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渠道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型零售模式,考虑优惠券投放的全渠道价格调控及渠道整合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同时开通线下、纯线上和BOPS (buy online,pick-up in-store)渠道并在线上渠道投放优惠券的全渠道系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析不同渠道组合的形成条件及市场划分,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探讨零售企业全渠道整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定价与优惠券面值正相关,而当BOPS渠道旅行成本或购买溢出较高时,BOPS渠道定价与优惠券面值负相关.若零售商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线下渠道获得利好,总需求增大,利润增大.零售商应在纯线上渠道以低价吸引旅行成本较高的消费者,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吸引购买溢出或产品体验价值较大的消费者.不同系统参数阈值范围的零售商利润演变规律不同,零售商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性设计价格-优惠券组合及渠道组合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渠道模式的兴起,研讨电子优惠券投放的全渠道促销问题备受关注。考虑同时开通线上、线下及BOPS(buy-on-line, pickup-in-store)渠道全渠道零售系统,引入消费者渠道偏好与电子优惠券,构建品牌商自建或联合零售商合力搭建的BOPS渠道下相同面值、不同面值优惠券4种决策模型,分析不同模式下的渠道最优定价策略——产品定价与优惠券面值。结果表明:相较于品牌商自建模式,联合零售商搭建模式下的产品定价及优惠券面值更高;相较于相同面值策略,不同面值策略下品牌商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零售商与之相反;当且仅当品牌商给予零售商的补贴小于一定阈值时,联合零售商搭建BOPS渠道才能获取更大收益;结合BOPS渠道购买溢出制定产品价格-优惠券组合策略,但优惠券面值需要控制在阈值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拟开展全渠道业务的双渠道零售商的退货路径管理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引入退货服务水平、退货物流成本、消费者对退货物流成本敏感度等因素,构建消费者效用和零售商利润函数,讨论了"线上购买,线下取货"策略(简称BOPS)和"线上购买,线下取货和退货"策略(简称BOPRS)两种退货策略对零售商市场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从渠道选择和消费者行为角度,研究消费者退货情形下线上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与线下体验渠道选择问题,建立了单渠道策略与O2O渠道策略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两种渠道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决策及其利润来考察O2O渠道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退货成本较低时,退款保证会使线上零售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消费者需要为退款保证服务支付一定的溢价;线上零售商实施O2O渠道策略存在可行条件,仅当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概率较大时,才能有效提升制造商利润水平和消费者剩余;在O2O渠道策略下,产品需求总是增加,但却不一定对供应链系统有利.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其中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并在纯实体渠道、纯网络渠道和双渠道三种策略中进行选择.本文建立考虑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和销售成本差异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零售商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实体渠道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差异是影响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地,给定其他因素,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水平增加,零售商应依次选择纯实体渠道、双渠道、纯网络渠道.而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对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影响也会受到渠道间销售成本差异的调节.进一步分析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发现:当零售商选择双渠道策略时,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单位碳排放水平的增加,零售商应降低实体渠道销售价格,而最优网络渠道销售价格依赖于渠道间碳排放差异的大小.同时,零售商可通过开通新渠道来影响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从而增加零售商自身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从线下零售商服务成本差异化的角度出发,研究现实中单位补偿和销量计入线下两类BOPS(buy-online-andpick-up-in-store)线上线下渠道整合问题.构建并求解制造商实施BOPS单位补偿和BOPS销量计入线下两类渠道整合模型,分析BOPS类消费者比例和服务成本差异程度对供应链利润及成员决策的影响,最后用数值分析验证并拓展结论.结果表明:欲实现供应链利润最优,企业须根据具体市场情形选择合适的整合策略,当市场中BOPS消费者很少时,对服务成本一致性高的行业如书籍、零食采取销量计入线下供应链更优,而对服务成本一致性较低的行业如眼镜、大型家具则单位补偿更优;同时,线下零售商可通过调整其对BOPS类、传统类消费者间的服务水平差异程度使供应链获利更多.  相似文献   

7.
从线下零售商服务成本差异化的角度出发,研究现实中单位补偿和销量计入线下两类BOPS(buy-online-andpick-up-in-store)线上线下渠道整合问题.构建并求解制造商实施BOPS单位补偿和BOPS销量计入线下两类渠道整合模型,分析BOPS类消费者比例和服务成本差异程度对供应链利润及成员决策的影响,最后用数值分析验证并拓展结论.结果表明:欲实现供应链利润最优,企业须根据具体市场情形选择合适的整合策略,当市场中BOPS消费者很少时,对服务成本一致性高的行业如书籍、零食采取销量计入线下供应链更优,而对服务成本一致性较低的行业如眼镜、大型家具则单位补偿更优;同时,线下零售商可通过调整其对BOPS类、传统类消费者间的服务水平差异程度使供应链获利更多.  相似文献   

8.
