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5,(2):9
"农科五号"系中国科学院培育.安徽省五河食用菌研究所1998年8月引进示范栽培.通过3年多点对比试验,该菌株均表现出非凡的优良性状.菇体肉厚、柄短,盖圆正,光滑油亮,新鲜感特强,肉质细腻鲜美,极耐二氧化碳,菇体柔软结实,从而克服常规品种远途运输易破碎的弊端.当外界气温达到15℃以下时,菌盖比黑木耳还黑,属目前典型的黑色食品.  相似文献   

2.
张研 《河南科技》2001,1(2):38-39
首先,营养液的添加要讲究方法。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喷施用于子实体大量出现时期。喷时注意喷头向上不对着子实体。同时注意四不喷:(1)幼小菇蕾不喷以免“肿死”。(二)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免引起细菌性病害。(三)空气湿度过大不喷。(四)菇棚(房)内病虫害 严重时不 喷。浸泡,主 要用于袋栽 或块栽的方 式。在收完 1—2茬菇后, 若栽培袋 (块)呈严重 缺水状态, 把袋或块放 在配好的营 养液中浸 泡,直到恢 复到接近原重为止。运用浸泡的方法添加营养液,只须放营养液于缸或水池中,放入袋(块)…  相似文献   

3.
1.补养方法.营养液喷洒法最好在采收后进行.在幼蕾期喷洒营养液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对菌块和椴木可采用浸泡法补充营养,一般在每潮菇采收结束后进行.对菌床可采用灌注法补充营养,即将菌床表面覆土扒开,把漏斗插入培养料内,灌入营养液后再覆盖,一般灌液穴的距离以10厘米左右为宜,每穴灌液约5毫升.  相似文献   

4.
五、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在定植缓苗期,一般不放风.大棚、双拱棚都要覆盖,尽量提高棚温,白天保持气温在280℃~30℃,夜间15℃左右,最低不低于10℃,10厘米地温维持在15℃以上.进入发棵期后,白天揭开双层拱棚膜,增加光照,保持气温在22℃~25℃,超过30℃时,大棚可适当放风,夜间再全部盖好,使夜温保持在12℃以上,10厘米地温保持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5.
褐腐病发生于含水量多的菌袋上,在气温20℃时发病增多.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均变为褐色,最后腐烂发臭.病菌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侵入子实体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繁殖,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6.
施肥量稻田施用鸡粪一般亩施1000千克左右为宜.鸡粪的施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鲜鸡粪要少上一些,陈鸡粪可多上一些;土壤地力好的地块可少上些,地力差的地块要多上一些.另外,施肥的多少还要看水稻的品种,耐肥品种要多上一些,否则可少上一些.  相似文献   

7.
油菜的冻害一般有3种现象.①拔根.在严寒时期,土壤水分凝结成冰,土层向上抬,导致植株根系被拔断;或夜冻昼融,土壤下陷,根被折断.二者均会造成死苗.②叶片受冻.当气温降到-5℃时,叶片细胞间隙水结冰,水分供应失调,叶片囡缺水呈现烫伤状,最后造成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8.
一、小西葫芦灰霉病 1.发病条件与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花和幼瓜,多从开败的花入侵,使花腐烂,产生灰色霉层,然后由病花向幼瓜发展,使瓜顶尖褪绿,呈水浸状软腐,萎缩,病部生灰色霉层.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棚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结露易发病.  相似文献   

9.
浇好灌浆水浇好灌浆水可延长叶片功能期,进而增加粒重、提高品质.开花后10~15天浇水效果最好.浇水时应注意天气,一定要无风抢浇,有风停浇,防止干热风引起倒伏.此外,还要掌握好灌水量.一般不宜多浇,以免降低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0.
1.适温集中催芽.早春气温低、天气多变、床温过高往往是育苗失败的原因.集中催芽一是便于早期集中进行精细管理,节省燃料和劳力,降低育苗成本;二是出芽早、出芽多.具体方法:选温室或大棚内建加温苗床,排薯3~4层,层下和层间用细麦草铺垫,上部用草帘或麦草覆盖;前2~3天将床温控制在35℃~37℃,不浇水,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害发生;爆花发芽时需将薯层用温水浸透,使床温保持在32℃~34℃(不低于30℃,不高于35℃),注意保温通气;5~6天后,爆花芽长1厘米左右时,将床温自然下降到20℃~24℃,并注意通风,使薯芽整齐粗壮.2~3天后可选晴天中午取出薯苗,分床排种育苗.  相似文献   

