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石灰土施工要加强四种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 《河南科技》2005,(5):33-34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一般公路的建设中,石灰土被广泛应用于路面的垫层、底基层、基层等结构层。由于石灰土对土质的要求高,对含水量的控制严格,加上我们仍习惯于沿用传统路拌法施工,所以,石灰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路面质量。下面从石灰土施工工艺来探讨石灰土施工的四种质量控制。一、石灰土的强度控制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较多,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内在因素,即土质、石灰剂量、含水量;另一类是外部因素,如碾压密实度、施工季节、灰土的养护等。1.改善土质。灰土的原材料主要是土质及石灰。土质尽可能挑选粉质粘土,塑…  相似文献   

2.
吴军 《河南科技》2005,(9):33-34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一般公路的建设中,石灰土被广泛应用于路面的垫层、底基层、基层等结构层.由于石灰土对土质的要求高,对含水量的控制严格,加上我们仍习惯于沿用传统路拌法施工,所以,石灰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路面质量.下面从石灰土施工工艺来探讨石灰土施工的四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石灰土是石灰稳定细粒土而得到的混合物,是在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消石灰或生石灰粉,通过加水拌合、平整、碾压成型、养生等工序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抗压、抗折等性能的半刚性结构。本文就12%石灰土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4.
一、水泥灰土稳定砂强度原理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水泥或石灰稳定土具有良好的整体强度,具有一定的抗折性,但初期强度不高,浸水稳定性差,适宜干燥少雨的北方地区。水泥灰土稳定砂结构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强度。石灰土主要取粘结砂,提高混合料碾压的密实度与整体性的作用。试验证明:水泥剂量是水泥灰土稳定砂基层强度的主要来源。二、硅酸盐水泥特性目前,道路用水泥较普遍的是硅酸盐水泥。水泥是由上述各种矿物成分组成的,比例不同,水泥的技术性质就发生了相应变化。三、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水泥与水拌和后,迅速进行水化反应,生成各种水化物,即可塑性的水泥浆体。随着时间推移,水泥浆体经过凝结,硬化变成坚固石状体。研究塑性水泥浆体如何硅酸盐水泥主要矿物组成及特性矿物指标特性C3S C2S C3A C4A F1.反应速度快慢最快快2.释热量大小最大中3.强度早期后期高低高低低转变,形成坚硬水泥石结构的理论,称为水泥凝结硬化理论。水泥的水化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结晶理论认为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是由于水泥在水中溶解和水化物在溶液中的结晶。胶体理论认为水泥的水化反应不通过溶解过程,而是由于水进入矿物内部,引起晶体重新...  相似文献   

5.
<正> 由河南省交通厅科研所道路室承担的煤研石路用性能研究项目已取得扎实的研究结果。在大量分析室内试验数据之后,已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水泥稳定煤矸石、石灰稳定煤矸石,石灰土稳定煤矸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煤矸石可以达到适合不同路用要求的强度。2、石灰粉煤灰稳定煤矸石的强度优于石灰土稳定煤矸石,而水泥稳定煤矸石强度更高.石灰粉煤灰稳定煤矸石的优选配比为石灰:粉煤灰:煤矸石=8:22:70,水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分析了公路工程中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介绍了施工准备,测量放样,石灰土拌和、运输、整平、碾压,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运用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国道310改善工程某标段,通过对地表土层的原样土质进行试验,测定土样的液限为51%,塑性指数为26.5%,由此可确定该土质为高液限粘土.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防止雨水浸泡路基,设计要求将地表土层下挖50厘米,用3%灰土回填,设计CBR值138KPa.现将施工方法及施工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工程概况G312公路固始城关至潢川七里岗改善工程是河南省交通厅和河南省信阳市的重点工程。路线起自固始城关,向西经固始城关镇、阳关、胡族、桃林、黄寺岗、伞陂,止于潢川七里岗京九铁路立交,全长60.40km,分为4个合同段。该路段按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5-21m,其中行车宽12-15m,两侧路肩各1.5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设计轴载标准为BZZ-100。新建路段路面结构层为20cm6%水泥灰土稳定砂下基层 18cm7%水泥灰土稳定砂上基层 0.5cm沥青下封层 4cm中粒式沥青砼 3cm细粒式沥青砼。改线段增设60cm砂垫层 15cm12%白灰土封层。二、混合料组成设计为充分利用地材,节省工程投资,且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宜采用力学性能优、板体性好、水稳性和抗冻性好的水泥灰土稳定砂半刚性基层。20cm6%水泥灰土稳定砂下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白灰:土:砂=6:4:26:64,7天浸水抗压设计强度大于2.0Mpa;18cm上基层水泥灰土稳定砂配合比为水泥:白灰:土:砂=7:4:26:63;7天浸水抗压设计强度大于2.2Mpa。同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受原材料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叶万忠 《河南科技》2007,(15):72-73
由石灰、粉煤灰、土混合组成的二灰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底基层.目前较为常见的施工工艺为层铺法--根据试验室确定的施工配合比计算出素土、石灰和粉煤灰的松铺厚度,然后依次分层摊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灰土挤密桩施工技术及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对灰土挤密桩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实例,着重分析灰土挤密桩技术应用于软基处理中的施工参数及施工工艺,以验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承载力及强度方面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含水量对兰州黄土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兰州黄土不同含水量试样进行一系列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含水量对兰州黄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影响,并从黄土结构性上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量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在大规模现场试验及分析基础上,研究了黄土塬区域城市地表水下渗能力、对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黄土对地表水有较强的下渗能力,采用0.3~0.5 m/d的稳渗率作为下渗工程设计参数是比较合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达20 m左右,各类建筑与新建下渗水池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60 m.