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使用者的需求是公园设计的重点.常规的设计过程中使用者并未直接参与项目设计程序,而使用状况评价可以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文化休闲公园的使用状况,了解公园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总结使用者的活动特征和行为偏好,并分析其满意度评价情况,发现该公园存在部分功能空间设计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和公园管理水平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活动场地、景观质量、服务设施、环境氛围和管理维护5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为城市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由于生理衰老与机体疾病等因素导致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困难.城市社区公园作为老年群体日常行为活动的高频发生地,其适老化发展是顺应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趋势.选取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地——和美社区公园为案例地,利用行为注记法与PS-PL调研法进行观察调研,共获取老年群体活动数据男性2 231人次、女性3 203人次;基于ArcGIS、AutoCAD和Depthmap软件的数据分析,将老年群体时空行为特征结合空间句法对老年群体进行行为仿真,结果表明:在性别、时间粒度、活动类型差异下,老年群体有不同的时间行为特征,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群体对社区公园的体验程度与使用难度差异较大.对此,提出社区公园适老化策略:1)以老年群体行为总体模式为导向,考虑不同的活动模式需求;2)以老年群体时间行为特征为导向,进行高峰冲突疏解,实现时空资源共享;3)以老年群体空间行为特征为导向,使空间布局合理化、功能多元化和设施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引入环境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特征进行探究,初步分析可以实现包容性的要素为:功能、文化和景观.对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入口环境景观目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现包容性的三要素分析公共建筑入口环境包容性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山地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包容性设计的手法,并对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景观偏好与认知是使用者对外部环境主观反映的重要方面.以哈尔滨市平房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从景点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与感知强度3个方面对二者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在形成偏好分布图与认知核密度图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在空间分布特征与景观影响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促进景观偏好与认知研究成果在景观实际设计中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型景点和节点型景点中,景观要素的数量与景观偏好和认知呈较强正相关性特征.不同景观要素中,使用者对道路设置、景观小品、群体组合以及硬质景观的喜好程度越高,对该地区的认知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的自然因素,对人群健康具有潜在促进效应,通过研究公园绿地特征和人群使用公园方式,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 选取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研究地点,以人群使用公园时段为分层原则对公园使用者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公园使用者个人特征信息和使用公园方式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获取,身心健康状况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进行评估,公园绿地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每次使用公园时长(变量非标准化系数b=0.922, P<0.01)、每周使用公园频率(b=0.770, P<0.05)、公园生态特征(b=1.353, P<0.01)、服务特征(b=2.057, P<0.01)和美学特征(b=0.375, P<0.05)与使用者生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正相关;公园服务特征(标准化后的偏回归系数b'=0.437, P<0.01)对使用者生理健康状况得分的贡献高于生态特征(b'=0.276, P<0.01)和美学特征(b'=0.081, P<0.05)。心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每次使用公园时长(b=1.402, P<0.01)、公园生态特征(b=1.763, P<0.01)、服务特征(b=0.791, P<0.05)和美学特征(b=3.398, P<0.01)与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正相关,公园美学特征(b'=0.453, P<0.01)对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贡献高于生态特征(b'=0.139, P<0.05)和服务特征(b'=0.077, P<0.01)。【结论】 公园绿地对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效应,绿地特征质量越高,对人群身心健康的促进效应越高,而个人所获得的健康效益因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提高使用公园频率和适当增加使用时间有利于改善人群生理健康状况;增加使用公园频率对改善人群心理健康无明显作用,适当增加使用公园时间和选择9:00—12:00之间使用公园更有利于人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需要为基础,从老年人的行为特点等出发,进行合理的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使其能满足老年人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要求,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与公园绿地最佳功能发挥相适宜的最优化设施结构,以徐州市不同功能区的三类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一"黄金周期间的调查数据,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公园绿地的设施结构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设施结构、主要服务人群、利用时间和所提供的休憩功能等有所差异,组成设施结构与休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地调查了北京市郊野公园中游憩者的游憩行为和对游憩设施的需求,分别分析了游憩者的游憩特征,总体游憩偏好、餐饮设施偏好、林下游憩偏好、消费意愿以及路径座椅偏好,最后从游憩者需求出发,对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国内外竞技运动领域中行为程序研究的基础上,对竞技运动领域中行为程序的界定、内容、理论机制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归纳。行为程序内容包括认知心理与动作行为两部分内容。行为程序促进运动技能实施的内在理论机制包括图式理论、技能获得理论、定势假说以及心理演练。行为程序主要应用于一次性完成技能与整套动作技能实施中,其中,国外行为程序研究以一次行为完成技能为主,而国内行为程序研究更则以整套动作技能为主。行为程序有利于调控个体的心理状态,促进技能的稳定发挥。行为程序的设计应考虑个体的技能特征、技能水平以及个人偏好等因素。未来国内行为程序研究应加强对一次性完成技能的研究,同时,应考虑将静眼训练加入行为程序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对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户居住空间选择偏好.模型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个人属性特征显著影响农户居住空间选择偏好;家庭收入、宅基地面积和房屋建筑类型是促使农户居住空间选择的重要因素;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和城市向心力显著影响农户居住区位选择.因此,应合理的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公园为例,着重调查了公园活动人数、人员的组成结构、活动时间与行为类型以及对场地设施的分析,思考了城市街头绿地的新发展,并提出对现有绿地规划设计的修改对策.  相似文献   