11.
春季麦田化学除草,以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初期效果最佳.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喷药越早越好,因为早期杂草苗龄小,抗药力差,用药少,效果好.尤其是应用2.4-D丁酯,用药越早越安全.要根据防除对象合理选用相应种类的除草剂.以禾本科杂草野燕麦及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骠马乳油,以播娘蒿、荠菜、猪秧秧、繁缕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杜邦巨星、苯黄隆、2.4-D丁酯或2甲四氯.喷药时要注意喷匀,防止重喷、漏喷,最好在浇返青水后喷药.同时注意三不喷:即有露水不喷,阴雨天不喷,风大不喷.  相似文献   

12.
丹参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7.1℃、平均相对湿度为7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多生于路旁、坡地、河边等光照充足、空气较湿润的地方.在-5℃时茎叶受冻害,地下根部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积水易引起烂根.丹参为深根植物,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以保水、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质土为好,过粘、过砂的土壤都不宜栽种.砂土易发生干旱,毛须根多;粘土排水不良,易烂根,而且挖根费工.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定植 定植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6立方米或鸡粪3~4立方米,混合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肥料施入后要进行深翻,然后耙平,整成南北向高垄,垄距80厘米,高30厘米,顶宽40厘米,定植前一周浇1次水.定植时间一般以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较适宜.过早温度高,导致草莓生长过旺,影响产量;过晚,由于温度低,定植后缓苗慢,易结畸形果,同时影响上市的时间.定植宜选阴天,苗尽量带土,注意把苗根部的弓背向畦外侧,根系稍向内侧,并使其伸展.栽植深度要掌握"浅不露根,浇水苗不淤泥",覆土要实,定植后浇透水.每垄种植两行,每亩密度为8000株.  相似文献   

14.
1.保温增温.鹌鹑在15℃~25℃之间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时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要加盖保温物,适当加大笼养密度.  相似文献   

15.
桃子贮藏.较耐贮藏的品种有:白凤、京玉、大久保、中华寿桃、冬桃黄露等.桃的采收成熟度对耐贮性影响很大.需要贮藏的桃应在果实充分肥大,现出固有色泽,略具香气,肉质紧密,八成熟时采收.采收过早,风味差;采收过晚,果肉软化,易受机械损伤且不耐贮藏.采收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或露水干后的清晨或傍晚.果实成熟度不一致的应分批采收.要注意带果柄采摘,且要轻采轻放,防止果子落地和刮伤.采后要尽快将桃预冷到4℃以下,避免果实磨擦挤伤.  相似文献   

16.
从蔸兰属Paphiopedilum腐茎叶病斑上分离得到第19个病原真菌菌株;经分类鉴定和人工诱导有性世代,确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它们属于一个融合群而不与迄今世界已发现的任一融合群发生菌丝融合;拟定为ZAG-8群.作者对该群以及其它各群的形态学、生理学,病原学和寄主等特征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具许多独特的性质:生长发育温度高达30℃;最适20℃~25℃(17.3mm/天,琼脂PDA培养基);主轴菌丝宽6~9μ,平均7.3±0.18μ;每细胞中核数目平均5.65±0.05个;在4~9个中间变化;菌落深褐棕色;气生菌丝多;絮状;具棕褐色粒状或片状菌核;对黄麻苗具一定的病原性.  相似文献   

17.
波尔多液是植物保护中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由硫酸铜和生石灰与适量的水配制而成. 根据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不同比例,以石灰用量为单位,有倍量式、半量式、等量式、多量式等.一般情况下,石灰用量愈多对植物愈安全,粘着力强,效力持久,但杀菌作用慢;石灰用量少,杀菌快,但易发生药害,只能在抗铜能力比较强的作物上使用.配制波尔多液时,硫酸铜与生石灰的比例一定要合适.如果把握不准,生石灰宁多勿少,以确保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1.苗期管理.①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灌方便的地方,土质以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苗床不宜过宽过大,因菜花籽较小畦面要整细整平,床土按粪:炉灰:土为2:3:5的比例配成营养土.②播种.撒播:适于苗床面积小、品种单一而且籽少的播种.播种前一天将苗床灌满水,渗透5~10厘米为止,第二天在平床上均匀撒播,后覆0.5~1.0厘米细土,该方法播种时省工但分苗定植费工.  相似文献   

19.
一、种蛋消毒 鸭蛋极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这是胚胎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被污染的鸭蛋须经过消毒,消毒后的孵化率可以提高20%左右.消毒的具体方法有: 1.浸洗:用1%氯氨溶液,或碘溶液(碘5克,碘化钾8克,水1000毫升),浸洗种蛋10~15分钟,待充分干燥后即可孵化,浸洗时溶液温度为35℃~40℃,浸洗后的蛋可保存3~5天.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近些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很大比例。当驾驶员疲劳时,就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出现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极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一、疲劳驾驶产生的主要原因1.驾驶环境差。车内外的环境太差,如车内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或座椅调整不当等,会让驾驶员易感觉疲劳。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而出现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