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太斌  罗敏  朱生根 《科技信息》2012,(34):350-351
体教结合”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决策性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在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和少数大城市名校进行了中小学与高校运动队的一条龙人才选拔模式的研究,这显然不能涵盖国家对“体教结合”理解的全意。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及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所存在的现状,总结在中小学真正实施体教结合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以期为全面开展体教结合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尝试“体教结合”新思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我县竞体体育,为上级体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为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3.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地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于整合体育资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当前"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国家的制度支撑不够、后备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训练经费投入有限等.因此,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应当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支撑、改革现行人才选拔模式以及提供充足的人员经费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王华  周菲 《科技信息》2007,(7):182-183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它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体教结合”工作在高校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体育大国,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等一系列原因。“体教结合”在我国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本文采用资料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科学研究发法对高校的“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体制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符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现状,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的选择,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但作为起步晚,起点低的中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现在仍在探索发展中,“体教结合”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矛盾与困难,如何使“体教结合”在高校快速发展起来,本文提供相应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高校现有“体教结合”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已经形成了“一”条龙、“二”条线、“三”层次的培养体系,整体规模增长迅速,两大系统趋于稳定,层次发展向好;但存在区域和项目分布差异较大、体教系统两层皮的瓶颈制约;而质量控制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应该重视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全方位、立体化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体教结合”,合办江苏省女子垒球队,两年来。在提高运动成绩,抓好队伍建设,解决“读”“训”矛盾以及充分利用“省队校办”垒球队这一平台,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优化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继勇 《科技信息》2009,(27):I0129-I0129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学校化“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内涵及意义展开分析与探讨,认为学校化“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通过研究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及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发挥高校优势,搭建“体教结合”这个平台,加大普通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改革力度,试图为“奥运争光计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竞技整体水平所设的训练基地,运行一个奥运周期之后,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还存在那些差距和不足值得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河南省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运动教练员为研究对象,找出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教练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其动作非常复杂。根据本人对福建省柔道队的63名柔道运动员调查研究发现,在柔道训练、比赛中使用低站立背负投技术成功率或战胜对手的比率很高。此技站立低,动作快,既可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守,在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其动作非常复杂。根据本人对福建省柔道队的63名柔道运动员调查研究发现,在柔道训练、比赛中使用低站立背负投技术成功率或战胜对手的比率很高。此技站立低,动作快,既可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守,在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5所具有武术项目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队发展建设中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武术队学习与训练现状、武术队激励制度与后勤保障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求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女子体操运动员退役过早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咨询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女子体操队的教练员、在训运动员以及退役运动员进行采访与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女子体操运动员普遍存在着退役过早的问题。主要影响运动员退役年龄的因素有,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社会影响。其次是生理影响,素质技术,运动队的调整,与教练员的关系不和等其它方面。并且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特别是对: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社会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最后作者在总结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丹  黄雷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6):118-120,123
当今竞技健美操运动已逐步发展成为以竞赛为目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运动选材工作作为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保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以咸宁学院健美操运动训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对其选材步骤、选材原则、选材具体条件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以及训练体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不足,制约了咸宁学院健美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结合近几年训练队所获得的成绩,总结归纳出其选材工作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咸宁学院健美操训练队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现今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状况,以安徽省7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从办队现状、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办队条件和管理现状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竞技水平不高;高水平运动队生源严重匮乏;选材监管工作存在疏漏,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与先进省市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8年中国国家室内足球五人制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期间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出五人制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部位,归纳出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各种因素,提出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损伤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比较分析了世界与中国女子跳马项目选手的比赛数据,结果表明,中国队存在新老交替、年龄结构不合理,动作难度低、完成动作质量差及年龄、身材上劣势,颠峰运动寿命短等问题. 提出了转变选材观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选材标准、逐步调整国家队队员年龄与身材结构;转变作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加强队员身体素质训练,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运动寿命; 积极发展、创新难度动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结论:(1)男生和女生在比赛定向因素、成就动机、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成绩表现认同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定向和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运动等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比赛定向中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归因方式中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成绩表现认同感中的认同感高都与运动自信心呈正相关,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重点培养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论述职业运动员面临的几大职业风险,通过对浙江省两大职业俱乐部的职业运动员保险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并与专业运动员的保险作一比较,找出其存在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职业运动员保险发展的相关对策:加大保险宣传力度,转变运动员保险观念,提高保险意识;建立职业俱乐部运动员的"自我保险"体系;建立职业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险制度";加强体育保险立法,建立健全体育社会保险体系;制定特殊政策,扩大保险主体规模,建立专业体育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