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1976年,理查德·道金斯35岁,在牛津大学担任动物行为学的讲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自私的基因》。那时有很多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报告,最著名的是英国进化生物学家威廉·唐纳德(W.D.Hamilton)的报告,道金斯通过这些研究报告总结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他从基因的角度阐释了进化生物学,广受大众的关注。该照片拍摄于2010年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2.
<正>理查德·道金斯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人物。继《自私的基因》之后,他自传的第二部分也已经出版。本文作者卡罗尔·卡德瓦拉德(Carole Cadwalladr)写道,相比在推特上言辞好斗的形象,道金斯本人其实显得非常安静。英国最知名的无神论者低调得让人觉得有些诧异。公众面前的理查德·道金斯争强好胜、直言不讳、毫不留情;而私底下他的形象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绵绵细雨中,《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1)走进牛津大学理查德.尊金斯(Richard Dawkins)教授的家中,鲍威尔想知道这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进化生物学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否是在这里进行他的研究,还是在野外进行现场观察?道金斯对此笑曰:他的工作不是在尘土飞扬的天气里在页岩中寻找古老的三叶虫化石,也不是漫游在非洲的菇树丛中观察羚羊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4.
牛津大学教授、《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一次全球智库人物会议上表示,宇宙简直太奥妙了,恐怕不是人类智力所能够理解的。他认为,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人类自己创造的“现实”中。道金斯称这个“现实”为“中间世界”(middleworld),以区别人类无法企及的宇宙范围。道金斯认为,为了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世界,人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现实。不管多么聪明的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和了解这个宇宙。道金斯谈到了他对宇宙的一些哲学认识。他认为不同的生命生活在不同的现实中,而“中间世界”仅仅局限于我们所能看…  相似文献   

5.
李静 《世界科学》2012,(6):58-59
爱德华·O·威尔逊(E.O.Wilson)是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了25本开创性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生物学》(1975)、《论契合》(1998)、获得普利策获奖的《论人性》(1978)、《蚂蚁》(1990)以及小说《蚁丘》(2010)。他的最新作品是《社会如何征服地球》。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专访了威尔逊,作为极具开创性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称,群体选择扮演了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我们为何需要一次新的知识革命做出了解释。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丽人 《科学》2002,54(1):62-64
著名科普作家道金斯(R.Dawkins),以他的不朽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而广为人知.尽管道金斯在书中一再说明"自私"的说法只是个比喻,绝不意味着基因有意识、有感情,但这个比喻的确已经让一些读者引起了不必要的联想,并由此深感绝望.正如道金斯在他的最新力作<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玄妙的诱惑>(Unweaving The Rainbow-Science,Delu-sion And The Appetite For Wonder)一书的自序中所说:  相似文献   

8.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1,(7):14-15,22
农作物的遗传改良 (GM)工作是否鸣金收兵了 ?有些科学家认为恐怕是的 ,但堪培拉一家非盈利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CAMBIA的负责人、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杰弗逊 (RichardJef ferson)认为 ,GM革命方兴未艾。在世界第一份转基因粮食作物生产许可证颁发 1 3周年后的今天 ,这位 44岁的科学家要彻底改变植物遗传学的传统观念。例如 ,他认为 ,完全可以在不用引入外来基因的情况下获得高品质的GM作物 ,而对水稻或玉米之类的植物进行基因测序纯粹是浪费时间。以下是《新科学家》记者艾桑·马苏德 (EhsanMasood)对杰弗逊进行的采访 ,这位科学家以挑战似的口吻向研究人员提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波温(MarkBowen)不仅是一名物理学家,还是一名登山爱好者,兴趣广泛的他在写一些科学作品的同时,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是他的一大爱好。他的文章和照片曾被刊登在《登山和自然历史》杂志上。为了撰写《薄冰:揭开世界最高山脉气候秘密》,他曾经两次随同俄亥俄州立大学地质学家罗尼·汤普森(LonnieThomp-son)率领的探险队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那里正在消失的高原冰川的冰芯进行了研究。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记者采访了马克·波温,就他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追梦人     
正两年来,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一直试图描述人们的梦境。他成功了吗?"造梦"计划在电影《盗梦空间》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梦师能够进入睡眠者的潜意识并操纵他们的梦。控制梦境的新奇想法迅速抓住了公众的眼球,该影片也趁势大热。电影情节纯属虚构。不过,有没有可能引导他人的梦境呢?科学家试图通过发起一项"造梦"计划来  相似文献   

11.
正享有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也叫沟吕木-赫克反应)之父之誉的有机化学家、美国特拉华大学名誉退休威利斯·哈林顿化学教授、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分享者理查德·弗雷德里克·赫克(Richard Frederick Heck)博士因病于2015年10月9日在他的住地菲律宾马尼拉去世,终年84岁。赫克博士与美国珀杜大学的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博士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铃木章博士一起,因  相似文献   

12.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4,(11):30-31
<正>借助高科技测序技术其创造性的理念和进化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在古老基因组研究中又迈出了扎实一步。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ESOF)上,一个从古老DNA中挖掘出新的信息的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生物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埃斯科·威勒斯莱夫(Eske Willerslev),今年早些时候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再一次验证了"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智商测试     
<正>在确保有智力障碍的被告得到保护方面,科学要发挥作用。大多数科学家都公认,对一个像伦尼·斯莫尔(Lennie Small)那样的人执行死刑是不公正的,即使他在抚摸一个女人的柔软头发时谋杀了她。伦尼·斯莫尔是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37年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中有智力障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我的回忆     
G.冯·贝克西(Geory von Bekesy,1899~1972)出生在匈牙利,后移居美国。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在听觉生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获得196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此文原载美国《生理学年报》1974年第36卷。  相似文献   

15.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24.00元要将艰深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并且正确的方式表述出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英国生物学家里查德·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可以称为此类科普书籍的典范。在这本杰出的以现代新综合进化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的书中,道金斯对生命本质——自私的基因——的全新阐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本身的重新思考,彻底颠覆了我们梦想中的伊甸园。足以使任何一个对自然以及渴望了解我们自己的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10,(9):48-48,43
<正>2010年5月17日,视觉感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个富有魅力的促进公众对科学理解的传播者理查德·格雷戈里(Richard Gregory)不幸辞世,享年86岁。回顾格雷戈里的一生,他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要如何才能与外行人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采用的方式又能促进受众们重构他们的观点?西德尼·佩尔科维茨(Sidney Perkowitz)是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固态物理学教授,自从他在1990年退休离开学术界起,他一直在从各个角度着手攻克这个难题。他的新著《真正的科学家不戴领带:当科学与文化相遇》是一本文集,收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卫报》科学记者蒂姆·拉德福(Tim Radford)2005年与詹姆斯·洛夫洛克相识,最近他重新评价了这位独立科学家的开创性作品。说到詹姆斯·洛夫洛克,人们总是会把他和一个伟大的创意联系起来,那就是"盖娅"(Gaia)。《牛津英语词典》对盖娅的定义是:"全球生态系统,其运作机制被认为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自调节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体共同定义并维持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续的条件。"词典还引证了洛夫洛克这位独立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StephenJayGould ,见上图 )是哈佛大学生物进化论科学家 ,他的研究、演讲以及大量科学散文作品给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内涵。 2 0 0 2年 5月 2 0日 ,他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 ,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享年 60岁。古尔德博士可以说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 ,也可以说是自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Darwin)以来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引发了多场争论 ,时而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已成定论的有关进化模式和进化过程的观点。他最有名的理论之一是与奈尔斯·埃尔德雷奇(Nil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