14.
Ellis信息搜寻行为模型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vid Ellis是国际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由其创建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随着社会环境、用户群体的变化,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的活动特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了极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为信息行为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很大贡献.文中从用户群体、社会环境、活动特征和模型应用4个方面对Ellis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的演化进行了梳理,展现了Ellis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的详细演化历程,提出了该模型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符兴源  刘帅  温琦  于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129-13136
适当的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促进作用。通过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位置、环境质量和活动人群特征等因素与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了解目前青少年体力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环境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中青少年体力活动强度较低。受学业情况的限制,低年龄青少年体力活动频率更高。青少年PA频率与到访UGS的距离呈负相关,与时长呈正相关。距离公园近的青少年的访问频率高时间短、远距离的频率低但活动时间长。设计中开阔的水面、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道路系统等环境因素能够增加青少年的活动频率,同时场地设计的趣味性、良好的设施维护与场地卫生情况对体力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园绿地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应以居民需求为原则,最大化公园服务价值.可达性指标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衡量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被用于量化表达公园绿地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开展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结合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2021年为优化时间节点,对可达性较低的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新增公园绿地选址.结果表明:(1)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入距离缩减函数,可达性评价结果能有效指导公园绿地选址规划.(2)南昌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内环向外环递减,行政区内部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布不平衡且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1 m2/人,第二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高于8 m2/人,但低于南昌市人均公园绿地水平.(3)以均衡分布和高效利用公园绿地为原则,新增公园选址共计18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公园各9处.  相似文献   

17.
枝江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枝江市公园绿地提出改善意见并为周边地区公园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典型样方法,以枝江市8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为对象,以690个10 m×10 m样方开展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个公园共有77科122属193种,植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由多到少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由大小到为:综合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枝江市与其他城市公园绿地多样性指数相比:综合公园在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异质性偏低,应合理增加植物种类及数量;带状公园的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偏少,可增加植物种类应用;乔木层及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不够丰富,应增加垂直绿化层次的植物种类;专类公园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可增加其他植物种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科 《科技资讯》2012,(14):142-142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绿地中高频率使用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需求特点的研究,概括这部分人群对绿地使用的要求和特点,为今后的居住区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指导今后的居住区绿地设计朝更宜人化,更情感化方向发展,同时有效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降温效应——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通过反演天津市区地表温度和分析各公园的缓冲区,研究天津市市内六区公园的特征要素对周围环境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公园的降温范围、降温幅度和降温速率有所不同,各公园降温幅度与距离均近似成拟合二次多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园特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的绿地比例与降温范围、降温幅度和降温速率相关性最大,且二者呈拟合二次多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Web3.0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特征,分析Web3.0环境下图书馆门户的用户偏好,阐述图书馆门户用户偏好的行为趋向。最后,指出图书馆门户用户偏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