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复合钻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明 《科技资讯》2011,(24):112-112
复合钻井技术是采用滑动导向钻具组合进行钻井,可适时变更定向和开动转盘两种工况,连续完成定向造斜、绕障、增斜、稳斜、降斜及扭方位操作,而不用起钻变更钻具组合,就能快速钻出高质量的井眼轨迹,从而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和精度。本论文从复合钻井技术特点出发,结合复合钻井技术在我国安塞油田和长庆油气田的应用现状,认为:(1)复合钻井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明显提高了机械钻井速度,采用复合钻井技术,可以使得轨迹控制简化,保证井眼轨迹圆滑,保障井身质量;(2)复合钻井技术能有效控制井斜,并提高井眼控制精度,实现连续控制井眼轨迹。  相似文献   

2.
马喜 《科技资讯》2009,(8):110-110
为解决钻具失效问题,提高机械钻速,加快钻井速度,提出了在天然气井上使用螺杆钻进的复合钻井技术。复合钻井技术经过分井段、分区块的实验与初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钻井成本,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直井钻井防斜,是钻井前沿科技发展中现场经常碰到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复合钻井提速机理以及复合钻井防斜打快机理,探讨了复合钻井防斜打快技术现场实验。  相似文献   

4.
长庆气田多年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钻探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井的钻井技术,气井机械钻速已达到6米/小时,但是钻具失效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机械钻速提高的幅度越来越小。近三年来在77口天然气井施工中试验和应用了复合钻井技术提高了机械钻速、减少钻具失效、缩短钻井周期,复合钻井技术成为长庆气田钻井技术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张生军  刘伟  李丽  潘登雷  王超 《科技信息》2013,(10):425-426
复合钻井技术是转盘和井下动力钻具同时驱动钻头钻进的一种工作方式,是川东北地区海相地层提速的关键技术,现已形成较完善的钻井工艺配套体系。本文针对BY海相地层中复合钻井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针对不能实施良好提速手段的井段,根据所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和可钻性情况,开展复合钻井技术试验和参数优化,现场施工效果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钻速。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倾角大,岩石可钻性差,不易控制井斜。在优选多种防斜打快技术的情况下提出了螺杆加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控制井斜和提高石炭系机械钻速。结果表明,复合钻井技术在石炭系可用于纠斜后采用原钻具直接稳斜钻井,能够达到稳定井身结构,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研,对延长油田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施工设备、钻井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对钻井方式、钻具组合、钻井参数等进行优选,采用复合钻井技术,以期提高延长油田的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益。并通过对钻头钻具结构、影响因素等参数分析,提出适合延长油田的最优参数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合一"钻井技术,基于现场应用,指出该技术具备塔式钟摆的防斜性能、多稳定器结构稳斜稳方位能力、复合钻井的滑动可调性、PDC钻头的快速钻进等综合优势,是钻井提速的有效钻具组合.  相似文献   

9.
套管开窗侧钻井是调整老油田开发层系、挖掘开发死油区和事故井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探索PDC钻头应用于侧钻井,对于解决单牙轮钻头机械钻速低、井眼缩小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侧钻井的机械钻速,意义十分重大。通过现场十口井的钻井实践,在PDC应用条件优选、复合钻进、定向、安全保障措施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地区存在陆相地层可钻性差、高陡构造井斜严重,地层岩性变化大、压力系统复杂、易塌、易漏,“高压、高产、高含硫”勘探风险大等世界级钻井技术难题,造成的钻井复杂情况多、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围绕“钻井提速”这一主线,以开发与应用新工艺、新工具提高南方复杂深井钻井速度为目的,从气体钻井和垂直钻井设备引进配套和研发入手,结合已有的欠平衡钻井技术、控压降密度钻井与复合钻井技术,综合应用多种钻井技术全面提高川东北复杂深井钻井速度及井身质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单项技术试验和综合技术集成,形成了适应川东北地区地层特  相似文献   

