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引力理论对宇宙膨胀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宇宙背景辐射温度2.7 K推知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由多普勒效应的红移现象可知宇宙在不断膨胀,从引力理论和熵增原理可证宇宙在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2.
介绍牛顿宇宙模型、奥伯斯佯谬、哈勃定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认知历史;分析证明牛顿宇宙模型和奥伯斯佯谬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指出奥伯斯佯谬的隐含错误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证据尚不充分;提出零密度宇宙模型并证明该模型可以解析宇宙学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1923年哈勃通过对星云距离的测量最终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后来又发现了普遍的星系红移,推测宇宙在膨胀,自然宇宙的过去比现在小,最小为零,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渐渐地形成了.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物质是宇宙的全部还是部分?可以发现当年宇宙学家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宇宙大爆炸一定产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质,这仅仅是个假设,标准宇宙模型是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的,本文尝试从另一个思路,重新对宇宙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明根据:1,红移;2,太空中发现无源温度恰为2.73K;3,高温物理成果与宇宙中取得的资料相吻,但;其问题是:1.找不到大爆炸的中心;2,无法解释宇宙中像“万花筒”似的星星与星系结构;3,大爆炸应该产生的均一的空间,但目前宇宙探测结果宇宙空间是“弯曲”的,其弯曲规律与其理论结果不符。本文提出以无数次的爆炸组成了宇宙为的内容的“宇宙能量循环论”。可以说明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遗迹。宇宙中的光子在红移约为1100左有时和其它的重子物质发生了退耦,逐渐失去了和重子物质相互反应的热平衡过程,于是随着宇宙的演化而冷却下来,到今天的温度大约为3K。在微波背景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星光红移的碰撞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提出了星光光子与宇宙背景辐射光子碰上互作用引起了星光红移的假设,再用简化光子模型推导出了星光频率红移量与星体距离的正确关系式,将此结构与天文观测比较符合甚好,从而对宇宙中星光工移现象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在大爆炸学说的基础上简述了正处于膨胀过程中的,受哈勃定律制约的宇宙图景,然后根据类星体的红移异常现象及相对论原理,提出一种新的总星系定义,认为总星系的范围是有限的,它在不断膨胀的同时,又不断地向外释放出能量,它以原始火球大爆炸的方式而诞生,最后将以完全放尽自己的能量而灭亡,并在这种意义下指出了当代摄谱仪对宇宙观测的范围。由于当前宇宙论中对类星体的本质及其产生异常红移的原因尚无定论,随着现代研究方法和观察手段的不断发展,将来一定还能对类星体的异常红移作出更深入的揭示,也还有可能发现更大红移的类星体,那么,本文所提出的假说或许还须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并不膨胀。宇宙中一切事物,包括基本粒子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引进了电子静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假设,解释了河外星系的红移现象,得出了哈勃定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力场的深入研究,用现有引力场理论的各种合理结果,严格证明了定理:“引力场(波)能量是负能量”。自然地解释了光谱线宇宙引力红移的观测结果。合理地给出了一个真实的宇宙。  相似文献   

10.
依据基本的天体运动学定律,利用地、月轨道变化的生物钟数据及相关资料,经分析、推理,建立起了一个引力常数变化的模型.用此模型对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以及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相关物理量;计算了木星相应年代的相关物理量.运用本模型,证明了引力常数减小既产生宇宙的膨胀运动,也产生了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和宇宙学红移,光谱的实际红移是这2种红移综合作用的结果.解释了类星体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所作对比表明,此模型与实际观测是基本相符的,确定了此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引力常数减小对天体运动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以及宇宙结构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1.
大爆炸宇宙理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宇宙理论,它在经过古斯等人提出的暴涨理论修正后日趋完善。但即使这样也还存在几个难题无法解决:(1)欧洲普朗克望远镜揭示的宇宙背景辐射的不对称性;(2)宇宙中所有物质来源于大爆炸没有实验依据;(3)存在暴涨中宇宙膨胀的超光速问题。为了解释上述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大爆炸宇宙理论基础上的多宇宙模型:总星系局爆宇宙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文中提出了检验理论模型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最终确认真实的宇宙到底更符合哪个模型。、  相似文献   

12.
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用现代科学理论和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较详细地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有限时空观,揭露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根本性错误。论述了宇宙的膨胀和收缩循环往复,交替进行,大爆炸奇点不存在,同时阐述一种与膨胀着的无限时空相联系的新的稳恒宇宙演化模型,星系和天体是随着时空的膨胀不断增长形成的,新物质在天体内连续生成,宇宙的密度不变,合理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一些观测到的不为通常知识所解释的引力反常。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关注并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问题。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大爆炸宇宙诞生理论,但是此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因此人们对宇宙的起源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种理论,但很少有理论能够很确切地解释所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论文中,一个包括宇宙学红移,多普勒红移和引力红移在内的普适红移公式在静态双体宇宙模型的基础上被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仍是局限的,甚至是割裂的,世界被分成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等不同的层面和领域.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空间和人类社会,并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如果我们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点,那么在此之前,物质从何而来?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将宇宙之内的思想理论统一起来的逻辑是什么?本文以不对称原理提供了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6.
用Union2.1超新星观测数据和哈勃参数观测数据限制了宇宙的总体透明度,最佳拟合值支持不完全透明的宇宙,但是在2σ误差范围内并不排除完全透明的宇宙.然后限制了不同红移位置的宇宙透明度,最佳拟合值表明随着红移的变化宇宙透明度也变化,并非处处都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假设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三颗星存在引力红移,认为这种红移由中微子天体(NAO)引起。从而给出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反常分布一种解释,指出这些类星体可能位于NAO中。同时,推断出NAO的形成时间早于10~7年(宇宙时),并且中微子的质量约大于1ev。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哈勃发现银河系外远星系射来的光有谱线红移,并借多普勒声效应作比喻,推论出一个多普勒光效应,于是认为总星系在扩张膨胀,然后被拼凑出个大爆炸学说,并把空间充体的长波长光子的微温说成是大爆炸的余烬,为大爆炸论增添筹码。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推翻。  相似文献   

19.
环球视野     
《科技潮》2010,(12):8-8
欧洲强子对撞机“开撞”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当地时间11月8日,科学家开始利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拟近140亿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间过程。“迷你大爆炸”是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的,撞击产生的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0万倍,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00多亿年以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后1秒钟内的宇宙极早期,宇宙的温度高达100亿度以上,当时宇宙中除了氢元素(以质子形态存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化学元素。在这个宇宙极早期阶段,宇宙是由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构成的。在大爆炸后1秒钟到3分钟内,是为宇宙的早期阶段。在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