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一台空心阴极重离子源的放电参数、引出参数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详细测量,从中找出离子源最佳的工作状态。文中得到的结论适用于等离子体离子源。调试结果,本离子源稳定地工作于引出总束流强度为0.5-1.0mA,归一化亮度≥2×10~9A/m~2·rad~2,等离子体密度为10~(11)~10~(12)cm~(-3),电子温度为5~10eV,能散度≤40eV。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引出的强束流Ta离子,进行Ta离子注入钢的材料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注入剂量为5×1017cm-2,平均束流密度为40μA·cm-2,加速电压为42kV下,Ta离子注入能在钢表面形成厚达80nm的合金层。借助卢瑟福背散射(RBS),我们发现表面合金层中Ta的原子百分浓度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一个强直流输出的双等离子体氢(氘)离子源.当引出电压为18kv 时,可输出100mA 的氢离子流.利用90°偏转磁分析器对引出束流的质量成分作了分析,质子比可达到64%.采用多缝探针法和离子束感光法测定了束流发射度和亮度.在输出流强为50mA,束能量为16kev 时,束流的归一化发射度(相空间面积×βΥ/π)和归一化亮度分别为0.48mm·mrad 和4.4×10~6A/cm~2·rad~2.在不同的工作参数下,测定了源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试APNBT课题与汞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TrtonX—100存在下,pHl0.4~12.0范围内汞(Ⅱ)与试剂形成黄色配合物,组成为1:2,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ε’为8.88×10~4L·mol~(-1)·cm~(-1),在535nm处,试剂的吸收与配合物的吸收差值最大,ε’为1.18×10~5L·mol~(-1)·cm~(-1),线性范围0~20μgHg(Ⅱ)/25mL,以双硫腙萃取汞(Ⅱ),分离干扰元素,成功地测定了合成试样和天然水中的汞,加入回收率为96%~102%。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讨论了我校所研制的永磁冷阴极电子振荡型离子源的结构、放电稳定性、离子的引出及寿命等问题。本离子源产生硼、磷离子,工作气压1~2×10~(-2)乇,放电电流0~50毫安连续可调,引出电压为10仟伏或20仟伏,离子流可达2毫安,离子流密流为每安培放电电流0.7安/厘米~2。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证下列公式:〔AB〕~(·)=ΣC_a~nA(a-b)B(k)k=0〔A·B〕~(a)=ΣC_n~a(a-k)·B(k)k=0〔A×B〕~(a)=ΣC_a~nA(a-k)×B(k)k=0其中A,B为函数项矩阵且有各阶导数,AB代表A与B的通常乘积,A·B代表A与B的Hadamard乘积。A×B代表A与B的Knonecker积,即直和或张量积.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用强流金属离子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满足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研制了一个金属蒸汽真空弧(简称MEVVA)离子源.这是一新型离子源种,它利用阴极和阳极间的真空弧放电原理由阴极表面直接产生高密度金属等离子体,经一多孔三电极系统引出得到强流金属离子束.该源脉冲工作方式,已引出Al,Ti,Fe,Cu,Mo和W等离子,脉冲离子束流强度为0.6~1.26A,Ti的平均束流强度已达10mA.引出束流大小与源的工作参数、引出结构和电压以及阴极材料有关。该源没有气体负载,工作真空度为3×10~(-4)Pa。  相似文献   

8.
硫氰酸盐和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溶液中,汞(Ⅱ)与过量的硫氰酸盐形成[Hg(SCN)_4]~(2-)配阴离子,在阿拉伯树胶和乳化剂OP存在下,可进一步与结晶紫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CV)_2[Hg(SCN)_4],此时溶液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35nm处,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1.15×10~6L·mol~(-1)·cm~(-1),方法可用于水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体系,丙稀腈与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并探讨了接枝亚麻皂化物作为离子吸附纤维对汞离子的吸附率。[Fe~(2+)]为4×10~(-3)mol/L、[H_2O_2]为4×10~(-3)mol/L、[H~+]为6×10~(-2)mol/L,在40℃反应2小时,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皂化后的亚麻纤维50毫克以上在适宜的pH值条件下,可以去除溶液中85%以上的汞离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文题玻璃的形成区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导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离子迁移数和阻抗谱。结果表明:该玻璃只是F~-离子导电,其电导率随ZrF_4含量的减少而增加,当组成为65 ZrF_4-10 BaF_2-25 PbF_2时,在200℃时的电导率最高可达1.656×10~(-6)S·cm~(-1)。  相似文献   

