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藏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 ,也是油田开发和管理方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 ,对沈家铺油田枣 油组各断块间及断块内油藏流体连通性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断块间油藏流体连通性是可行的 ;沈家铺油田枣 油组各断块间油藏流体不连通 ;官 1 2 8断块内部 3号小断层两侧油藏流体是连通的 .  相似文献   

2.
从油藏地球化学角度出发 ,根据原油中C9~C17支链烷烃和环烷烃的色谱指纹特征、轻烃指纹对比、轻烃成熟度指标 ,对埕北 30潜山油藏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埕北 30潜山油藏各井原油的油源相同 ,但原油中C9~C17环烷烃和支链烷烃指纹、轻烃指纹、轻烃成熟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油藏在横向上是不连通的 ;各油藏单元的古生界和太古界原油色谱指纹一致 ,其储层在纵向上是连通的。  相似文献   

3.
埕北30潜山油藏的连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油藏地球化学角度出发,根据原油中C9-C17支链烷烃和环烷烃的色谱指纹特征,轻烃指纹对比,轻烃成熟度指标,对埕北30潜山油藏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埕北30潜山油藏各井原油的油源相同,但原油中C9-C17环烷烃和支链烷烃指纹,轻烃指纹,轻烃成熟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油藏在横向上是不连通的,各油藏单元的古生界和太古界原油色谱指纹一致,其储层在纵向上是连通的。  相似文献   

4.
从油藏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以临邑洼陷夏502块沙三下段、商546块东二段和大芦家区块馆二段为例,运用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传统全油色谱指纹技术进行油藏储层和流体连通性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同一井区范围内如果原油含氮化合物参数分布特征相似,则油藏和流体连通性好,反之则连通性较差;含氮化合物较色谱指纹抗生物降解能力强,更适合于对遭受生物降解的油藏连通性进行预测;在预测储层连通性时,含氮化合物的精细识别和可鉴定特征可用于不同学者之间重复性和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传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844-8848,8865
油藏井间连通性是进行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实施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油藏,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都比较适宜注烃气混相驱。为了先期评价油藏连通性和非均质状况,提出了一种利用注烃气混相驱来判断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步骤简单,并通过生产井动液面与注采波动数据进行了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有效地评价区块井间连通性,客观反映了油藏非均质性,为后期的注烃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制定、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色谱特征指纹进行油藏流体、动态地球化学监测技术,不仅可实现混采单层贡献率的大面积、定时在线监测,从而确定地下流体的运动规律和产能变化,并且可进一步分析井间连通性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该技术测试快速、准确、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西柳油田10断块油藏动态监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特征指纹进行油藏流体、动态地球化学监测技术,不仅可实现混采单层贡献率的大面积、定时在线监测,从而确定地下流体的运动规律和产能变化,并且可进一步分析井间连通性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该技术测试快速、准确、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混采油层产能贡献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地球化学是近些年来在油气地质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利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混采油层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新站油田为例,对9个葡萄花和3个黑帝庙油组的单层油进行了实验室配比,详细探讨了从出指纹数据库的建立到特征指纹参数的选取,并结合数学统计法把9个葡萄花油组原油分成4种不同族群,而3个黑帝庙油组原油归为同一族群,进而确定了4种配比方案,建立了4套实验室产能预测图版,各个图版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水电相似性,考虑注采井间的连通性、时滞性以及流体侵入的影响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注采生产数据结合拟牛顿优化算法对模型各特征参数进行求解.应用所建模型对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及含有高渗带等典型油藏进行井间连通性反演.结果表明:与弹性压缩模型相比,所建模型求解参数少,可有效考虑水体侵入的影响;反演结果可靠,与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相符,便于油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井间动态连通性计算低渗油藏窜流通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的普遍发育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此,提出了基于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定量计算窜流通道的方法。利用井间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注采井间连通系数将由注水井注入、窜流通道产出的未起到驱油效果的无效循环水劈分到各注采方向,进而定量计算出各注采方向上窜流通道的体积和渗透率等物理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描述低渗透油藏的窜流通道,为调剖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区延10_1油层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渗流条件相对较差,注水见效情况不均。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油田,将静态和动态两种连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系统地阐述了延10_1油层组的砂体连通性特征。通过单砂体叠置类型判别砂体静态连通性,并引入连通厚度与连通系数概念进行定量评价。在开发过程中,从产能变化与注水响应两方面着手,对研究区井间砂体的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杨66区中部延10_1油层组的砂体连通性较好,西南部和东北部的砂体连通性较差;从各小层来看,延10_1~(1-1)小层和延10_1~(1-2)小层砂体具有良好的垂向叠置及横向叠置关系,连通厚度大多在6~10 m,连通系数大多在80%以上;延10_1~(2-1)小层和延10_1~(2-2)小层砂体的垂向叠置及横向叠置关系较差,连通厚度大多在0~4 m,连通系数大多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一直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难点,亟待深入开展研究。以渤海古近系W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针对总体储量探明程度低、分布较零散、评价难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压力资料分析、成熟区类比分析及相邻断块油柱高度类比分析方法开展了古近系走滑断裂系统控制下复杂断块油藏潜力分析及判别挖潜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及实践,在W油田相继成功评价落实了2个成熟区潜力层位和3个相邻潜力断块,升级和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600万方,其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为渤海类似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油藏地球化学是近些年在油气地质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 ,利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混采油层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以新站油田为例 ,对 9个葡萄花和 3个黑帝庙油组的单层油进行了实验室配比 ,详细探讨了从基础指纹数据库的建立到特征指纹参数的选取 ,并结合数学统计法把 9个葡萄花油组原油分为 4种不同族群 ,而 3个黑帝庙油组原油归为同一族群 ,进而确定了 4种配比方案 ,建立了 4套实验室产能预测图版 ,各个图版分别有相关性较好的关系线 3~ 4条 .经实验室任意自配混合样检验后 ,各图版均优选出相对误差小于 5%的最佳工作线 ,证实了本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  相似文献   

