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鹦鹉嘴龙作为亚洲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时期中所特有的原始角龙类群,对研究角龙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鹦鹉嘴龙化石,大大推进了该类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鹦鹉嘴龙科内的属种分异度进行了剖析,并对该科的地史地理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本项研究应用医学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对辽西新发现的一件完整的鹦鹉嘴龙头骨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图像的复原。这一手段的应用揭示了该头骨腭面的形态结构,为鹦鹉嘴龙类的解剖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2.
恐龙,曾是地球的霸主。大家都记得侏罗纪世界给大家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地球上曾生活过这么多神秘的物种,他们是许多地球现生动物的祖先。我们国家也发现许多恐龙化石,如辽西热河地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0.5平方米的一小声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相似文献   

4.
这件标本上13条鹦鹉嘴龙的身体都被浅灰色的火山凝灰岩紧紧包裹着,足以证明这一家子都是被炽热的火山灰活活闷死的。化石完好保存了生前瞬间的姿态,这样的标本,堪称世上难觅。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它们奇特的外貌、独特的习性以及在6600万年前的神秘消失,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如今,恐龙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古生物明星。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恐龙之乡,恐龙化石分布之广、属种数量之多以及保存之完整都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5.
暴龙超科恐龙是晚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生物,曾广泛分布于劳亚古大陆,甚至作为冈瓦纳古大陆一部分的澳洲也有其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暴龙超科发现于中-晚侏罗世,如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并在白垩纪早-中期迅速分化,一些巨型暴龙超科如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强壮惧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等,在晚白垩世成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强大掠食动物。而热河群暴龙超科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暴龙超科早期演化提供了机会,该文总结近几年来辽西热河群暴龙超科恐龙化石:奇异帝龙、华丽羽王龙、喀左中国暴龙,并分析其在暴龙超科早期演化及鸟颈类主龙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3年深秋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一个特大喜讯,在朝阳市北票发现了一窝小恐龙化石!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欣喜若狂, 立即驱车前往辽西地区。辽西是指辽宁的西部地区,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产地。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原始鸟类,张和兽等原始哺乳动物,辽宁古果等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等震惊中外的化石,都是在这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
在距今大约1.2亿年、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白垩纪早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我国的辽宁西部(以下简称辽西)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国部分地区,生活着一个充满了朝气、承前启后的古老的生物群,通常被称为热河生物群。在这个生物群中,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有最大、最精彩的鸟园,有最早的真兽(有胎盘的哺乳动物),还有世界上最原始的花朵。我国的辽西地区不仅是热河生物群活跃的中心,保存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而且其独特的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同样也堪称世界一流,是不可多得的地质资…  相似文献   

10.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种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个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新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媒  相似文献   

12.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国辽宁的西部两度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目光聚集的焦点地带,中国科学家先后公布的两项化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辽宁锦州首次发现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辽宁朝阳新发现一种原始鸟类化石,使得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获得了关键性证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的化石专家惊叹辽宁西部盛产如此丰富多彩的热河动物群化石,辽宁西部正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恐龙之乡”。事件:中华神州鸟与原始热河鸟化石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今年春天在辽宁锦州义县发现了一块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中华神…  相似文献   

13.
辽西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出土了各种长羽毛的恐龙的化石.为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不断地增加着新线索。不久前,新的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长着四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飞”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似乎近在咫尺了。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鼠龙,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少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老鼠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  相似文献   

15.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在的古生物展览是1984年完成的,已经有18年的历史了。在这18年间,我国及世界的古生物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层出不穷。比如,在辽西发现了许多鸟化石、长羽毛的恐龙、原始哺乳动物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等等,不断给热河生物群增添新的成员,也不断给世界古生物界以新的冲击。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甚至有些人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都产生了怀疑。另外,这期间古生物界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此,现有的古生物陈列早已不能满足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的观众的需求,同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目前已探明恐龙化石点达30多处,发现化石近2万件,其中尤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诸城发现并命名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意外诸城角龙和巨型诸城暴龙等8个恐龙新属(种),部分为世界首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科研成果的问世,让诸城成为当下国内外科学家追踪研究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的又一“主战场”,我们翘首以待诸城成为在中国继四川自贡和冀北辽两之后的又一个田野“龙宫”.  相似文献   

18.
继中华龙鸟、尾羽鸟、北票龙、孔子鸟等轰动世界的远古化石之后,辽西地区化石出土和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被命名为“三燕丽蟾”的远古蛙化石,堪称世界第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人类研究所侯连海教授,在古鸟类化石的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蛙化石。经过两年多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研究人员逐步了解了该化石的产出起点、层位及相关的地质占生物信息。它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村村西的中生代中期的硅质页岩层中,其时代是距今至少1亿2千多万年前。因为辽西地区的古地名是“三燕”,且该化石保存了完整而精美的骨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1999,(3)
由李建军主编的《走进自然博物馆》已经出版。该书采用问答的方式,从生命的足迹、恐龙世界、现生无脊椎动物、昆虫世界、水生生物世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王国、哺乳动物、人之由来、绿色的家园这11个方面,总共提出551个问题,启发引导读者思考。例如:什么是寒武纪大爆发?什么是生物的大绝灭?在什么地方能找到恐龙化石?南极洲发现过恐龙吗?动物界中最大的家族是哪一类?中国有多少种昆虫?青蛙会飞吗?鹦鹉为什么能“说话”?……全书内容深入浅出,特  相似文献   

20.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