11.
黄文学 《科技信息》2007,(33):310-310
2007年,复合钻具结构在安塞油田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势头,全年安塞油田共钻井274口,其中采用复合钻进的井达241口。本文针对安塞油田不同井段复合钻具结构的试验结果,总结了具有长庆油田特色的复合钻具结构,为有效的提高油田的机械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成本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复合冲击钻井技术是继扭转冲击钻井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针对硬地层的提速技术,但其破岩提速机制及其相对于扭转冲击技术的区别还不够清晰,使在实际钻井中对于这两种钻井技术的选择没有依据。针对此问题,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单齿复合冲击切削岩石(硬岩和软岩)的拟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复合冲击作用下钻齿切削岩石过程中岩屑形成及破岩比功等,并与扭转冲击切削做相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硬岩(雅安花岗岩),当切削深度较小(小于0.6 mm)时,复合冲击切削破岩效率最高;当切削深度适中(0.6~1.2 mm)时,扭转冲击切削破岩效率最高;当切削深度较大(大于1.2 mm)时,扭转冲击和复合冲击相对于常规切削破岩几乎没有提速效果;在软地层(南充砂岩)中复合冲击和扭转冲击切削几乎没有提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长庆苏里格气田的成功开发历经了井身结构优化、特殊工艺井技术试验和以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为核心的快速钻井3个重要阶段.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平均井深3 441 m的直井钻井周期由原来的平均36 d缩短至目前13 d左右,丛式定向井平均钻井周期逐步降至目前的20 d以内.钻井速度的提高空间逐步减小,而降低材料成本的技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钻井成本,首次在苏里格气田采用Φ88.9 mm无油管完井技术试验了两口井,这种新的气井井身结构可以节约生产套管费用,降低钻完井成本.  相似文献   

14.
袁赞兵 《科技信息》2012,(27):500-501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全球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使得石油钻井在技术、成本及环保等各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技术难题,需要仔细的规划、研究并予以解决。旋转钻井自从20世纪初开始应用至今,它仍是油气工业一种最主要的钻井方法。纵观旋转钻井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和装备上取得了明显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了PDC钻头,这是钻井领域一个明显的进步标志;进入80年代,相继出现了随钻测量仪器、可控井下马达以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等;展望未来,由于石油工业上对效益目标的追求以及人类对"健康、安全、环境"更高目标的追求,目前,PDC+螺杆钻具的复合钻井模式在钻井技术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导向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在胜利油田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推广的300余口井初步统计节约成本上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施工中,导向钻井系统在斜井段和水平段的施工中均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对导向钻井技术研究和指导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水平井段导向钻井进行了探索,应用加权残值法编制了导向钻具受力分析软件并着重对复合钻进增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单弯单稳型导向钻具导向钻进水平段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CFD 技术,通过建立井底流场计算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气体钻井的三牙轮钻头井底流场进行
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喷嘴侧倾角、前倾角和后倾角对井底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喷嘴不同侧倾角设置比相同侧
倾角设置更利于井底清岩;三喷嘴复合前倾角比复合后倾角的井底清岩能力更强,但对牙轮切削结构的清洗效果较
差;在不改变气体排量的情况下,通过三喷嘴混合复合前倾角和后倾角的方式,可以在保证一个相对较好的井底清岩
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射流对牙轮切削结构的清洗能力和环空的携岩能力。分析结果为气体钻井系列牙轮钻头的设计、
评价以及现场气体钻井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塔木察格区块地质结构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易斜地层为大漠拐河组合南屯组。运用有限元法对底部钻具组合进行了屈曲分析和优化。实践表明在易斜地层实施复合钻井技术,防斜、打快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油气钻井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气钻井的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及多学科的交叉特点进行了阐述 ,指明了旋转钻井的发展趋势与内在动力 ,并对 2 1世纪油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 ,高压高温钻井、深井超深井钻井、特殊工艺钻井及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将是 2 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钻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介绍我国钻井技术现状,分析了当前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油田钻井技术发展方向,最后对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油气钻井技术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油气钻井的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及多学科的交叉特点进行了阐述,指明了旋转钻井的发展趋势与内在动力,并对21世纪油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高压高温钻井、深井超深井钻井、特殊工艺钻井及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钻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