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科学通报》2006,51(2):137-137
元素形态分析是21世纪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各种色谱(包括电泳)与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则是元素形态分析最有效的手段.本书详细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用技术及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元素形态分析中的试样前处理技术、非色谱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环境和生物体系中元素形态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书讯     
《色谱-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形态分析》作者:胡斌江祖成出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定价:56元元素形态分析是21世纪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各种色谱(包括电泳)与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则是元素形态分析最有效的手段.本书详细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用技术及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元素形态分析中的试样前处理技术、非色谱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环境和生物体系中元素形态分析等.本书可供从事分析化学、环境化学、临床医学、药学…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氪气含量氯化钠水溶液中的多泡声致发光光谱, 对其连续谱背景上出现的310 nm处的氢氧根离子光谱和589 nm处的钠原子光谱进行重点观察与比较. 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钠原子光谱强度明显高于氢氧根离子光谱强度, 并且其对实验条件的改变更加敏感. 而氪气含量、氯化钠水溶液浓度及驱动声压也在一定范围内对光谱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昌泰 《科学通报》1992,37(19):1773-1773
数以千计的铀原子能级正在发现之中,但铀原子光谱复杂,给测定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绝大多数铀原子能级信息是在常规光源中(如空心阴极或无电极放电灯)由发射或者吸收光谱分析所获得,其光谱数据大多数属于铀原子低能级和中间态能级,高激发态极少。近几年来利  相似文献   

5.
null 《科学通报》1998,43(4):354-360
对10多年来科学界极为关注的K/T界线地外撞周事件中的铂族元素作为地外物质指示元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地外撞击事件可以引起铂族元素异常,反之,铂族元素的异常并不代表有地外撞击事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21世纪尚未解决的11个重大物理问题之三,即"宇宙中从铁到铀的元素是如何产生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问题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性、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进展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产生宇宙中比铁重的元素(简称为超铁元素)的几个主要核合成过程,并总结了相关的研究目标.目前,尚需要精确测量天体核合成路径上关键核素的质量、寿命以及相关核反应的反应截面或者天体物理反应率等核物理输入量;开展天体元素或者同位素丰度的观测研究,以及星际X和γ射线等的卫星观测;发展天体物理模型以及核物理理论模型,最终将可靠的核物理输入量、核天体物理理论模型和天文观测数据相结合,以探索和解决宇宙中超铁元素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略论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评价和贡献沈爱因斯坦认为,玻尔提出原子定态概念,用以说明原子光谱定律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乃是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即使到其晚年,依然把这个发现称作“奇迹”,并誉之为“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之...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标准局两个研究组已首次成功地将少量原子“冷冻”在受磁场约束的点上。这些冷却的原子可用来进行极端精密的原子光谱测量。这种精度对研究原子特性和检验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理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已将以1000米/秒速度运动的钠原子束阻停在其轨道上。为更精确起见,使束冷却以便产生  相似文献   

9.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6,21(12):531-531
在元素海洋地球化学中,其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海水化学组成的规律性问题.决定海水组成的主要因素是:(1)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量;(2)各元素通过河水进入海洋的难易程度;(3)各元素进入海洋后沉积到海底的比率大小.可见涉及岩石风化,雨水侵蚀,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以离子势表达),海水的 pH 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海水中固体无  相似文献   

10.
埃米里奥·赛格瑞(EmilioSegre),著名的意大利核物理专家,因发现反质子而得以分享195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赛格瑞于1984年4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拉菲伊特他家附近逝世。虽然赛格瑞以研究原子核而最为人们所熟知,但他早期所从事的都属于原子物理领域。在1930年至1932年期间,他对原子光谱的禁戒线及其塞曼效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一项关于碱性原子高能级受激状态的斯塔克效应的研究,导致发现了因异种气体的存在而在这些能级上的能量转换。费米在1933年提出的关于这一现象的理论代表了对这种状态特性的第一次承认。这种状态而今被称为里德伯状态。赛格瑞和费米还在原子排列的超精细结构理论方面携手合作。 1934年,赛格瑞转向核物理领域。他当时在罗马大学的费米小组工作。他参与的研究项目和所取得的成果有:对用中子轰击铀和钍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初研究;发现慢中子;以及发现用介质和重核吸收慢中子的特大有效截面。费米小组还证明了慢中子能够影响热能,它成为裂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后,赛格瑞同在巴勒摩大学的佩利尔一起发现了原子序数为43的不明元素的几种长寿命同位素。他们以后就把这种由原子轰击钼而产生的元素命名为锝。  相似文献   