11.
用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铋膜修饰碳糊电极构建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并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定了铅和镉的含量。在最优条件:电解质缓冲底液p H为5.5,沉积时间50 s,沉积电位-1.3 V,用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同时测定Pb2+和Cd2+得线性方程分别为:IPb2+(A)=-5.8202?10-6-1.0342c(mol/L)(R=0.9978);ICd2+(A)=-3.9781?10-6-1.3651c(mol/L)(R=0.9923),线性范围分别为1~15μmol/L和2~16μmol/L,Pb2+、Cd2+的检出限分别为:6.67?10-7 mol/L;3.33?10-7 mol/L。本方法操作简单且修饰电极稳定性、重现性好易于进行检测铅镉离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将冷阴极发射式PIG气体放电源改装成溅射式PIG源以获得多种固体元素离子的方法。对改装后的离子源的放电参数进行测量与讨论,并对离子源所产生的束流性能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3.
设计和调试了一台4MV静电加速器用高频离子源;研究了诸因素对离子源起弧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束流与振荡器板压、离子源气压和引出电压的关系;在580V板压、8×10-4Pa气压1、.65kV引出电压和21kV聚焦电压的状态下,得到了束流为178μA的稳定离子束.  相似文献   

14.
氯盐氨性络合物体系电积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采用稳态极化曲线来初步探讨镍阴极电沉积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NH_3·H_2O浓度为1.25~2.75mol·L~(-1)的范围之内,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络合离子形式为Ni(NH_3)~(2+)。拟合计算表明Tafel斜率为0.158V,表观传递系数为0.37,交换电流密度为1.57×10~(-7)A·cm~(-2),电极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78kcal·mol~(-1)。在0.700~0.810V的电位范围内,第一电子传递反应为电极反应的速控步骤,而在较高的阴极化电位下,镍电沉积是混合步骤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一种西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汞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一种新西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MTYMP),用常规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化合物在300 nm激发下,在410 nm处有强荧光峰,与汞离子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其荧光猝灭.据此,该化合物可作为测定汞的荧光试剂,建立一个荧光猝灭测定微量汞的新方法,汞离子的含量在4.0~100.0μg·L-1范围内与试剂的荧光熄灭值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315μg·L-1.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乙基紫-醋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乙基紫-醋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金。金的含量在2.5—25μg之间,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1×10~(51)·mole~(-1)·cm~(-1)。已用于阳极泥和电镀液中微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汞(11)—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BRB)离子缔合物体系的反应条件,求得在598nm处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1·mol~(-i)·cm~(-i),并进行了大量K_2SO_4,存在下微量汞测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靶温对钛离子注入纯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高注量(>3×10~(17)cm~(-2))钛离子注入铝时,靶样品的温度明显地改变钛原子的浓度分布。靶温度超过400℃时,析出相为金属间化合物Al_3Ti。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离子源注钛时,强束流(每脉冲2.0mA/cm~2)轰击产生的温升,使钛原子在铝中大约可以穿透1μm深,样品近表面700nm范围内钛的原子浓度超过了2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和Tritonx—100存在下,镉(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显色反应的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00nm,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l·mol~(-1)·cm~(-1)。镉量在0.5-4.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试验了若干种离子的干扰,此法已用于自来水中微量Cd~(2+)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钍(Ⅳ)与CPA-pN的显色反应,表明钍与配体的络合比为1:3,络合物在0—50μg/25ml呈线性关系,此蓝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在6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55×10~4cm~(-1)·mol~(-1)·1。在有CTMAB或CTMAB及乙醇存在下,其ε_(680)分别为1.35×10~5和1.75×10~5cm~(-1)·mol~(-1)·1,0—17.5μg/25ml和0—15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在有过量CTMAB存在下,Th(Ⅳ)与CPA-pN的络合比为1:6。试验了外来离子对钍测定的影响。提出的方法曾用于微量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