14.
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一直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难点,亟待深入开展研究。以渤海古近系W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针对总体储量探明程度低、分布较零散、评价难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压力资料分析、成熟区类比分析及相邻断块油柱高度类比分析方法,开展了古近系走滑断裂系统控制下复杂断块油藏潜力分析及判别挖潜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及实践,在W油田相继成功评价落实了2个成熟区潜力层位和3个相邻潜力断块,升级和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600×104m~3,其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为渤海类似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来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个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上,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取芯资料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精细描述了胜坨油田胜利村断背斜油藏沙二段81 层储层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利用非均质油藏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间的力学平衡关系,探讨了断背斜油藏中油水界面差异分布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断背斜油藏同一沉积单元中,各含油断块在油柱高度和油水界面深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含油断块内部的油水界面与构造线并不完全平行。储层物性更差、构造更平缓、原油密度更大的断块和区域具有更高的油柱高度,从而导致了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在实际油藏中,油柱高度存在的断块间差异和断块内差异是非均质储层油水界面分布的普遍特点,但具体油水分布状态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构造趋势、原油性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井间示踪测试是为了跟踪已注入的流体,向注入井中注入能够与注入的流体相溶且溶解了示踪剂的携带流体,然后再用流体躯替这个示踪剂段塞,从而标记已注入流体的运动规律,同时在生产井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通过示踪剂在生产井中的浓度突破曲线、峰值大小、个数、相应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反映采油井的开采动态、地层流体分布及运动规律和油藏的非均质特性.从而预先认识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特征,对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和调整挖潜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井间示踪剂的选择、参数确定及施工工艺的探讨,着重介绍了井间示踪技术在下寺湾油田的应用与实践.结果发现两注水井组油水井间连通性较好,油水井间已出现高渗透条带,需改进注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及时准确地进行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是油藏动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算法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对注水量和产液量动态数据作最佳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征参数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快速确定井间动态连通性。典型油藏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准确地识别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指导矿场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油田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油藏类型大部分为复杂断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羊三木油田三断块Ngl油组是一个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投入开发近30年,目前采出程度不足8%,开发效果一直较差。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储层及剩余油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基础上,提出三断块Ngl稠油底水油藏,采取钻水平井加密与钻直井加密相结合,并配合一定的油水井措施整体挖掘油藏潜力的井网调整策略。羊H1井的钻探成功,为下一步的调整、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沈家铺油田枣V油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母源沉积环境、生源及生油岩演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饱和烃的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烷烃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成熟度参数低,这些都表明原油具有低成熟度的特点。Pr与Ph含量的比值低(0.66~0.88),伽马蜡烷与C31藿烷含量的比值高(0.59~0.86),这反映出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一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其生油源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