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红树鳉鱼是一种分布于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到巴西、虽不起眼却耐人寻味的鱼儿,它们常常从水中蹦到陆地上。虽然一系列两栖鱼都能把自己弹射到陆地上纳凉,但红树鳉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这些地方湿度高,气温和水温大致相同。那么,红树鳉鱼为什么要从温水中跳到温度同样高的地上呢?为得到答案,科学家最近把水加热,周围铺上滤纸,然后用能测量温度的相机拍摄红树鳉鱼。每当水温上升至36℃时,红树鳉鱼就会跳出水面。30秒钟内,鱼的体温就降到和它们着陆的滤纸一样。不到60秒钟后,它们的体温就低于滤纸温度了。科学家据此推测,红树鳉鱼之所以会跳到凉爽的地  相似文献   

2.
魔鬼潭和魔鬼鳉鱼 在美国内华达州南部的沙漠里: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水潭,原先被称为“矿工的浴盆”,早先有许多银矿工人曾到里面洗过澡。现在它被人们叫做魔鬼潭,栖息在这个小水潭里的魔鬼鳉鱼2万年来一直在潭里繁衍生息。 魔鬼潭坐落在灰草地平均海拔高度为700多米的一连串崎岖低矮的山丘上。灰草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上,离加利福尼亚的死亡谷仅有几公里远,但海拔却比死亡谷高出1000多米。草地给人的印象是水源充沛、绿草荫荫,四处还点缀着挺拔的河谷松树。而事实上,在灰草地,惟一不缺水的地方,是农业企业在这里开发的星罗棋布的紫花苜蓿田。除此之外是一大片干涸的土地。这里不是没有水源,数目众多的水泉、湿地和水潭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物种,那些长着四条腿和一对翅膀的野生动物就在这里生存了下来。 魔鬼潭是一个由岩石自然筑成的水洞,大约宽3米,长7米,深15米。魔鬼潭虽然很小,却是一个巨大地下水库的一口泉眼,这个水库的大部分区域至今仍未被探明。位于亚马哥萨沙漠的这个地下水库。从流经内华达州核试验场下的地下河流补充水源;核试验场地区的水一直在地下流动,到了灰草地由于受障碍而翻上地面。这种流动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就是说1万年...  相似文献   

3.
正非洲青鳉鱼能够长时间暂停发育,甚至超过其平均寿命。非洲青鳉鱼暂停生长发育的神奇能力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认为这将对人类寿命研究有所启示。包括鳉鱼在内的一些特定生物能够以胚胎的形式进入蛰伏阶段,这一过程被称为滞育。滞育被认为与面对环境压力,譬如季节性变化导致所处池塘干涸,或是其他一些对生存不利的突发事件有关。换言之,滞育让生物能够在生存条件改善前暂停生育或发育。  相似文献   

4.
动物用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存在的状态。对鱼来说,它们的感觉器官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却没有发展得那么完善。和别的脊椎动物一样,鱼不会只依赖一种感官,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生存的目的。但同时,鱼除了有通常的五种感官之外,还具有鲜为人知的第六感觉系统。 鱼的第六感觉系统,被称为侧线系统,它们长在鱼身体的两侧,从尾部延伸到头部。构成侧线系统的每一组侧线器官,是由受神经控制的一簇纤毛组成,每一簇纤毛又被果冻状的吸盘包围着,又称为神经丘。这种感觉系统能感知水的运动以及鱼所处位置压力的变化。因此,除了两栖类动物,陆地上的动物是没有这种第六感官的。但是水里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噪声,还没有人知道鱼是怎样区分这些噪声的。前不久,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鱼可能是靠推测来区别各种噪声所代表的意义的,这正像人在生活的经历中能够获得经验一样。 鱼的侧线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生长在鱼的体表面,称为表面神经丘;另一种被埋在皮肤中的管道里,称为管神经丘。为了研究鱼的侧线系统.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金鱼体表钻了一个洞.并安装了仪器,以记录这些神经丘的变化状态。为了让水运动,研究人员在水缸里放上了一个振动球。...  相似文献   

