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子监生出职是指监生学业修满,通过一定的程序,出任国家官职。监生出职是明代国子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洪武时期,国子监生出职形成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资格”循次出职,即以正常途径出职;另一种是不由“资格”,不次擢用,即不以正常途径出职。从而,形成了洪武时期独特而又实用的国子监生出职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学、太学,入监学生必须在监读书,但从明代中期开始,监生数量众多,同时由于战争、灾异等原因,政府厉行节约,将国子监裁减,放监生回原籍读书,到成化十四年,专门制定了依亲、坐监事例,对依亲作出详细的规定,到万历重修《大明会典》时,已经将依亲作为一项制度写入。监生依亲可以疏通雍滞、节省京储,甚至可以作为筹集粮米的渠道,因此从明代中期开始,国子监监生依亲大量出现,依亲对监生的学业影响比较明显,依亲时间的长短又影响到监生拨历的先后,对个人学业、对国子监运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初期至明代中期,关于西域人内迁的记载不绝于史料。其内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洪武至洪熙年间;宣德至成化年间;弘治至正德年间;嘉靖年间。明政府对于这部分内迁的人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不同时期的安置政策又有所不同,这部分人在内地的活动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6.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碑满清入主中原后,以京师(今北京)国子监为大学(太学),立文庙,一应依照前代左庙右学旧例。顺治二年(1645),清世祖应国子监祭酒李若琳奏请,下谕礼部:孔庙谥号加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顺治十四年(1657),从给事中张文光之请,孔庙谥号仍称至圣先师孔子,并令通行直省各学。(四库本《钦定国子监志》卷一世祖章皇帝谕旨条)  相似文献   

7.
从朝鲜对音文献看《洪武正韵》语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8.
顾起元字太初,又作鄰初或邻初,晚号遯园居士,南京江宁府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卒于明思宗崇祯元年,享年64岁,谥文庄。他任职的是北京太学,而非南京国子监。一生著述甚丰,广泛涉及经学、史学、金石、诸子、诗文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关于《太平御览》在宋代的刊本问题,近人聂崇岐先生考证仅有南宋时的蜀刻本和闽刻本两种,但是,笔者阅读相关资料发现,在此之前有北宋的国子监本,之后有南宋的光宗刻本。  相似文献   

10.
古合肥东大街有一座蔡氏宗祠,历经明朝后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数百年的沧桑巨变,由盛而衰,但其原貌依稀犹存。这座古宗祠原是蔡文毅公祠堂。蔡悉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为宦五十年,官至尚宝司卿、国子监祭酒;著述七十余种,乃明代中期著名理学家。卒后官谥“文毅”。《明史》及庐州府县志均有传。此祠原有明、清显宦、学者撰写的楹联。清代蔡氏族人选录其中七联刊于道光乙巳《蔡氏宗谱》。本文以此七联为证,论述蔡文毅公“三不朽”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道德、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13.
《朱子家训》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理论基础就是由朱熹继承和发展北宋理学而建立起的庞大系统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宋代的新发展。《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家庭和谐,基础是实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目的是实现当时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子家训》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统治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论述在今天仍有可以借鉴的实践价值及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一生著述颇丰,其自著《唐鉴》及参修之《资治通鉴》两部著作在史学界均占据重要地位。他智识明敏、长于劝讲,忠正为国、操守坚正,生活简朴自然。粹集祖禹一生行迹,制成简谱,以期明其为人且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熹之父朱松为宋代名臣,既深究道德学问,也致力于经世致用,被誉为“通儒”,而亦为诗文家.其弟朱槔.择取二人别集,略述他们生平,释评其文学成就、艺术风貌,并依据相关史志、目录学等著作,阐述二人别集的版本源流及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中国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它奠基于南宋郭沔,经刘志方传给徐天民,形成"徐门"传统,再由徐门后裔徐梦吉、弟子张助等传入吴地,形成吴派,然后在明末常熟衍生出虞山派,又在清康熙年间的扬州衍生出广陵派。近代浦城、诸城、泛川、金陵、九嶷、岭南诸派基本上都是此脉的余絮。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的成功在于妙选人才,明确分工、统一方法、限定日程、广泛取材、主修裁断等六个方面,《通鉴》为地方志乘提供了范型和诠释学价值,对当今方志的编修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代,读书士子顺利通过科举的最初级考试——童试,便可获得生员资格,拥有“秀才”这一科举的最低功名。“入泮”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们便异于普通百姓,或由出贡、入监肄业而得官,或继续参加更高级的乡试、会试,得中举人、进士而入仕。但是功名利禄最终只是属于幸运的极少数人,更多的士子则混迹在人海茫茫的科举大军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家学传统是在新安理学家中普遍具有的一种学术文化现象,新安理学家的家学传承方式多样;传承内容多为朱子“论定”之经学;其家学传统对新安理学和徽州社会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宋代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而且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朱熹家有浑仪”。朱熹对浑仪的发展历史以及浑仪的结构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作了详细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他运用浑仪研究天的北极、北极星以及其它天文现象,以诠释儒家经典中的天文知识,从而表现出朱熹既是理学家又是天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