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尝试】教学“比例尺”后,受课本习题(五年制第十册练习十五第7题)的启发。我向学生布置了如下形式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动手测量出房间长宽的实际长度,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自行设计一张“家庭居室分布平面示意图”(墙体宽度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胡虹 《奇闻怪事》2007,(11):30-31
当我兴冲冲地步人教室,听到前排的学生在自言自语地说“听历史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时,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努力打造的“流”的课堂(即:交流的课堂),终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那么,我是如何让课堂“流”起来,使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呢?下面结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学片断谈谈我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把《湖南教育》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数学专辑中的“数学模拟试卷(Ⅲ)”发给学生带回家自作,次日收回阅卷时发现单选题第15题的错误率相当高。现将此题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流、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相似文献   

6.
孙虎 《奇闻怪事》2008,(4):46-47
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类题:条件中给出学生未知的一个新概念或新运算,让学生运用这个新知识去解题。尽管这类题难度不是很大,但对学生的发展却很有意义。理由之一是这些新知识有些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通过这些“新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和过渡;理由之二是通过这些“新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蕾 《科技信息》2010,(21):181-181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有许多学生在琴房练习乐器时大多十分熟练,效果也不错。但一到考试或者是参加演出时则总是出错找不到感觉,出现“怯场”的现象。器乐演奏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综合性的心理运动,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精神、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从产生“怯场”的原因出发,阐述克服这一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某老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老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入式”教学法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师生怕学生不知道,讲了一遍又一遍,总认为课堂上多挤时间讲解,而练习、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就能使学生获取好成绩。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质检成绩也总是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笔者进行了一番探讨,认为数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课堂上老师反复地讲,只能使学生一时的“憎”,无法达到“会”之目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今天的新课是昨天的延续,又是明天的基础,因此必须讲、练、复习等环节有机地结合,新授课,巩固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的保型分别采用“牵”“扶”…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为了练习一题多解的方法,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商店运进4箱球鞋,每箱是200双,每双球鞋卖28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高三复习“生命的物质基础”时,我选用了2007年广东理科基础考试第40题让学生训练,目的是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本题是这样的:如右图,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相似文献   

12.
韦民 《奇闻怪事》2005,(4):11-11
[案例1]我在教一年级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时,先以“小白兔与青蛙”的活动姿势和生活习性为情节溶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体验,进入故事情节,身临其境地做模仿动作。虽然有多次的重复练习,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在故事情节之中,因此,也就无乏味感。在这种欢乐有趣的氛围中,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爱好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孩提的时候,妈妈曾给我出过一道题:一个桌子4个角,砍掉了1个角,还有几个角?我搬着指头一数,肯定地说:“还有3个角!”“真笨,”妈妈慈祥地笑了。她在桌子上画了一条线让我看:“这样砍下1个角,不就成了5个角了嘛。”  相似文献   

14.
张淑艳 《奇闻怪事》2009,(10):33-33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品德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做——”回答是那么肯定。我笑着问:“你们是自愿帮妈妈做,还是有一定的报酬呢?”“自愿。”“有报酬。”回答声此起彼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我们帮妈妈做家务,该不该向妈妈要报酬?”我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张基益 《科技信息》2012,(32):27-27
一、研究缘由 在偶然的一次见习时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举手,但一直在认真听讲,表现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中规中矩,老师也很少提问他们。我感到很奇怪,在我的印象中小学生挺爱发言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与其中的一个小女孩进行了交谈,我问道:“你为什么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呢?”/卜女孩(小孩是三年级)怯生生的说:“我以前也举手,但老师从来没有提问过我,后来也就不想举了,反正老师也不会提问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心酸,三年了,竟然有的学生没有被提问过一次,一次次的举手期待,一次次的失望,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事,  相似文献   

16.
各位老师: 你们好!当每月一期的《青年科学》又如期到我手中时,我随手一翻发现书角有一组关于“曹操墓”的题,顿时来了兴趣。关于曹操墓,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结果,想当年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三国中最富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他的墓究竟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生字“喉”,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喉”与“候”作了比较,特意强调不要把“喉”字的右边写成“候”。第二课时复习检查,全班69人,有27名学生将此字写错,错误率达39%。他们都是把“喉”字的右边写成了“候”。集体订正时,我把错字写在了黑板上,并且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叉。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发现学生常常把商里的“0”漏掉,造成计算错误。在上新授课时,我曾用估算、改错、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同学们虽然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我准备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再强调一下“0”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来听了一节“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新课,教师在授完新知后,训练了一组辩析题,让学生“争当小法官”,判断正误。结果大多数学生看不出题目对错的原由,效果较差。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可谓用心良苦,一是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二是出这样的错例,好让学生以此为戒,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上学期,我作为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累计给自己开出三张“罚单”。 还记得第一张“罚单”是这样开出的:我刚接手该班时,发现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书写不认真,语文老师颇有微词。我想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何不让自己“榜样”一回呢?直接树吧,可能会给学生以自我标榜的嫌疑,我陷入了沉思。对,就以惩罚自己的形式出现,让自己和学生一起去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