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科学认识四川省西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的德昌县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由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乡村聚落图斑,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河流、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德昌县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下、坡度小于15 o的区域,58.13%的乡村聚落选择布局在阳坡、半阳坡坡向,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邻河流与交通干线指向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乡村聚落布局的主要因素,可为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和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徐州地区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及1:50 000电子地形图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获得研究区的乡村聚落图斑、水系、道路、地形等空间信息.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聚集;聚落沿水系、道路分布特征明显,距之越远,聚落数目越少;绝大多数聚落分布在50 m以下地势平坦地区,在大于50 m的低山丘陵地区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变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别解析了乡村聚落的概念演化、环境变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演化历程、不同空间尺度下环境变化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影响机制及应对措施.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演变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生态脆弱性或全球变化背景,而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区域或全球社会经济的变化.同时大型开发项目的大规模启动以及环境事件的频发正急剧地影响着乡村聚落演化,但目前对这一动向缺乏应有的关注.此外,就研究尺度来看,从微观层面对环境变化与乡村聚落演变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薄弱,这些研究领域和方向应得到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选择广东省揭东县龙尾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以2006、2016年揭东县龙尾镇的遥感数据和DEM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6-2016年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及演变因素。结果表明:龙尾镇乡村聚落趋向大中型聚落发展,人口和聚落密度较高,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空间扩展特征比较显著,但地区差异明显;乡村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均呈偏左正态分布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高程10~80m和坡度3~7°区域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乡村聚落沿道路集聚趋向十分明显,沿主要道路形成组团式聚落斑块。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是揭东县龙尾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区位、传统文化和宗族势力等人文地理因素是影响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重庆市开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坡度作为影响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小尺度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研究对象,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2009年重庆市开县1∶50 000数字高程图(DEM)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研究不同坡度下乡村聚落空间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开县整体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集中在西南区域,距离县城越近分布聚落越多的特征;相关性结果证明,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在0°~20°坡度带内坡度与乡村聚落个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大于20°~82°坡度带内呈现负相关关系,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10°~20°的坡度范围内;同时,水文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政策条件等共同影响着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是新农村建设中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乡村区域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借助科学计量技术Citespace与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2000-2020年高质量相关文献绘制知识网络图谱,定量分析在乡村聚落中的研究概况、学科结构、关注热点与领域动态。研究发现乡村聚落研究热度持续高增长态势,研究涉及学科领域较广,学术合作网络有待加强。从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乡村聚落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乡村聚落与城市化发展政策研究、乡村生态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四大聚类综述乡村聚落的领域动态,探索未来乡村聚落发展趋势,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金华市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了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系、道路、地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因素都对聚落的空间集聚有重要影响.1)研究区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聚集,水系和道路控制了聚落的分布,聚落多沿水系、道路分布,距之越远,聚落数目越少;2)绝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地势较为平坦的盆地底部,而在海拔大于150m的南北两侧的高山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分布在坡度10°以下,乡村聚落随坡度的增加,聚落的分布逐渐减少;3)人文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乡村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以及其与外围城市相互作用的科学。本文从农村的经济发展、乡村城市化、乡村聚落等几个角度来看我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现状,认为乡村地理学未来的研究要继续加强学科体系的建设,重视研究内容的整合,而且注重研究的深度和乡村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征;县域尺度上城乡聚落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均偏小,但多数县域呈上升态势,表明其聚落规模结构相对均衡,较大规模聚落发育不够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其聚落规模体系的变动更为显著.(2)1972-2015年县域聚落空间分布由集聚分布向离散分布变化;聚落空间扩张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市)中心邻近区位,但不同县域存在着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县域聚落变化受人口、经济和交通等因素驱动,且这些因素所引致的差异程度在逐渐增强.该研究结果可对乡村聚落调整和聚落体系优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的核心区,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振兴极,剖析乡村聚落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实施村庄规划、产业规划,解决目前乡村地区面临的"镇弱村空"、城乡差距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2018年铜梁区巴川街道遥感影像,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巴川街道多数村社空间分布模式为集聚-随机分布,乡村聚落核密度整体呈现"叶面高""叶柄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接龙村、玉皇村出现密度核,密度值最高;(2)聚落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一路社区、接龙村、玉皇村出现高密度值聚集,在白龙社区、仙鱼社区、大雁村出现低密度值聚集,在千年村、体育街社区聚落密度不具备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巴川街道乡村聚落呈现低坡度、适中高程、南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显著的道路指向性和"亲水性"空间分布特征,聚落的分布同时还受传统文化、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