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微子星     
宇宙中存在大量中微子。这些中微子除了以中微子背景辐射(每立方厘米数百个,温度约2°K)和宇宙线的形式存在外,还能以中微子星的形式存在。由于引力不稳定性,中微子可能积聚成恒星。这里的一个必要条条件是中微子静质量不为零。1979年4月南京高能天体物理讨讨班上我们指出,对中微子除了左手分量外引进右手分量,对反中微子除了右手分量外引进左手分量,和目前粒子物理实验并不矛盾,因而假定中微子  相似文献   

2.
张丹 《科技信息》2012,(1):137-137,129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成员之一,是唯一只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之后,人们进行了一系列捕获中微子的实验。其中中微子的质量问题和中微子振荡现象是研究的热门课题。2011年9月意大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超光速。这些引起理论界和实验界的争议,更将引发物理学家对中微子的不解之谜的探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认为太阳中微子问题主要是标准太阳模型没有考虑 7Be( 3He,p) 9B核反应道的竞争 ,并且在计算 7Be中微子和 pep中微子时 ,并没有考虑到太阳电子温度与离子温度的差异 .如果考虑了这种差异 ,则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而不需要修改太阳的其它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中微子物理是粒子物理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突破口.本文总结了中微子物理的现状和主要的科学问题,着重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和建造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研究反应堆中微子,2012年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测得了中微子混合角13.本文介绍了大亚湾实验的物理背景和项目背景,简述了实验方法和设计思想,并描述了探测器设计和建造.许多新的想法和技术创新在探测器设计与建造中采用,使探测器相关的相对误差仅为0.2%.在未来几十年内,大亚湾将保持对这一基本参数的最高测量精度.江门中微子实验2008年提出建议,2013年正式启动.通过在53 km处探测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它将能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并精确测量3个中微子混合参数.采用一个设计能量精度为3%的2×104 t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江门实验在研究超新星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大气中微子、以及奇异现象寻找方面也极具吸引力.它将对多个物理目标进行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文中我们介绍了实验设计和研发的进展.除了大亚湾和江门实验,我们也参与了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EXO,设计了一个新式的加速器中微子束流线,进一步扩展了中微子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12,(4):12-12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相似文献   

6.
捕捉中微子     
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准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城市萨特伯里地下2000米无阳光照射的深矿井里布下陷井,捕捉太空来客。不过,这一太空来客并不是传说中的火星人,而是来自太阳光的中微子。成立萨特伯里中微子观测中心的目的就是拦截为数极少的中微子,从而揭开宇宙黑暗一面的面目。中微子是宇宙学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这个由加拿大、美国和英国联合投资7000万加元建立的实验室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自从前苏联的V. Lubimov(1980年)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W. Kundig(1986年)发表了关于中微子质量的研究以来,进一步的工作已在日本等国展开;现在有一批实验室在进行中微子研究。文章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即光子与中微子的相似性和令人感兴趣的超光速中微子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从宇宙中微子成团现象测定中微子质量的方法。一是由中微子天体的形成温度来确定中微子质量;二是由星系的形成来确定中微子的质量。讨论中考虑了三种中微子间存在质量隙和存在振荡的情况。结果表明:中微子质量可能在1ev左右,低于文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14,(1):17
##正##中微子是构成宇宙物质的基本粒子,共有三种,与宇宙中所有的基本过程都有关系,因此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目前探测到的绝大部分的中微子来自太阳,另外,地球大气层里以及核反应堆附近也可以探测到一些中微子。来自太阳系以外的茫茫宇宙中的中微子比较罕见。目前,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报告了28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此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标准太阳模型预言7Be太阳中微子流强为 (3 4 4± 3 4)SNU ,且不依赖核反应7Be(p ,r) 8B截面测量的不确定性 .假如太阳中微子在它们产生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且正在运行的太阳中微子测量实验是正确的 ,那么在SuperKamiokande实验上8B太阳中微子流强约为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47 3 % ,CNO中微子流强也是标准太阳模型的一半 .对于7Be太阳中微子 ,当其不一致性不超过 1倍或 3倍标准偏差时 ,在镓探测器上7Be太阳中微子只有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19 6%或 5 2 6% .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戴维斯成功搜索到太阳中微子,但所得的数量只有标准太阳模型理论所预言的一半左右,由于弱电统一理论一直认为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构成太阳中微子佯谬.然而,超级神冈探测器的实验显示:中微子的确发生了振荡,中微子拥有不为零质量,后续的Sudbury实验终于解决了中微子佯谬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弱电理论的质疑,思考其粒子物理学以及天体物理学意义,从而客观上支持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论.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教授在与广西物理学界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座谈会上,杨教授就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室温核聚变、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和中微子质量、准晶体以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学教学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探讨了模型化的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和混合的分析解,然后让中微子的CP违反相位旋转360°获得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几何相位,发现几何相位随能量的振动具有非对称性几何结构.几何相位是描述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内禀属性,故这种非对称结构起源于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CP违反现象.因此,几何相位为中微子传播过程中的CP违反现象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考虑S矩阵元和物理的截面及寿命之间的普遍关系,采用一种变通方法,通过对中微子动量k和k’的积分计算,由μ衰变寿命的观测值和实验值得到弱衰变耦合常数,最后得到μ衰变的寿命r.  相似文献   

15.
正反中微子的吸收反应截面是影响初生中子星演化的重要参量.改进了在初生中子星高温环境中任意简并条件下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被重子吸收截面的计算方法,同时综合考虑了能量动量守恒、磁场效应和重子(中子或质子)的热运动效应,得到更精确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吸收反应截面.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星风中的中微子加热率、中微子输运过程中的不透明度、合理解释中子星的相关观测现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释了中微子获得质量和电荷的物理根源,它是中微子内部亚夸克动力学所导致的结构性效应,中微子点模型不能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对大气中微子流和太阳中微子流的测量提供了中微子振荡的证据,证明中微子非简并的质量和混合.研究了Hung模型,并计算了muon衰变的振幅.  相似文献   

18.
用有挠引力理论的粒子运动方程探讨了SN1987A中微子的运动,得出中微子可沿两条路径经历不同的时间到达地球的结论,对所观察到的中微子两次信号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