从双渠道价格竞争和消费者渠道购买行为的角度,研究具有双渠道的商家是否应进行BOPS(buy-online-andpick-up-in-store)渠道整合的问题.建立了实行BOPS模式前后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定价与服务合作模型并得到相应决策,讨论额外消费、渠道竞争和消费者渠道行为等因素对于定价与服务决策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实施BOPS的适用条件.研究发现,额外消费程度的提升在实行和不实行BOPS模式的情形下都对系统有益,且在实行BOPS的情形下更明显;在有限的额外消费条件下,渠道竞争可导致线上线下渠道两价制的策略优于BOPS一价制策略;存在消费者在渠道间分布比例上的帕累托改进空间,且当更多消费者愿意通过BOPS模式购物时,系统和供应链成员实行BOPS更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存在网上直销以及实体店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只有实体销售商有进一步体验以及披露产品信息的情况下,制造商的两种"搭便车"效应对信息披露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影响.建模描述了供应链两个渠道的终端消费者效益,得出纳入消费者关注度和信息搜索成本的渠道需求,分别得到单一和双重"搭便车"效应模式下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零售商的信息披露条件,分析了信息搜索成本、消费者关注度以及渠道间产品质量差异对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得到终端搭便车效应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影响.研究发现:考虑搭便车时,零售商只有在产品质量处于一定区间且批发价足够低时,才会披露质量信息;信息搜索成本增加、渠道间产品差异缩小以及消费者对渠道产品关注度提升,都将一定程度地抑制零售商披露信息的意愿;终端搭便车使得零售商更不愿意披露信息,但消费者关注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双重模式下零售商披露的信息将多于仅有批发价搭便车时的情况;终端搭便车效果系数足够高时,终端搭便车效果越好,制造商更愿意付出一定代价引诱零售商披露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一类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其中制造商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还通过网络直销商店销售产品.目的是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互动,以揭示直销渠道的作用和影响.综合考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对渠道的接受程度,通过消费者效用选择模型得到直销和零售渠道的需求.在批发价外生的情况下得到了直销和零售渠道的定价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发现直销渠道对于制造商而言作用是多重的,一方面,直销渠道拓展了制造商的产品市场,在零售商的市场区隔之外满足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直销渠道给零售渠道以潜在的威胁,迫使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最后分析了制造商具有批发价定价权时的渠道结构选择问题.为企业建立和分析网络销售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线渠道为制造商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焦点是价格竞争。针对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渠道,在考虑消费者的在线渠道接受度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在线渠道导入的双渠道定价策略问题。研究表明:在线渠道的引入有助于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提高销量;只要在线渠道的接受度足够高,引入在线渠道有助于制造商利润的提高;制造商最优策略是合理设定批发价格和在线直销价格,以确保在线渠道不发生实际销售;当在线渠道接受度高的消费者比例较高时,只要在线渠道接受度足够高,制造商和零售商能够同时受益于在线渠道的引入;当在线渠道接受度高的消费者比例较低时,在线渠道的引入在确保制造商利润增加的同时,必然会导致零售商利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线上线下渠道与现代物流是构成"新零售"的核心要素。假设零售商通过现有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产品,考虑网上订单配送过程中不存在物流中断和存在物流中断两种情况,分析零售商渠道选择决策(增设顾客自提渠道与否)和价格策略(线上线下分散定价vs同价)。研究表明,(1)增设顾客自提渠道有利于缓解物流拥堵,但零售商能否获得更多利润,则取决于运输成本、顾客到实体店成本、顾客自提补贴等因素;(2)当运输成本较低或顾客易于到达实体店,零售商偏好于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反之,零售商偏好于线上线下分散定价;(3)考虑配送过程中物流中断成本,能让顾客自提渠道的价值进一步体现,也使零售商更偏好于线上线下分散定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互补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式,分别考虑了线上直销商主导定价和服务决策(M型),以及单一线上直销商-单一线下服务商(M-S型)基于收益共享机制的两种模型定价和服务决策,研究其产品定价,回收定价,库存决策,渠道服务努力以及最优回收量等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渠道服务水平与服务敏感系数正相关,但回收价格较逆向渠道服务水平受服务敏感系数的影响程度在M型情景下更明显.继而我们又探讨了逐期回收情境下的定价与服务决策,发现再制造节约的成本增大,且市场需求受渠道服务更加敏感时,M型情景下的决策会提高服务水平或降低产品价格以求维持市场份额:并且当正向服务渠道收益等于逆向渠道损失时,服务商(零售商)做决策时将不再考虑直销商(制造商)的产品定价决策。最后,我们通过数值分析观察了不同的转移支付系数对正逆向服务水平比例的影响以及对决策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零售商竞争型供应链结构中网络零售商的线下市场进入策略及产品定价问题,构建由单个制造商、单个传统零售商和单个网络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比较网络零售商是否开通线下渠道两种渠道策略下的最优定价和成员利润,分析了网络零售商开通线下渠道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零售商开通线下渠道情形下,随着网络零售商线下市场份额占比的增加,传统零售商利润减少,制造商利润增加,而网络零售商利润先增再减,存在极大值点.网络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都会因为网络零售商线下渠道的开设而得到优化,当网络零售商线下市场份额占比低于特定阈值时,网络零售商新增线下渠道也将使得传统零售商获利更大,此时供应链中所有成员的利润都将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含有线上直销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披露模式和零售商披露模式对产品质量信息披露效果以及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建模讨论了消费者对供应链中两个渠道内产品关注度不同时产生的均衡需求,分析了质量信息披露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定价策略的影响。