危病种是缺氧性脑损伤 ;(3)发病天龄早 ;(4)大量出血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我院4年中经内窥镜诊断的909例消化性溃疡(PU)资料,胃溃疡184例(20.2%),十二指肠溃疡725例(79.8%),男性700例(77.O%),女性209例(23.0%),男女比例3.5:1,胃镜检出率27.1%。对pu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溃疡数目、部位及节律性进行探讨。强调了临床上PU的节律性改变的多样化,非典型性,诊断上主要以胃镜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7.
研究浙江城市汉族体型特点.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浙江城市汉族297例(城男144例,城女153例)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1)浙江城市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3-5.0-2.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最高的3种体型分别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43.1%)、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18.1%)、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11.1%),这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72.3%.(2)浙江城市汉族女性体型均数为5.4-4.9-1.8,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7.9%)、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5.5%)、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16.3%),这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79.7%.(3)浙江城市汉族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线性增大;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长外因子值线性减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内、中、外因子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浙江城市汉族身体充实度增大,而线性度下降;女性比男性线性度更小.与其他城市汉族资料比较,浙江城市汉族体型与湖南娄底汉族、江西汉族接近,与广西汉族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1988年4月—1993年9月,内锐检出胃癌293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哈、汉族食道癌6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分析 一、民族:60例中,哈族13例,占哈族胃癌病例的56.52%;汉族47例,占汉族胃癌病例的27.81%,哈汉族平均检出率为20.47%,哈族食道癌明显高于汉族。 二、性别与年龄:13例哈族中,男11例,女2例;47例汉族中,男34例,女13例。哈族患病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70岁。汉族患病年龄为最小35岁,最大77岁。哈汉族平均患疾年龄60.38岁、56.44岁。哈族患  相似文献   

9.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油酸和米淀粉为原料,基于一级动力学的体外消化模型,对淀粉、淀粉+EGCG(EGCG占20%)、淀粉+油酸(油酸占20%)、淀粉+EGCG+油酸(EGCG、油酸各占20%) 4种样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通过对EGCG与淀粉、油酸的结合能力以及热力学性能的测定,探究三元共混物相互作用与淀粉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化120 min后,米淀粉+EGCG+油酸样品中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最低(0. 041 min~(-1),42. 5%),与米淀粉对照样相比,其消化速率降低了50%,消化程度降低了32%.蒸煮条件下,EGCG、油酸可能分别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米淀粉结合,产生协同抑制米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面积、大小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4690例,胃镜观察,其中年龄最大89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38年,短1个月,溃疡直径<10mm,10mm-20mm,>20mm三组.结果胃底、贲门溃疡随年龄增大,检出率逐渐升高,而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溃疡则相反,随年龄增大而检出率逐渐下降,溃疡面的大小与年龄亦有一定关系,大溃疡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高.结论胃镜检查中,40岁以上患者应注意高部位的搜索,对胃底部的探查要常规倒镜检查,以防漏诊,40以下患者注意胃角、幽门管及十二指肠球部的搜索,以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析1286例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检出情况.方法:用酶法检测128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清Hcy水平和HHcy检出率.结果:检测人群血清Hcy总水平为7.74(6.38,9.52)μmol/L,其中男性为9.03(7.69,10.85)μmol/L,女性为6.84(5.79,8.19)μmol/L,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Hcy水平呈上升趋势.检测人群血清HHcy总的检出率为5.8%,其中男性为10.6%,女性为2.2%,男性HHcy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HHcy检出率先下降,之后升高.结论:高校教职工血清Hcy水平以及HHcy检出率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对HHcy检出率高的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尽早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普通外科 1988~ 1998年 10年间 ,临床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核素扫描、B超发现 )为甲状腺结节 ,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Hasimoto’sThyroiditis,HT ,桥本氏病 )病例 2 9例 ;其中单发结节 11例 (38% ) ,多发结节 18例 (6 2 % ) ;HT合并甲状腺癌 3例 (10 .3% ) ,其中 2例单发结节 ,1例多发结节。性别与年龄 :男 6例 ,年龄 2 1~ 58岁 ,平均年龄 4 1.3岁 ;女 2 3例 ,年龄 2 5~ 6 3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女之比为 1∶3.8。甲状腺癌病例均为女性。发病时间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证实纳支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浆膜涂抹法 ,选择溃疡愈合质量评价标准指标 ,观察纳支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结果 :纳支法组溃疡愈合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 .0 1~ 0 .0 5 )。结论 :纳支法的穴位一时间配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水化学条件下Pu的种态分布,对含Pu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通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对Pu的种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Pu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十分敏感,p H在2~12范围内增加时,Pu的主要价态不断升高,水解程度变大;随着pe的提高,Pu的主要价态不断升高。不同价态Pu的络合(水解)能力大小为:Pu(IV)Pu(VI)≈Pu(Ⅲ)Pu(Ⅴ);对于指定价态Pu,与各离子络合能力大小为:OH~-、CO_3~(2-)F~-、SO_4~(2-)Cl~-、NO_3~-;反渗透对离子半径大、所带电荷高的种态截留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在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的工艺过程中省去过滤和浓缩2个步骤,用高岭土直接生产出含有PAC的净水活性泥.最佳制备条件确定为:铝与盐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3,铝与碳酸钙物质的量之比为1:1.2;盐基度控制在80%附近.活性泥的晶相与形貌分别由粉末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进行了表征.絮凝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泥的净水效果好于PAC溶液.改进制备工艺之后有望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污染,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历资料200份,分为合理用药组(128份)和不合理用药组(72份),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72例不合理用药中选药不当10例,占13.9%;用药剂量不合理21例,占29.2%;不合理配伍24例,占33.3%;重复用药17例,占23.6%.治疗2周后,合理用药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不合理用药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用药是否合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信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实行民族优育、优教,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法:对甘肃省6~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身体形态、机能等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年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的阶段性,表现在青春发育期,东乡族学生的形态较汉族学生偏瘦;东乡族学生的心肺功能差于汉族学生,且突增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年.结论:与汉族同年龄相比,东乡族学生青春期推迟1~2年,其体质状况差于汉族学生,在青春期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在Pu原子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近似下,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得到PuH2分子基态(X7A1)的平衡结构为R(PuH)=0.2169 nm,∠HPuH=160.34°,离解能为3.0045 eV,谐振频率为293.4140,1209.2715和1262.2149 cm-1.用多体展式理论得到PuH2基态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根据该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方法研究Pu(7Fg)+H2(X1∑+g,v=J=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u(7Fg)与H2(X1∑g+,0,0)碰撞是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用皮褶厚度、体脂率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来计算体密度,采用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用BMI、皮褶厚度、体脂率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2)随年龄增长,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值、BMI、体脂率增大,身高下降.(3)用长岭晋吉皮褶厚度法判断,江淮汉族肥胖率男性为39.8%,女性为30.4%.皮褶厚度法得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BMI法,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矛盾.本研究认为用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之和来判断中国人群肥胖的标准,男性应该在35~45 mm之间,女性应该在45~55 mm之间选取.(4)用长岭晋吉体脂率法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率男性为43.3%,女性为5.3%.用体脂率和BMI法判断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存在较大矛盾.长岭晋吉体脂率法男性标准定得太低;女性标准定得太高.本研究认为用体脂率来判断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男性以大于24%、女性以大于28%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