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8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报》刊载了一条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教授侯仁之先生最近荣获美国地理学会颁发的George Davidson勋章,授奖仪式将于1999年11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美国地理学会表示,如果届时侯仁之不能前往美国接受勋章,他们将在北京专门为他安排一个授奖仪式。” Davidson勋章始创于1946年,是授予在太平洋或大陆边缘地区研究、探索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侯仁之先生是世界第6位获奖者,也是我国第1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作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还因创造了生源论(biogenesis,认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细胞)以及无生源论(abiogenesis,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广为人知。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在1893年至1894年出版了九卷论说文集,展示他在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他的思想。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翻译出版了该文集的第一卷,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出自该文集的第九卷《进化论与伦理学》。2015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  相似文献   

3.
斯坦利·科恩在50年代初曾经是丽塔·蒙塔尔奇尼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方面的助手,但是他在研究NFF的过程中发现了NGF所解释不了的生长因子:他紧追不放,终于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生化学家,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在生化和细胞水平上系统地研究了EGF及其受体,并因之与蒙塔尔奇尼分享了1986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尽管NGF与EGF还没有在应用方面显露其重要作用,但确实开辟了生物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11日,瑞典卡罗琳外科医学研究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决定将199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京特·布洛贝尔(Gnter Blobel),以表彰他在细胞内蛋白质输运的信号理论和分子机理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众望所归的得奖者 1936年5月21日,京特·布洛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瓦尔特斯多夫,1960年在德国吐宾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美,1967年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来到洛克菲勒大学的乔治·帕拉德(1974年诺贝尔奖得主)、菲力浦·谢凯维兹领导的研究细胞精细结构以及新生蛋白转运  相似文献   

5.
<正>当免疫系统没有阻碍的时候,细胞疗法可以治愈Ⅰ型糖尿病。道格拉斯·梅尔顿(Douglas Melton)给了自己一段简短的庆祝时间。经过2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替代性胰岛细胞或细胞簇,这正是在Ⅰ型糖尿病中被摧毁的胰腺组织。梅尔顿的两个孩子就患有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Ⅰ型糖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生物物理学家戴维·斯腾格(David Stenger)对“精密的园艺”产生了强烈的爱好。但是,根本不要期望从他的菜园里,得到什么品质好的番茄。因为,他和同事们在其作为菜地的培养皿中,生长的却是细胞。他们把表面化学和根据微电子学修改的制作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分子土壤,以便细胞有可靠的地方“着根”和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的革命,回看20年来的希望、承诺和争议。1998年,迪特尔·埃格利(Dieter Egli)正要开始读研究生,这一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如何获得人胚胎干细胞。此后的20多年,这些细胞一直伴随着他。埃格利现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生物学家,他利用这些细胞探索成体细胞中的DNA如何处理才能重返胚胎状态,并解  相似文献   

8.
田志刚 《科学通报》2009,54(8):1023-1027
近10年来, 天然免疫识别受体群的发现和肝脏免疫学的兴起, 即发现肝脏天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NK样T细胞(NK like T cells, NKT)是其他器官含量的5~10倍, 掀起了继20世纪70年代中期NK细胞发现之后的天然免疫研究的“第二次浪潮”. 天然免疫研究的这两个突出进展有可能重新解释某些肝脏疾病的免疫致病机理, 也可能丰富天然免疫学的内涵. 经过10年的研究, 本研究小组发现, NK细胞和NKT细胞天然免疫识别介导了小鼠肝脏免疫损伤. 我们通过Toll样受体3 (Toll-like receptor-3, TLR-3)活化途径成功建立了NK细胞介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 可模拟肝炎病毒携带者; 观察到NK, NKT或枯否(Kupffer)细胞间的天然免疫调节网络参与肝脏免疫损伤, TLR-3活化枯否细胞可防止细菌毒素爆发性肝炎; TLR-3活化NK细胞可抑制由NKT细胞介导的致死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转基因鼠肝脏易于免疫损伤与该鼠NK和NKT细胞NKG2D (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D)受体免疫识别异常有关; 该鼠肝脏再生能力下降与NKT细胞过度免疫识别CD1d有关; 阻断NKG2D或CD1d识别可缓解免疫性肝损伤. 同时, 对NK细胞调节性亚群(NK1, NK2, NK3, uNK细胞)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现内分泌激素瘦素(Leptin)和催乳素(Prolactin)可调控人类NK细胞分化; 白细胞介素15(IL-15)通过抗凋亡促进人CD56dim NK亚群发育.  相似文献   

9.
<正>诺贝尔奖简介专栏介绍了2019年度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美国宇宙学家皮布尔斯(P.J.E.Peebles)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以奖励他在物理宇宙学中的理论发现;另一半奖金由瑞士天文学家马约尔(Michel Mayor)和奎洛兹(Didier Queloz)分享,以奖励他们发现了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行星。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致力于研究细胞感知及适应氧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Jr.)、英国  相似文献   

10.
正路易斯·尼伦伯格是大师级数学家,他彻底改变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路易斯·尼伦伯格(Louis Nirenberg)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成果最丰富的数学家之一,也是最具合作精神的数学家之一。在80多岁之前,他的工作持续引发轰动,并重塑了数学家对从细胞到市场的动力系统的理解和研究。他曾与约翰·纳什(John Nash,因2001年电影《美丽心灵》而闻名世界)共同分  相似文献   

