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我国《献血法》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999年,完美公司组织员工及经销商集体参与无偿献血。从此,在公司三位领导人的亲自带领下,完美人每年组织献血活动。2004年,完美十周年之际,首次在全国范围启动"完美百城千店万人献血活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态度,探索适合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大理学院在校的1143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学生献血率为36.05%,其中男生献血率占42.86%,女生献血率占32.59%,男女生献血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685,P〈0.01)。大学生对献血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心理因素是影响其无偿献血行为的主要原因,男生最主要的无偿献血动机是认为献血光荣,女生的动机是帮助灾难受害者,有显著性差异(χ^2=78.441,P〈0.01)。男生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女生则是以自己实际因素不符合为主要原因,有显著性差异(χ^2=50.702,P〈0.01)。结论: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消除男女生对献血的错误认识,能更好地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秋亚 《甘肃科技》2014,(1):137-138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血站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推广无偿献血转变为研究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是确保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献血者招募与保留。笔者就如何提高献血服务水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尤美华  谢英  张支凤 《甘肃科技》2012,28(3):106-107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大多数地方献血人员构成中均以大学生为主,大学生成为无偿献血的主题,为了推动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如何将大学生招募来参加献血,还应着眼于如何保留住这部分献血者,这是无偿献血招募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献血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来,网上不少文章称"献血有害健康",还罗列了不少"论据"。一些本来半信半疑的人更加无所适从。那么,献血真的对身体有害吗?无偿献血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之举,历来为人称道。但近来,网上不少文章称,献血会损害健康,有的还摆出了一堆"论据"。由于这种观点过于危言耸听,与大众的主流认识不符,有些文章就煞有介事地说,对此"媒体不会公开报道,因为,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谁还去献血?",看后让人禁不住疑窦丛生:献血,真的对身体有害吗?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血液从哪里来、献血又是怎么回事。弄明白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后,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也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攀枝花市2005~2010年临床采供血情况进统计分析,寻找采供血链中潜在的问题,指导无偿献血招募,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方法:收集2005~2010年攀枝花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增长速度超过无偿献血增长速度;2次以上献血人数占献血总人数比例增长缓慢;18~30岁献血人数有下降趋势;机采成分献血者无增加;成分血输血率逐年递增,各种成分血的利用率和变化趋势不同,不合理用血仍然存在。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是关键;规范临床输血管理,纠正不合理用血,保证临床供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向阳 《甘肃科技》2014,30(22):144-146
招募无偿献血者以满足临床用血及其临床对成分血的需求,杜绝有偿献血,实现临床用血及其成分用血的全部无偿化,保证医院患者用血的安全性。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天水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达到100%,完全杜绝了有偿献血,杜绝了经血传播的传染病,解决了无偿献血难的问题。只要集思广益,多想办法,认真策划,加强宣传,实现无偿献血100%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无偿献血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成分血用量增加,加之国家取缔义务献血的政策下发,许多单位不再配合血站的无偿献血工作,同时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临床用血量明显增加,无偿献血出现瓶颈问题,如何另辟蹊径,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解决无偿献血招募的顺利进行,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市无偿献血滞后的原因,寻找适合我市招募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的方法。方法根据我市近六年来无偿和有偿献血人次统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次在逐年增加,但仍无法满足临床用血。结论临床用血要实现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需采取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掌握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动机,加强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与无偿献血者建立亲情互动关系,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是指献血者在献血后不在采血部门和本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一种献血方式。无偿献血的实施程度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从80年代初首倡无偿献血,迄今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但时至今日,这一奉献他人、造福社会的善举还远未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伏亚娜 《遵义科技》2005,33(1):40-41
