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铎是明代草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大家。其草书成就的获得是与他的“如灯取影”、“拓而为大”和“不规规摹拟”的临帖方法紧密关联的。“如灯取影”,使王铎草书获得了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传统内蕴;“拓而为大”和“不规规摹拟”,又使王铎草书获得了强烈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2.
王铎草书成就极高,创造性极大。其作品在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的处理上多有自己的创见;同时,他的作品在落款、钤印等创作环节上又能灵活多变。它们共同构成王铎草书的章法特色是:明快、多变和大气。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20,(1):65-69
黄道周与王铎书法师古观念的相似性是:对晋代王羲之书法极力推崇,对唐代书法名家有很多的借鉴,对书法名家间师承源流进行梳理、辨析等。黄道周与王铎书法师古观念的差异性是:黄道周师古对象的范围较为狭窄,对王羲之楷书艺术有独特的理解,并专注于对古人书写工具的考察;王铎师古对象的范围较为宽广,师古对象中名家众多,并且沉心于对师古临摹方法的研究。黄道周和王铎的师古观念对他们书法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欣赏领先原则,是书法素质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结构美欣赏教学在高校书法公选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书法作品,其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乃至全幅的布局上,都有独特的体格风貌和迥异的理趣情味,从中可领略书法之美.  相似文献   

5.
韩美林在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多个门类进行综合性创造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在篆书、楷书、草书、彩墨动物画、水墨人体画、雕塑、公共艺术、陶瓷、紫砂壶设计、印花图案、标志设计、琉璃艺术、剪纸、刺绣、岩画、山水画等门类的创作中,均有不俗的成绩.他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和民间艺术.他走的是一条民族的、现代的艺术创新之路.他以独特方式在激活民族艺术的创造力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国艺术语言,饱含着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彰显了民族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6.
早在清初,知名学者、黄道周的同乡蔡世远对黄道周的道德文章、才华技艺就有过评说:“道周学贯天人,行本忠孝,人则言朝,出则守基,讲学著书,清修自饬,金陵一节,堪为殿后矣。古今名人志上,传者何限,要如文章、道学、经济、气节大都微有专属,道周负其聪明气岸,直欲兼之……”①被誉为“奇人”、“完人”的文化巨子黄道周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书法家。黄道周的书法以其流丽潇洒的风姿、扛鼎拔山的力度、深达隽永的内涵、酣畅道密的墨韵独树一帜。同时,他还以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文笔写下了有关书法理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书法…  相似文献   

7.
林纾在小说翻译、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是其在青少年、壮年时期的学习积累与人生阅历的升华.林纾的文学素养深受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他的白话诗集《闽中新乐府》是福建近代白话文学的先声,亦是福建近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影像;他享誉近现代文学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个印迹分明的“福州制造”;他自小被目为“狂生”的暴躁任性更是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悲剧命运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等手段研究分析了82B线材拉拔过程中断裂成笔尖状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其断裂起源在心部,表现形式是心部的纵向串状“人”字形裂纹,形成原因是心部缩孔和马氏体组织,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退让乃文人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之一端,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有的文人在进入仕途之后因对仕途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主动辞官退隐;有的文人则因仕途险畏,出于全身远祸的目的而辞官隐退。除了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文人纯以退让为其诈骗性伎俩,南唐的宋齐丘即为此辈中人。中主李报虽爱齐丘之才,但知其不正,所以终是不予重用。齐丘由是快快失意,上表归居九华山,表略云:“干秋载籍,愿为知足之人;几朵峰峦,永作乞骸之客。”其实,他只不过是想诈诈李憬,希望李憬能够挽留并重用他。遗憾的是他遇到了~个聪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讲,结构必须服务于思想和主题。毛泽东诗词的结构在单纯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作品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彼此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应有自己的特殊性,使每一独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独异的表现形式,这是结构原则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的古音理论是个集大成的体系,他提出了“本音说”、“合韵说”.他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音的历史,为古音学研究开启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被定性为综合研究词义的训诂学著作,其深湛的古韵理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朱骏声的转音和段玉裁的古合韵实质上是一样的.朱骏声的古韵分部和段玉裁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继承了段玉裁“之、支、脂”三分,“真、文”分立,“幽、候”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国传统纹样》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思”、“形”的角度提出了“变通”之道:通过对“思”、“形”的变通,将现代设计理念和视觉规律融入中国传统纹样的教学之中,探讨如何让这门基础课更受学生的欢迎,更有教学效果,让其在全盘两化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保留着独特的魅力,使之既具备现代理性和逻辑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能扩大传统纹样的精髓,并从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纹样》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汉字的造字原则,六书被历代文字学研究者奉为经典,其所反映的汉字形体结构揭示了汉字起源阶段的相关特征。从六书的象形、指事、会意着手,比照传统书法的空间设计法则,找出其形象、抽象和意象的艺术特征,探讨了汉字形体结构的建构方式与书法表现的空间设计特征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年代,而他最好的诗作就在前期而不是在“转变”之后。即便是“转变”后的创作、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也能够从其诗骚性情作由内而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黄孟文在其“毛果山”系列微型小说中肆意地铺张着“大中华文化的幻象”;他虽然迷失在中华文化的幻象之中,但同时,他已经开始在对“异邦”的反思中重新认识自身的文化境遇,在两难选择的矛盾心态中寻找身份的认同,并进行文化的自我定位。黄孟文文化选择的困境是华裔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生态中的必然遭遇。  相似文献   

16.
“后朦胧诗”是以“朦胧诗”群体为整体超越目标,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庞杂诗歌群体。与“朦胧诗”相比较,“后朦胧诗”的审美现代性转变主要表现在:抒情客体化的写作倾向、“反英雄”“反崇高”的诗歌价值观念和“反意象”“口语化”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乡原”这个概念尽管在儒家典籍中并不多见,但是孔子在“乡原”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却涉及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在“乡原”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内在心志与外在表现一致性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乡原”的批判也是他的道德导向策略之一。他希望能够实现道德普化的世界却认为人的质素存在差异而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了其理论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思想中的“未完成”与“完成”的内涵远比人们通常理解的要丰富得多。巴赫金在早期著作中一方面批评认识论的完成性,一方面阐发个体具存的未完成性。而当他论述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时,人的存在在价值上显示出“完成”与“未完成”的双重色调。在他对复调的阐述中,“完成”的消极意味更为明显,“未完成”则被大加肯定。而当“完成”与大全、上帝相关联时,“未完成”便意味着某种缺失。只是这种“完成”又是“未完成”的,两者共建了一种弥赛亚结构,这也显示了巴赫金思想的神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是二十世纪初继胡适、鲁迅之后又一位古典小说研究的大家,他从最基本的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做起,对小说文献的版本学、目录学、校勘与典藏都有卓越贡献.另外,他还试图尝试运用“文学进化论”、“社会历史学”等众多新方法,来解决小说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开创的研究方法值得后来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林语堂属于靠写作致富的少数作家之一。其丰厚的经济收入是他独立人格、闲适生活的前提与基本保障,但也是影响他“被认识”、“被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金钱甚至在一定时候成为损害林语堂形象的一张无形的网,而影响他被客观公正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享乐主义人生观、义利兼重的金钱观,显然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背景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