11.
<正>有关脑细胞是如何相互沟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生物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识,他为神经疾病领域的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4月13日,著名神经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逝世。20世纪50年代,格林加德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当时,科学家们认为神经传递纯粹是靠电进行的,神经细胞只通过神经递质进行沟通,而神经递质可以触发相邻细胞的电脉冲。因此,研究大脑的生物学家主要关注特定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的电学特性。然而,格林加德却不同,他决定研究神经元传导背后的生物化学特性。在15年当中,格林加德证明了这种信号传导的替代方法(现在被称为慢突触传递)实际上是神经元相互沟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位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与美国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倡导者,詹姆士·迪威·沃生(James Dewey Watson),在指挥现代科学最为惊人的工程35年多的时间里,以他的科学天才,完全合乎伦理标准的品行以及闯劲,给同伴与外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最初在20岁出头时曾想当一名鸟类学家,但却把精力投入到解释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工作上,他和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所有细胞中发现的这种分子恰恰是“生命物质”,正是决定所有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钱永健,彩虹荧光探针发明者,这一发明照亮了生物学界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利用光和色彩来观察和剖析活细胞的先锋科学家,他在生物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钱永健利用水母的绿  相似文献   

14.
米丘林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米丘林[生于1855年10月15(27)日,逝世於1935年6月7日]是卓越的苏联生物学家、伟大的自然改造者;他的工作为达尔文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他是苏联科学院的名誉院士(1935年)、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1935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科学技术家(1934年)。米丘林生於里亚赞省普隆县多尔果耶村。1872年,米丘林开始在科兹洛夫(现在的米丘林斯克)货物站做办事员。当时米丘林就不顾艰苦的工作条件和低微的工薪,着手实现他献身於园艺事业的理想。米丘林开始在他的住宅屋边的一小块土地上,培育经过选择的蘋果、梨、李、樱桃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之母"的眷顾当克雷格·文特尔(CraigVenter)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和他的同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细胞"(亦称人造生命)时,他的表现就如同接受奥斯卡奖的演员那般,极有风度。文特尔博士,著名生物学家和基因学家,他对他的研究团队大加赞赏,并介绍了他们成功背后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他还提到了出席这次招待会的一些对他事业成功起到重要作用的人  相似文献   

16.
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1861年出生于巴黎,1916年病逝。他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大体分为几个阶段:1884~1900年期间,他的兴趣在热力学和电磁学方面;1900~1906年他集中研究流体力学;1892~1906年他转向科学哲学;1904~1916年从事科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早在1794年,高尔范尼(Galvani)用没有金属的吸引现象发现了活组织的生物电现象。大约250年后,科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了金属离子与细胞膜电位的关系的重要性。1940年布林克斯(Blinks)发现几乎所有的细胞电位,都是内负外正;只有一种法囊藻例外,其胞外介质比胞内负10~20mV。1959年卡茨(Katz)等发现,Na~+的跨膜浓度梯度,对于建立和维持膜电位没有多大关系。6年之后贝克(Baker)证实了K~+对于大多数细胞来说,起到了维持和建立膜电位的作用。同年卡茨又报道了,当细胞内K~+含量降低时,Na~+的排出也减弱,并推测排Na~+摄K~+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一发现支持了康诺利(Connelly)(1959)所提出的假设,他认为K~+、Na~+是在一种名叫钠钾泵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Davidson和Herrero的一个算子分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怀杰 《科学通报》1987,32(21):1676-1676
算子理论中,对一般巴拿赫空间上的黎斯算子是否可以West分解、即分解为一个紧算子和一个拟幂零算子的和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最近,Davidson和Herrero在  相似文献   

19.
精子细胞有望替代胚胎干细胞迄今为止,已有3个国家的科学家宣布,成功地从成体小鼠的睾丸中提取到带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最早是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小鼠胚胎干细胞专家T.希诺哈拉(T.Shinohara)于2004年宣布,从小鼠睾丸内分离出了可重新进入程序化的细胞。其次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ri meGen生物技术公司的副总经理弗朗西斯科·席尔瓦(Francisco Sil-va),在一次科学会议上透露,在对22个小鼠睾丸样品的研究中,得到了可重新进入程序化的胚胎样细胞。他同时声明,将很快公布实验成果。在2006年3月4日出版的《自然》上,德国乔治·奥古斯特大…  相似文献   

20.
沈葹 《世界科学》2003,(6):16-19
五十年前 ,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双螺旋结构 问世 ,该模型的构建者J·沃森、F·克里克声称 :他俩之所以热衷于探索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乃得益于薛定谔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以下简称为《生命》)的启示。书中有一些卓越的预见。从薛定谔发表这些见解 (1 94 3年 )到双螺旋模型建立正好十年。薛氏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员 ,对生命本质问题作出深入思考 ,其影响可算不小 ;后人常称他为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崛起并发展 ,直至现代生物工程酝酿而形成 ,都离不开对于物理学的概念、原理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