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的是一条双重外交路线。它一方面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对亚洲弱小国家和民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这就是近代日本的一部双重外交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而且将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推进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的民族心态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日本的民族心态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免遭西方资本主义压迫奴役的厄运,摆脱了民族危机。但随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却迅速走上了侵略别国,压迫其他民族,霸占殖民地的战争之路。本文拟从明治维新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来分析其残民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由于一系列传统文化和制度的缺陷,使得日本没能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究其原因,是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注重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强调的只是生产能力的提高,没有把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加以引进,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实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专制国家,并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抓住大陆政策的实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近代日本的历史是由“血与火”的战争线条勾勒而成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①其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尤为残酷,危害是直接的。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说明日本国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中,通过对外战争、掠夺殖民地及获取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贷款等方式取得大量资金,在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地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进而称雄亚洲,这不仅取决于日本成功地效仿了西方的各项制度,成功引进了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更在于其背后西方先进文明的传入、吸收与内化,以及在强大民意支持下以科技引进政策为代表的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施行。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领域、军事领域和产业领域的科技引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其“拿来主义”。另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性格。虽然不擅长发明创造,日本人却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并革新他人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日本属于新兴、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前在各方面均大大落后于老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尽量减少耗资、耗时的基础研究投入,学习、吸收、消化别国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后发利益理论的应用,这绝不是投机取巧,无可厚非。本文以明治维新、《海国图志》等为例分析了日本民族这方面的特点,探讨与日本民族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对“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在世界近代史中,确是困难问题之一。这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在国际上正是处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举向亚洲各国侵入、争夺和扩大殖民地,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初步醒觉,纷纷发动斗争,给侵入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百日维新运动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未能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把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是未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全面审视和观照世界近代史,是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之实际,不合乎历史哲学之逻辑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治现代化发端明治维新,但步入真正的民主化轨道则是在二战之后。日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欧美源发型现代化国家所走的政治发展道路,它是追赶型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因而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但受社会制度和阶级的局限,现代日本的民主政治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致使处在世纪之交的日本政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86年5月,日本出版了一本名叫《别了,亚洲》的小册子,作者是日本国际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这本小册子所宣扬的狂妄观点,博得了日本某些人的喝彩,从而使它成为一本畅销书,并已再版。该书的中心思想是鼓吹“经济迅猛发展、政治自由扩大”的日本已与亚洲国家“格格不入”,已不再是亚洲国家,应该“脱离亚洲”,与亚洲“告别”了。作者在宣扬日本战后40年的发展及其与亚洲国家的悬殊差距时,用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日本是高耸于梦之岛(东京的垃圾场)上的霞关大厦(日本政府机关的高层建筑)。在作者眼里,日本是高耸入云的现代化摩天大楼,而亚洲国家则为堆满各种废物的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