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以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评论。有的评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有的认为正在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有的则认为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地位相距还十分遥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世界工厂”的涵义,指出尽管中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工厂”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要警惕陷入“世界工厂陷阱”,单纯地成为“世界工厂”只会使中国企业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低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发出“中国制造”威胁论的言论,声称中国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世界工厂”这顶“桂冠”是否正在转给中国呢?  相似文献   

4.
世界工厂六大疑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或是否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等问题在经济界引起了最多的争执,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傲慢与偏见的剧目。在国际上,一方面,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普遍视中国为财富重镇,鱼贯而入者如过江之鲫,勾画出一幅中国将加速成为“世界工厂”的红红火火画面;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的经济版--“中国制造业威胁论”新鲜出炉且被西方媒体爆炒,与“中国崩溃论”一起顽强地用口水阻碍着  相似文献   

5.
莱曼兄弟公司不久前有报告指出:“中国不仅对亚洲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中心。中国可能是挽救世界经济的第四个引擎。”之前人们担心,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会对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是否成为了“世界工厂”或“制造中心”这一问题,分别从“世界工厂”的概念和形成历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过分析,得出了中国制造业现状与“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的结论,并对这一结论的具体表象和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有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2001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提倡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鼓励营造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为绿色未来而创新”。在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一份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称“全景视觉”)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下文称“安利(中国)”)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被公布。这起关于作品信息网络传播的侵权案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此案是少有的不以撤诉或和解为解决方式的“侵权”案中被告胜诉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在李革的领导下,“药明康德”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新药研发基地,在全球化学服务行业声名鹊起,成为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化学服务商之一。作为目前中国最具实力的新药研发企业,“药明康德”在上海浦东拥有一个当前中国最先进的化学研发中心[默克(Merck)誉为“世界一流的化学研发机构”,并被美国权威化学杂志《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报道。]和6个实验设施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标准实验室。相信李革有关“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个话题的种种言论,对于许多科技企业都是颇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3,(23):14-20
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的核心代表,以显著的技术、集成等优势一跃成为全球高速铁路领域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后起之秀”,在被世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中国高端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引领。截至2013年10月,我国以1.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着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国。然而,中国高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也并非一片坦途,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世界地区表”新增“198古代地区”类目提出异议,主张其下类目应在“世界地区表2/7”扩充。  相似文献   

11.
外刊要论     
中国“软实力”的源泉及局限Bates Gi(ll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软实力”是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总是受到密切关注,“软实力”却被忽略。所谓“软实力”是指导、吸引、示范的能力,主要源自国家凝聚力、文化、意识形态和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等无形因素。中国的“软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北京共识”成为世界争先效仿的发展模式,务实、主动的外交姿态获得广泛认可。中国运用“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打消他国疑虑…  相似文献   

12.
从IT业发展规律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中国作为庞大的新兴市场和加工制造基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瞩目的焦点,无论是一般服装、玩具,还是电器、信息产品.Made in China比比皆是。然而翻过Made in China的标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尽管中国制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仅是世界制造业体系中的一个“虽工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问题上,妄自菲薄的声音甚嚣尘上。在一篇《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文章中,作者称中国的劳动力“廉而不优”,“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仅是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和墨西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最近公开称:“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当许多中国百姓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还不甚了解时,电信问题却已早在1993年就被提出来成为WTO的重要议案。 电信问题之所以如此受到WTO的青睐,是因为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杂志》(AJ)由全俄科学技术情报N(VINITI)编辑出版,收录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万余种期刊,AJ是世界大型综合性献检索期刊,同CA一样,也是“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AJ目前收入中国的高校学报为100余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2000年7月成为它的指定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据报道,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华东科技》2006,(7):24-27
“自主创新”是最近几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振华港机”也同样被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频频提及。提起“自主创新”就不能不提“振华港机”。什么是“自主创新”“?振华港机”就是最好的诠释。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振华港机公司是以ZPMC(“振华港机”的英文名缩写)品牌闻名世界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制造商,主产品就是大家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装卸集装箱的“钢铁巨人”。可以说“,振华港机”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集装箱机械领域过去一直由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机械出口国。在今天的世界集装箱机械市场中“,振华港机”凭借惊人的速度将过去的“霸主”们一一击退,以后来居上的优势占领了市场70%的份额,“ZPMC”这个品牌高高悬挂在世界主要港口近1000台岸桥和1500台场桥上。从默默无闻发展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名牌,振华港机究竟发生了什么?在采访管总之前,我查阅了关于“振华港机”的相关资料,一句“有港口的地方,就要有ZPMC”深深吸引了我。这样的豪言壮语不是每个人都敢说出来,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只为这句话,几经曲折地,我们走近了管彤贤,走近了这位年过七十、精神抖擞、温和而有深度思想的老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与世界大国的差距迅速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出口的强劲、需求的巨大,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制造”或“中国因素”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于是乎,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汹涌而至。2003年4月,世界银行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动机。2004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穴IMF雪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受裨益。联合国贸易与…  相似文献   

19.
“到中国去,分享中国发展成果”,“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业中心”。——百富勤驻华首席代表陈兴动引用现在国外最时髦的话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世界经济主要由若干个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形成的世界级经济圈(或区域)组成,而目前中国还没有称得上以世界最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世界级经济圈(区域),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将可能向中国转移,中国将营造一个或几个以世界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世界级经济圈。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将可能形成三个世界级经济圈:“泛珠三角”、“泛长三角”、“泛环渤海湾”。从国际化程度、自由贸易度、经济综合实力和对亚洲与世界的辐射力及聚集力等综合来看,“泛珠三角”经济圈最具备率先构建世界级经济圈的可能和条件。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科技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既是区域内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拥有全国约1/5土地、1/3人口的“泛珠三角区域”有望成长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符合中央提出的关于“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的战略方针,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抓住CEPA实施和东盟“10+1”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的重要机遇,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合力,对促进“9+2”省(区)经济持续增长,加快“9+2”省(区)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