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茶文化即开始发展,喝茶在中国文化内容中,有特殊的意义,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喝茶被中国人称誉为“国饮”,中国历史五千年以来,喝茶是重要的传统饮食习俗,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在中国人日常饮食文化与生活中的地位;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作息中,茶是不可一日或缺的饮料,而客家人更是喝茶的民系。客家人为华人社会中一支优秀且出色的民系。数百年来,深受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客家人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如此的族群特性,在饮食习惯的表现上亦复如是。客家先民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物质生活的匮乏,因而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客家文化中饮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仪规范以及文学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饮食的礼俗加以呈现。文章通过梳理出客家文化中的茶文化与茶礼俗,彰显客家先民的饮茶习惯,兹以了解客家民系俭朴、吃苦、硬颈精神及丰富的茶文学。  相似文献   

2.
根据林美容的《髙雄妈祖信仰与地方社区》的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探讨了高雄县妈祖信仰的主要分布状况,分别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分布和以妈祖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庙的空间分布,其次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族群与人口密度三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空间分布的原因.另外,从移民、分香活动和文化认同及妈祖文化的多功能性四个方面探讨了高雄县妈祖庙的空间扩散状况,最后,从妈祖信仰是联系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的纽带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两方面探讨了妈祖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畲族盘瓠传说中盘瓠的具体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可以发现畲族盘瓠传说中盘瓠形象由最初的犬形象到清朝中后期龙、麒麟形象的转变,正好和畲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清朝中后期的相互融合是同步的.而且,就清朝中后期畲族知识分子在盘瓠形象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受汉文化教育的畲族知识分子对畲族文化观念变化起到了指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段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境内,利用尼泊尔两次编目数据、2009—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得到最新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图.利用GIS和统计软件分析了该地区冰川的空间分布、规模、类型特征.结果如下:水平方向上,冰川面积在经度上呈波状分布;垂直方向上,最大面积高度及对应的最大面积值分布流域从大到小是Gandaki、Koshi、Karnali流域.冰川面积在垂直空间的集中性与冰川作用差呈负相关;各流域发育小型冰川的条数较多,中型冰川的面积较多.大型冰川对地势和降水条件要求高,只分布在尼泊尔中部和东部;形态类型以复式流域、复式盆地和单一盆地为主,表碛覆盖冰川和雪崩补给冰川分布普遍.  相似文献   