黄土塬地表水下渗的规律是以垂直裂隙下渗为主,水平方向下渗量很小,且为不均匀下渗.为保护地下水,雨水可以下渗,污水严禁下渗.为黄土塬区域城市水土保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山酸性废水中微量有害重金属元素的中和沉淀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中和及其衍生方法是处理矿山酸性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但该法对废水中微量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去除作用通常不被了解.该文用石灰石、石灰中和处理某硫铁矿露天采场的酸性废水,考察了废水中微量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沉淀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大多数重金属离子而言,pH值越高,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越好,但若重金属离子生成两性化合物沉淀,则存在一个最适宜的pH值.石灰石中和法对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沉淀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及沉渣的沉降性能较好,但最高pH值为6,对其他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有限;石灰法的pH值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石灰石;石灰石-石灰二段中和法的处理效果在总体上与石灰法相当,在达到与石灰相同的处理效果时,能够降低约1/3的石灰投加量和沉渣的产生量,沉渣的含水率相比石灰法更低,沉降性能更好.废水中微量有害重金属元素的中和沉淀去除效果与pH值密切相关,因此在工艺的选择之外,中和剂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处理设施更为精准的掌控和运作非常关键,研究可为确立石灰石-石灰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的最佳工艺和过程控制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工布袋组合微型桩是对传统生石灰桩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一种技术改进,通过桩身填料的不同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合研究的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组合微型桩在地基土中的平均膨胀率,从而推导计算出顶升加固单位面积地基土所需要的组合桩桩身体积.最后,通过某4层宿舍楼基础顶升加固实践对土工布袋组合微型桩技术进行检验,能为类似加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消石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分析了消石灰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抵抗水损害的影响以及消石灰的用量与沥青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对比证明消石灰的加入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性能,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强度.消石灰的掺入量在1%~2%之间为宜,消石灰的加入,还须增加相应的沥青用量,提高油石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兰州Ⅲ级阶地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该区黄土典型物性指标的离散程度对黄土抗剪强度、湿陷性的影响,推导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判断回归方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兰州Ⅲ级阶地黄土,液限是内聚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含水量、原始孔隙比和干容重是湿陷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黎志恒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31-134
根据对甘肃兰州的皋兰山滑坡降雨入渗试验研究取得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黄土滑坡体接受降雨入渗的能力及和雨水扩散运动特征、黄土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蠕变强度,研究了地表水不同入渗量对黄土滑坡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英国WF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对不同湿度下黄土动力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密度、固结度、结构性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应力控制下动力压缩三轴试验,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本工作对黄土地基处理,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河咀村文昌阁滑坡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州市西固区河咀村文昌阁滑坡是农业提水灌溉引起地下水富集诱发黄土台塬斜坡失稳变形的典型例证.文昌阁滑坡是一巨型黄土-基岩滑坡,具有低速、近程、孕育周期长等特征,滑坡发育历时3年半,经历了蠕动、微动、剧滑3个阶段.在滑坡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发育过程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邻近地区滑坡灾害的对比研究发现,由于提水灌溉引起地下水富集,诱发斜坡大范围变形破坏,在甘肃省中、东部黄土台塬及河流高阶地地区具有普遍性.从开始提水灌溉到斜坡失稳、灾害频发,大致经历20 a的孕育过程,目前,兰州市达家台台缘地区已进入灾害高发期.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成  施孝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3-29
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发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江流域所处的陇南地区地势高峻,河流切割强烈,降水量丰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育.中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交织、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相对丰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泾河上游地区黄土滑坡集中、泥流发育.河西走廊自然环境较差,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为此在论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针对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