5.
在各地一些神秘的江河湖泊中,在人们的传说中常常有巨型水怪出现。科学家表示,这些水怪不过是一些巨型鱼而已.由于巨型淡水鱼数量稀少且很难被捕捉到而显得神秘。为了探索那些神秘的巨型鱼,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鱼,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泽博·霍甘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全球大鱼项目”,并评选出了哲罗鱼、巨鲶、白鲟等十大巨型淡水鱼。  相似文献   

6.
据传,在全球各地一些神秘的江河湖泊中,常常有巨型水怪出现.科学家表示,这些水怪不过是一些巨型鱼而已,由于巨型淡水鱼数量稀少且很难被捕捉到而显得神秘.为了探索那些神秘的巨型鱼,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鱼,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泽博·霍甘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全球大鱼项目",并评选出了哲罗鱼、巨鲶、白鲟等十大巨型淡水鱼.  相似文献   

7.
河北涞水县野三坡鱼谷洞得名于鱼谷泉那每到谷雨时节从洞里喷涌而出的一种奇怪的鱼——被当地人称为“石口鱼”的多鳞铲颌鱼,据说多的时候能有2000余斤,不愧为一大奇景。而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0,(1):7-7
<正>最近,科学家评出了2009年全球发现的最怪异物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五大怪物。●洞鳗2009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大陆地面下发现了850种新物种,图中这条盲眼洞鳗是其中之一。在黑暗的栖息环境里,洞鳗  相似文献   

9.
我国首次发现盲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盲鱼不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而眼睛盲了的鱼,而是由于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水中,经历漫长的适应过程,眼睛逐渐退化所致。世界上已发现的盲鱼种类不少,其中著名的例子要算美国的盲鳉Arablyopsis spelaeus(属于鳉形目的盲鳉科Amblyopsidae)和古巴的盲鼬鳚Stygicola dentatus(属于鲈形目的须鼬鳚科Brotulidae);此外,鲇形目盲鱼  相似文献   

10.
王壬学 《科学通报》1990,35(18):1422-1422
一般的转基因鱼的产生,都是通过将外源基因注入受精卵。只有Ozato是用青鳉鱼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用卵母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研究,可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卵核(生发泡),而一般鱼的受精卵在显微镜下看不到核。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只有青鳉鱼的卵母细胞已做到在离体状态下成熟,并能受精、发育和孵化出小鱼。解决鱼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授精的问题,在转基因鱼研究和发育生物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海“魔”现197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学者L.D.库什出版了《揭开百慕大三角区的秘密》一书,提出了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的理论。12个“魔鬼三角区”的分布为:南北半球各5个,南北极各1个。北半球是:百慕大、日本本州南部、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沿岸、阿富汗;南半球是:非洲东南部海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域、中南美洲东部、东南太平洋东部。“魔鬼三角区”的特点为▲等距离分布,地球因此被分成20个等边三角形,“魔鬼三角区”就在三角形的结合点上;▲南、北半球的“魔鬼三角区”均位于纬度30…  相似文献   

12.
<正>泰国洞穴中有一种可说是独一无二的盲鱼,它既能行走又能攀爬。科学家最近发现,它在瀑布上行走和攀爬的方式与四足动物几乎一样,而与现存且已知的其他鱼都不同。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始于大约4.2亿年前的"从鱼到人"的进化。当时,一些鱼的鳍开始转化为肢腿。科学家说,这种盲鱼的解剖结构很独特。它拥有科学家之前认为只有四足动物才  相似文献   

13.
气球鱼     
<正>科学家在印度洋海底500米深处发现了这种罕见的鱼种——"气球鱼"。"气球鱼"属深海琵琶鱼的一种,体形滚圆,呈可爱的气球状。虽然科学家也曾在野外环境中观测到其他琵琶鱼物种,但是这种"气球琵琶鱼"以前从未被记录过。  相似文献   

