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四川省涪陵市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基岩裸露程度,交通条件4个指标为参评因子,对涪陵市未利用土地按图斑逐块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适宜类以农产品产量和产值表示的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土地开发难易程度,确定出全市未利用土地1993~2020年期间的开发利用目标,并提出了保证目标实现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对于农业及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县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评价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土地适宜性原则、科学评价、综合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该文中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该文中选取长乐市某区域为评价样区,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5.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克服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提高了评价的精度.选取长乐市某区为例,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运用GIS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以评价老河口市耕地资源综合适应性和转用潜力为目标的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老河口市近30%的耕地同时具有高宜耕性和高转用潜力,这部分耕地在两种属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重叠性,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内部矛盾.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增强了适宜性评价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林格尔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制约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了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对农林牧各业利用的适宜程度及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土地类型为基础,对栖霞县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为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运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选定适合于丘陵地区的影响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借助GIS强大的缓冲区分析、DEM地形分析、叠加分析和空间插值运算等空间分析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加权指数法对岑巩县进行土地整治适宜性等级的综合评定及潜力分析,为贵州丘陵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湖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的评分来确定其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其过程一般包括选取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多因素乘权叠加即多因素综合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运用GIS工具,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在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准则分析评价方法,对内蒙古十二盟市未利用土地上的生物液体燃料、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并给出协调发展3类能源的空间布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由于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具备3种可再生能源同时进行资源开发的潜力;针对甜高粱燃料乙醇,除阿拉善盟外,鄂尔多斯市也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对于风电开发,可优先考虑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光伏发电发展应聚焦在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  相似文献   

13.
运用区域系统分析方法 ,着重分析了鲁山县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 ,通过山地适宜性评价 ,得出了该县荒山资源以宜林地为主的结论 ,提出了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例,在概述了土地评价的目的与原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评价方法与过程,并简要介绍了面积量算、汇总和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的方法,最后说明评价结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可为广西县(市)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后的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利用GIS技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评价数据结果和土地整理区域的适宜性评价数据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数据叠加后得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区域适宜性结果。研究结论:通过初步探索,叠加生物多样性评价因子与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量、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变化度等指标对肃州绿洲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以未利用地(56.19%)、耕地(27.47%)和草地(12.19%)为主,水体、农村居民点用地、林地和城镇用地仅占4.15%,各乡镇土地利用格局差异较大;12年期间,景观破碎度增加,表现在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周长都在减小.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水域明显增加,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也增加,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量、土地利用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率)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肃州绿洲LUCC的变化特点,但都表达出了LUCC较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指标在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