11.
生物微量元素与元素周期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和机体的关系是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人体内除存在着碳、氮、氢、氧、磷、硫等十一种宏量要素元素外,还有象铁、锌、铜、锰、钼、钴、钒、碘、硒等十来种痕量要素元素.这些生物微量元素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特殊的生理功能,因而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的稀有和分散的元素.在生命进化的历程中,由于它们的生物可得性低,以及生物利用效率差,被暂时排除在生物要素元素之外,对它们的生物效应研究甚少,或从未触及.  相似文献   

12.
舒元梯 《科学通报》1991,36(11):876-876
元素的逸出功是研究晶体物理性能的重要标度,它不仅与元素本身的性质、晶体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和分布等有关,还受温度、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外电场和吸附薄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铁元素有益于健康。大多数专家也相信铁元素摄入不存在过量问题。但是,最新研究揭示,身体中铁元素过量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人体需要铁来制造红血球,运送身体各部分必需的氧元素。摄铁量不足的人会感到浑身无力,容易生病。但是,铁一旦被人体吸收,除了血液损失(生小孩、外伤出血、献血等)之外,很少排出体外,制造红血球用的铁储存在一种叫铁蛋白的蛋白质中,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它越积越多。长期以来人们大多以为这  相似文献   

14.
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技术对正常和骨质疏松股骨头切片元素浓度分布进行扫描测量。详细介绍了切片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实验装置,获得了Ca,P,K,Fe,Zn,Sr和Pb等元素在股骨头切片组织中(包括软骨、密度骨和松质骨)的精细分布CT成像,结合Ca与P,K,Zn和Sr等元素的相关性统计,探讨了骨矿物质流失途径和元素对维持正常骨结构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含化学反应体系相平衡计算与分析的元素组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清  李浩然  韩世钧 《科学通报》2000,45(17):1828-1833
提出一种计算和分析含化学反应真实溶液体系相平衡问题的方法--元素组成法。定义元素(可以是原子、分子或原子团)的含义,推导得到元素组成与组分组成之间的数学关系。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明确元素化学位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用热力学方法推导出元素的化学位与物质的化学位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而得到用元素化学位表示的含化学反应非理想体系的相平衡方程。基于元素组成,提出了一个形式简单的“元素反应共沸点”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洪继华 《科学通报》1984,29(15):940-940
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行为与环境介质、土壤和风化壳类型、pH和Eh、光照和温度、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等许多因素有关。然而,其本质上都是由元素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技术对正常和骨质疏松股骨头切片元素浓度分布进行扫描测量. 详细介绍了切片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实验装置, 获得了Ca, P, K, Fe, Zn, Sr和Pb等元素在股骨头切片组织中(包括软骨、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精细分布CT成像, 结合Ca与P, K, Zn和Sr等元素的相关性统计, 探讨了骨矿物质流失途径和元素对维持正常骨结构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化学方法探索半导体在半导体发展初期,无机化学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20年代,就已开始用化学方法探索半导体问题。1952年威格尔曾考虑Ⅲ—Ⅴ族化合物与Ⅳ族元素半导体在化学上和结构上的相似性,预示和发现了Ⅲ—Ⅴ族化合物的半导体特性。威格尔认为,元素Si,Ge和Sn的键均为共价键,而相应的等电子化合物如GaAs,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两种键之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学计量学:一个方兴未艾的生态学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地  严正兵  方精云 《自然杂志》2018,40(4):235-242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科学。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两种关键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计量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生活型和不同地区的植物之间是否变化?植物氮和磷元素含量之间的计量关系,与植物生长和功能属性间有何内在关联?全球变化是否会改变植物原有的氮磷计量关系?这些都是植物氮磷计量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用简短的语言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人类对它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本文在已有各种平面周期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空间构型的设想。这种空间构型,能概括各类平面形式的周期表、解释一些过去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原子能级的斜线规则、氢元素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