考察了生产成本、不同客户关注度以及渠道间竞争强度等因素对制造商、零售商披露策略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披露模式,得到双渠道供应链中最优信息披露模式选择决策。研究发现: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时,选择零售商披露模式对制造商更加有利,反之则选择制造商披露模式更优;当渠道间产品差异足够大时,零售商比制造商的披露意愿更强烈,且零售商披露模式可以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客户对两个渠道关注度增加都会提升制造商信息披露的意愿,零售商面临增加的实体店关注度时更愿意披露信息,但面临增加的网店关注度时其披露意愿与渠道间产品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产品绿色水平受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的影响,考虑供应链成员均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建立了双渠道绿色供应链集中与分散式决策动态策略模型,通过二部定价成本共担契约协调供应链成员合作,并采用数值分析验证结果。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线上销量较高时,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与消费者绿色偏好、制造商容忍度、协调契约下零售商容忍度正相关,与分散决策下零售商容忍度负相关;集中决策下产品绿色水平、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制造商直销价格、系统总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零售商销售价格低于分散决策;当分担成本比例与固定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二部定价成本共担契约能够完美协调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在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渠道中,基于博弈模型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博弈均衡,研究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对产品绿色创新水平、定价与利润的影响,设计激励契约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的同时协调。研究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增加产品潜在市场需求、增强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或者采用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及绿色投资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绿色创新水平、增加渠道成员利润;收入共享契约不能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的同时协调,而两部定价契约能够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同时达到集中决策时的协调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单位成本的增加不一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升,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开辟在线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研究了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的定价策略问题.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三种定价决策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解.分析了渠道权力结构、零售商的在线渠道选择以及消费者渠道忠诚度对最优定价策略和渠道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开辟在线渠道时,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不利的;不论在哪种博弈情形下,零售商开辟在线渠道对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制造商开通网络直销渠道必然会影响相关零售商的利润,从而产生渠道冲突以及影响零售商的订货积极性.因此,制造商在开通网络直销渠道时,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利润共享与相关零售商实现供应链共赢.本文构建了零售商拥有双渠道前提下制造商营销渠道选择的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在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分散决策情形下,研究了制造商考虑不开辟网络直销与开辟网络直销渠道同时执行利润共享的定价策略.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后发现:在一定利润共享机制下,制造商开通网络直销渠道将有利于提升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整个混合渠道供应链的绩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消费者的反展厅现象(即线上逛店、线下购买)已普遍存在于消费者跨渠道购物行为中.本文建立了一个由线上和线下商家组成的双寡头市场,在该市场中两位商家同时销售搜索型产品或体验型产品,以此为基础探讨反展厅现象对线上商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定价和广告对策.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搜索型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出现反展厅现象与消费者在线上购买产品所产生的隐私成本有关:当隐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时,消费者会出现反展厅现象;对于体验型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出现反展厅现象还与消费者与线下商品的匹配概率相关; 2)不论商家销售哪种类型的产品,反展厅现象的出现均会减少线上商家的收益与产品定价,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下商家的收益.此外,线上商家对搜索型产品的定价随着更高的单位旅行成本、更低的线上搜索成本和更低的隐私成本而增加;对体验型产品的定价还会随着消费者与线下商家中产品的匹配概率下降而提高; 3)线上商家可以通过投放定向广告来应对反展厅现象,缓和市场竞争并提高线上商家的收益.同时,我们还得出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即当线上商家在定向广告上的投资成本高于一定阈值时,线下商家也会获益于定向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