14.
洞穴追凶     
正近几年中,上百万只北美蝙蝠不明不白地神秘死去,令科学家们忧心忡忡。谁是杀害蝙蝠的元凶?科学家们进入洞穴,展开调查……在马默斯洞追踪罪魁祸首在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猛犸洞穴国家公园,有一个名叫"马默斯洞"的洞穴。"马默斯"在英语中是"猛犸"的意思,因此马默斯洞也被叫作"猛犸洞"。马默斯洞既深又长,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洞穴。终年幽蔽、潮湿的洞穴里,正在冬眠的蝙蝠蜷缩着身躯悬掉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一个名叫理查德的摄影爱好者,把自己在亚马孙地区某城镇街道上拍到的一些"魔鬼"照片传到国际社交网站上。大量人围观了这些照片。理查德故弄玄虚地问:"你们在这些照片里看见了什么?"一名自称懂玄学的人回应:"看起来真的是个魔鬼!究竟在哪儿拍到的?"还有人惊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美国加州沿岸海域,遥控深潜器首次拍到了生活在水下580米深度的一条魔鬼琵琶鱼。它龇牙咧嘴、表情狰狞,取名魔鬼鱼真是名副其实。科学家说,魔鬼琵琶鱼的游弋方式很奇特,呼吸量与其体格相比也多得出乎人们的预料。由于魔鬼琵琶鱼的视力很差,科学家希望观察它能否像鲨鱼那样感知电磁场。魔鬼琵琶鱼的最显著特征是诱饵状的头顶鱼鳍。魔鬼琵琶鱼正是通过这根鱼鳍发光来引诱猎物。科学家想知道这个“诱饵”是持续发光,还是有一定的发光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4,(12):76-76
美国洛基山山洞中的古代啮齿类动物遗骸表明,全球变暖会影响生物的进化。在过去至少3000年里,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东北部的拉玛山洞一直是小型动物的庇护所。科学家在对此洞中的啮齿类动物骨骸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后,看出了气候变迁对这些动物的影响。从公元850年至1350年,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短讯     
《知识就是力量》2003,(5):46-47
最古老的人类脚印 这些远古时代的步行者当时正跑下一座火山的斜坡,他们或许是正逃避炙热的熔岩流,而在已冷却但仍未硬化的熔岩表面留下了足迹,然后熔岩完全硬化。不久,火山再次喷发,厚厚的灰埃覆盖了这些脚印,从而保存至今达30多万年之久。 这些被当地称为“魔鬼的足迹”共有56只脚印。意大利科学家分析  相似文献   

19.
节食与长寿     
人们总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也希望自己长寿。假如有人劝说你每顿饭少吃一点,你会听吗?不过现在你得考虑一下这样的劝告,因为科学家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你吃得少,可能就活得更长。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将食物中的热量适当地减少,但不减少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延长老鼠、蜘蛛和虹 (一种鱼)的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低营养状态,注意这绝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情况。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科学家们所做的一些实验,讲一讲那些喂养在实验室里的节食动物,科学家们只让这些节食动物得到其他动物所得到的2/3的热量。 虽然用节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目前还没有在人群里系统地验证过,但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低营养状态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和最大寿命。每日削减30%热量的摄入可以使老鼠的平均寿命延长30%。除此之外,这些老鼠到非常老时不会得一些与器官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其实,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许多科学家当时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实验室中类似“小儿科”的事情,不屑一顾。直到1970年,一些科学家才意识到,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永驻青春的秘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减少热量的摄入。 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在欧洲的许多洞穴中,生活着一种从蝾螈进化而来的洞螈(两栖动物)。成年洞螈长30厘米,重20克。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导致它们的视觉退化,眼睛被皮肤覆盖,它们只能感知光线,无法视物。2010~2018年,欧洲科学家对波黑东部多个洞穴中的大量洞螈进行了标记。科学家在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