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小云 《甘肃科技》2010,26(9):189-191
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主流教育的影响下,惩罚教育变得甚为敏感。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会使学生的身心不能够健康发展,为此,应该重视惩罚,并且接受它,使它发挥应有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当前,赏识教育正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以惩罚的方式及时有效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的蔓延,同样不容忽视。诚如傅维利教授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文中所说:“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惩罚不可或缺,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以下笔者试图通过几则案例探析惩罚教育的智慧,与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利弊的争论,本文从教育方式该如何选择的角度入手,提出“同一个教育目的是可以借助不同的教育手段达到的”。无论是“赏识”还是“惩罚,”只要是赏之有理,罚之有度,就都是值得运用的。教育者应当根据教育个体的差异,果断地作出最适宜的选择,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爱心加耐心”、“深入实际”等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认识不足,将会导致偏差或失误,甚至失败。因此,新“课改”下对学生教育应注意:赏识要有原则;激励要恰如其分;不仅要赏识孩子,也要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和自己;要民主,也要纪律。  相似文献   

5.
刘会玉 《科技信息》2012,(21):215-215
教育学生就要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巧妙运用赏识教育,一定会让你的英语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冲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开始关注并研究赏识教育,此外,家长们也开始转换思维,将赏识教育运用到与孩子日常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的提出,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乃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开始结合自己的教育领域,研究和探计如何进一步完善赏识教育,如何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高校教育,谈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是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应热忱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鼓励。赏识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孙海强 《奇闻怪事》2011,(6):39-40,43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实施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习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施赏识教育,让我们面向全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我们坚信,学生们都会具有很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也坚信,在赏识教育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也会得到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世音 《科技信息》2010,(36):308-308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比较具有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充分合理利用赏识教育法实施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内涵,以及把赏识教育运用在幼儿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杜旭雅 《科技资讯》2010,(7):174-174,176
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动力的教育方法本文就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颁布,但新的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探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在体育课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本文着重阐述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转变,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赏识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在评价制度中渗透赏识教育等。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是赏识教育的典范。赏识教育是正面、积极、鼓励式的教育。加强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对于消除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误解,尽快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促进教师践行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班级德育需要班主任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总用批评、指责、惩罚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本文结合多年的职校德育工作谈谈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6,(6):91-92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对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赏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赏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深入推广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明确惩罚教育的概念入手,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提出了教育过程中善用惩罚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雷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6):104-104,106
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自信效果十分明显。但是赏识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该教育的积极作用。因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进而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曾湘峰 《科技信息》2011,(14):I0298-I0298
赏识教育是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但在课堂教学中尚处于基础层面。赏识教育主要是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被激起的状态,使教育效果趋于最好。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应避免对赏识教育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