5.
康海与王九思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诗文、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就散曲而言,他们为明代散曲北曲的中兴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统计、分析他们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康海在其204首北小令中用了8种押韵方式,王九思在其232首北小令中也用了8种押韵方式;康海有8类42首超越了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韵部,王九思则有17类75首超越了《中原音韵》的韵部;康海有2首隔句用韵的曲作,王九思有4首。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均有向西北方向发生迁移的趋势,大肠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底栖动物的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东北发生迁移的趋势,同时,总体平均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以1999年为例,通过与林地、耕地、化肥、日照、气温、降雨、径流等生态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太行淇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利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了淇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对水土流失强度进行了分级,同时对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在数量、空间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淇河流域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均有发生,多分布在淇河流域东部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主要由矿山开采活动所致,但所占比例不大。本次工作是河南省南太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岩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文化是龙岩文化的母体文化,龙岩文化与闽南文化具有历史的同源性、同构性和同质性,其历史渊源的传承关系与血亲关系不可分割.历史上,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在相冲撞的过程中,龙岩文化成为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亲密接触的历史金桥,龙岩文化为两大民系文化大融合做出了贡献.如今,客观地认同龙岩文化回归闽南母体文化,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天然地震层析成象技术,反演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基于横断北祁连、民乐盆地、龙首山及阿拉善地块南缘的速度结构剖面分析发现,在上地壳内,阿拉善地块以低速体"铲状"形式插入河西走廊之下.围绕这一深部地质结构现象、成因及相关依据进行了简单的辨析、论证.初步认为,龙首山既是逆冲断裂构造带或巨型推覆体,也是柴达木-祁连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碰撞造山"的结果,至少在河西走廊中部是青藏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带.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18,(1):35-40
明代漳州府先后出现71个科举家族,数量上在全省属中等水平,然其规模总体上偏小,漳州没有累世显宦的科举大家族,这与其经济、文化水平是不相称的。这些科举家族主要分布在漳浦、龙溪二县,长泰、龙岩、诏安、海澄、南靖、镇海卫仅有零星分布,这与置县历史的长短、各县整体的综合实力以及家族对专经的选择与坚守密切相关。明代漳州科举家族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后期发展迅速,其新增科举家族数量于隆庆追平福州,并逐渐超过福州、兴化二府,这与隆庆元年朝廷开放月港作为海上贸易通商口岸所带来的漳州经济的强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从实习基地和实习教学设计等方面,采取"三结合"的实习方法和"三阶段"的组织形式,围绕主题内容、线路设计和成绩评定等环节,构建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方案,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SP)在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听觉和发声中枢内的分布差异,结合计算机图像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SP在端脑的分布为发声学习中枢X区最多,学习中枢MAN和发声高级中枢(HVc)次之,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最少.2)两种鸟SP的分布在听觉中枢耳蜗核、中脑背外侧核壳区、丘脑卵圆核壳区等比较相似.3)在山噪鹛发声中枢中SP的标记量比白腰文鸟丰富,尤其是在X区.结果表明:SP广泛分布于发声核团和主要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SP在发声中枢分布的丰富程度可能与鸣唱的复杂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 回归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在许多学科和工农业生产中需要广泛应用,但传统误差公式估计的误差存在着不符合实际的缺点,在使用中常常造成估计的失误,以致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鹤壁市农林局、河南农学院何俊民、罗呜福等针对该公式存在的弊端,经过反复研究和大量数据分析、计算和验证,得出新的误差计算公式。经实测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千山和黑龙江省帽儿山为调查区,对中国东北异翅亚目昆虫进行了采集、鉴定和整理.共记录东北异翅亚目18种的分布记录,其中有东北新纪录种3种.这些信息是东北异翅亚目区系研究的重要积累,也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2006,(2):43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雷达技术的发展,获取和描述流域下垫面空间分布信息的技术日渐完善,使得水文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工进行水文信息采集的方式已逐渐改变为无人值守和巡测方式为主的自动化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自动化,而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则是如何高效地布设水文观测网络.  相似文献   

17.
陈文刚  常喜建  胡扬  李伟  郝丹 《河南科技》2013,(10):176-177
我国河流分布广泛,大部分人生活在流域之中,流域中水循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互相作用。而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以更加明确流域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加以改善、调节更好地指导人类生产生活。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主要国内)前人研究的的内容方法,着重在地表水与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雷雨》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但它仍然获得了“精品”、“经典”的美誉。然而,《雷雨》表现的主题,描写的主要人物以及运用的艺术技巧表明:《雷雨》是一部思想上极其幼稚、单纯,艺术上极其笨拙、不成熟的作品。有必要将其还原到曹禺当时的思想实际和创作实际中。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当地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研究降雨极值的规律和风险,对当地防洪抗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MK检验、概率模型和移动窗口法,基于降雨量(R)、平均降雨强度(Ri)、暴雨天数(R50)和年最大日降雨量(Rx1)为指标,研究了1960—2013年期间洞庭湖流域降雨变化规律及极值的风险特征.结果显示,洞庭湖流域平均年降雨量以-5.6 mm/decade的速率下降,且其中夏季和冬季降雨量上升,春季和秋季下降.然而,Ri、R50、Rx1均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P0.05).概率(风险)分析结果表明,Ri、R50和Rx1的五年一遇值(Ri5、R505和Rx15)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规律,说明流域东北部洪水风险较高,另外,Ri5、R505和Rx15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这些结果表明,即使流域内降雨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降雨有集中的趋势(Ri上升),极端降雨事件逐渐增强(R50、Rx1上升),洪灾风险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19,(1):36-40
伏虎禅师信仰文化发源于宁化、长汀,后传至沙溪、汀江和赣江流域,具有庞大的信仰圈和为数众多的信众,闽西客家区尤其突出。从闽西及古代南剑州的伏虎禅师信仰圈中不难发现,伏虎禅师具有独特的传播基本动力要素:神异传说、利民保物、崇高人格、政府封赐和民众崇信等,这些要素直接影响了他的传播;这种传播现象具体体现在传播效应上,对此分析起来有四种现象,即文化从众效应现象、文化传染效应现象、文化合作效应现象和政治意识形态渗透效应现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