自从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大公民踊跃参加无偿献血。我站(遵义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完全满足本地临床用血的需要。但同时,采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保障无偿献血者的健康与安全,是献血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多年的血站工作经历,使笔者认识到,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周到、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荒”来了! 一边是血源频频告急、为医疗用血一筹莫展的血库,一边是顾虑重重、对无偿献血半推半就的普通民众,中国许多地区的血库面临着实行无偿献血却遭遇“血荒”的尴尬。 正是在这两个尴尬的群体之间,“血头”、“血霸”们找到了大展拳脚的“经济”舞台。他们可以组织成群结队的青壮处农民去“献血”,以解血库的燃眉之急,他们可以手眼通天、呼风唤雨、横行一方,他们以“献血”者的鲜血自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规范的“献血”行为有着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当然,最令人恐惧的莫过于艾滋病通过血液的蔓延了。 然而,中国“血慌”的症结不在“血头”、“血霸”们这里,他们不过是寄生在我国血液管理漏洞及民众排斥献血心理夹缝土壤中的恶草而已——土壤不除,恶草便将长存。 “血荒”在某种程度上源于“血慌”——民众对献血的恐惧心理。 走出“血荒”,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全社会无偿献血无疑是目前的唯一出路。但是,如何保障献血者自身的安全,让他们免去献血过程中遭到病毒感染的忧虑,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在走出“血荒”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1997年12月15日提交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初审,到1997年12月29日第29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献血法》的基本思想是:下大力量,倡导教育组织我们的干部群众,自愿无偿献血,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血液是无价的,临床用血现阶段还没有替代品,因此,医疗临床用血只能靠公民无偿献血来解决。2007年度我市共25148人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总结了目前世界上关于无偿献血者行为的六种主要研究,分别是关于献血者的计划行为、利他主义和义务、参与献血的情感反应、献血者在血液收集中心积极和消极的体验、献血者的职业阶段和人口特点。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我国提升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对策,包括:血液工作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提升血液采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要求、献血的宣传和教育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对献血反应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促进和提升无偿献血服务水平。方法观察了从2005年到2007年两年间本中心采血车上发生献血反应的82例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及心理护理后有74例完成了献血,8例中止采血;56例在10分钟内缓解,21例在20分钟内缓解,其他均在30分钟内缓解。结论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众多城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紧张、血荒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血荒影响因素及其体系结构的研究问题;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影响因子递阶有向图,分析出各因素对血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血荒影响因素分为6个层次、4个层级,分别为浅层、中层、深层以及最深层,而献血率低及其驱动因素是导致血荒出现的主要因素,献血率低受到一系列深层和最深层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血荒困境,重点在于提高无偿献血率,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献血招募长效机制,营造更加公平、完备、顺畅、透明的血液保障体系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快速筛检的效果,调查随机无偿献血者不符合献血条件的比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应用前后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比;结果: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后不合格比例降低了7.40%;结论:无偿献血前增加快速检测筛选可有效控制血源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辽源市1993年公民无偿献血队员3974人进行表面抗原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表面抗原阳性578人,阳性率14.5%,男性高于女性559人,女性19人。合并转氨酶增高可定为慢性乙型肝炎149人。矿区和偏僻的郊区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市民。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献血队员单位环境条件和各年龄段进行了分类,辽源地区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克礼  张支凤 《甘肃科技》2006,22(12):206-206,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许多献血用血管理办法。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在参加无偿献血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享受免费用血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为掌握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情况,笔者就1999~2005年兰州市免费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参加献血的61 067例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1年参加献血的61 067人次献血者有272人次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5%。在1~4年间,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60 795人次献血者中重复献血的有18 379人次,占30.23%,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272人次中仅有39人次重复参加了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率为14.34%。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39人次献血者中,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再次献血的比率为76.92%,中、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再次献血的比率为23.08%。结论:血站必须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推行人性化护理,通过对献血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营造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及时处理献血不良反应,避免中、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加强献血后回访等措施,确保献血者安全,建立和巩固志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关于"有心人"的说法很多,如"功夫不负有心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有心"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干任何事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政治工作的有心人,就是围绕工作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主动观察,对有关情况了如指掌,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