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45周年纪念。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被称之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标志两国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里的用语很特别——中日邦交。邦即邻,邦交便是邻国间的关系,但中国有很多邻国,为何唯独中日称之为邦交?我问了一些人,包括日本人,答案都不一样,不过大多认为,可能是由于中日有着特殊交往历史的缘故。在历史长河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思想文化情结,本应是友邦,但近代却成了恶邻,日本崛起后侵略中  相似文献   

2.
刘少东 《世界知识》2012,(17):56-57
中日关系已成为一个高度敏感、极端情绪化的话题.我们今天谈中日两国友好相处,不是由个人因素决定,也不是因为哪个人“喜欢中国”或者“喜欢日本”,而是由多重因素决定. 许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总不反省历史,不懂历史”,而不少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老提出历史问题,总有话说”.  相似文献   

3.
从建设目的和功能分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境内矛盾问题及处理方式、法制建设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日本的自然公园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虽然中日两国国情不同,但日本在自然公园建设、管理、开展旅游、法制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重视科学研究、合理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中日两国相互学习,有利于两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加深,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以及来华留学的日本留学生越来越多,由此针对中国人学日语和日本人学汉语的教材也层出不穷。该文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两部教材为例,希望通过对教材结构的对比而得出的结论能对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到我国上海只有400多海里,日本的先岛群岛距我国台湾省仅60多海里。历史上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交流之频繁和密切在世界史上也是少见的.纵观中日两千多年来的交往,在绝大部分的岁月里,两国是和平共处,相通共荣。但在一时期里,两国间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员伤亡达三千五百万,财产损失五千亿美元.这段痛苦的历史与历史上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今天.国家间的…  相似文献   

6.
借鉴先行研究成果,考察清末民初朝鲜族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朝鲜族的国籍问题中日两国采取的政策。朝鲜族的国籍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一个焦点,表明了近代日本存在着国民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兼而有之的双重性格,同时显现出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弱难返、主权不保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人类也迎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老龄化是社会。在亚洲的两个禁令国家中国和日本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然而在如何面对老年人,以及赡养老年人的问题上,中日两国的大学生会有怎样的态度呢?两国学生之间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同一时期(中国南北朝时期与日本飞鸟时期)中日两国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发现虽然两国佛教理念相同,但中国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境界型建筑自然观,而日本飞鸟时期则是神道意识型建筑自然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建筑及其自然观是日本飞鸟时期的母体,而日本飞鸟时期则为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这一关系做旁证。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中一批头脑冷静之士,对中日两国国力对比有清醒的认识,提出了抵御日本的持久战思想,并且在基本国情层次上有了初步的阐述。甲午前后的对日持久战思想虽然稚嫩、粗糙,且在当时不可能得到实施,但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是中国人理性认识日本国力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深度思考如何抵御日本侵略的开端,为后人思索抵御日本侵略提供了难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孝”是两国共同的传统美德。但是两国的孝伦理在形成时间、对象范围以及行为表现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来探究造成这些不同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日本今日之茶道是从中国传来的。发展到今天,和初传来之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之上,甚至和中国的茶文化的精髓之处,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茶道在日本已成为很受欢迎的一项活动,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受到日本各个年龄层的妇女的喜爱。要探究日本人的价值观,分析日本人的行动特质,研究茶道的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甚至可以说,从茶道上可以找寻日本文化各方面的特征。本文拟从茶文化在中日两国的沿革谈起,分析茶文化在今天中日两国的不同,以求看出中日文化之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生食与熟食——地理差异造成的文化差异稻作文化是指稻作农耕以及伴随这种农耕而出现的一些相关文化现象。虽然日本的稻作文化源于中国,但由于地理、历史环境的差异,中日两国已经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大米在中日两国都常常被作为主食,但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两国民众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日本人喜欢吃凉的米饭,热腾腾的米饭出锅后要搅拌凉了做成寿司、饭团,并将其作为招待客人的高级料理。而且这种习惯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养成。幼儿园里小孩子吃的午饭便当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日本政府对华援助是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这两个事件对日本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日本政府对华援助则有许多自身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哲 《科技信息》2009,(20):I0102-I0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商贸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日系企业进入中国,因此,在日企中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摩擦,从而造成误会,影响到工作。本文将会介绍在日企中如何接打电话,从而帮助大家掌握最基本的电话礼仪,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虽为近邻,但在思维方式上仍然存在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从宏观出发,而日本人却往往习惯从身边的事物即微观出发思考问题。本文从中日两国对"道"的用法及理解差异方面来探讨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虽然一轮又一轮的日美贸易谈判都是以日本的让步而告终,但始终不能扭转美日贸易逆差扩大的局面。本从美日两国企业经营理念的差异、对外贸易结构的差异、流通体制的差异、消费习惯的差异等七个方面剖析了美日贸易逆差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观众会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在日本东京的国立能乐堂,上演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艺术瑰宝——中国昆剧、京剧,日本能乐、狂言荟萃一堂的《中日杨贵妃响演》。这场演出的独特之处,不  相似文献   

18.
最近,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中日两国开始了共同的历史研究。笔者认为,战后我军善待日本战俘以及原日本侵略军官兵及其他日本人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历和事迹,也应该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9.
“道”始终是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究竟谁需要新思维——写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照理说中日关系应该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但从现实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于年初第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起到了很坏的影响。在50年代,或者是在我留学日本的60年代与70年代,尽管当时日本政府执行反共反华的外交政策,但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当然也是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有的确实是坚决反战,但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日本打了败仗,在战争中吃了苦头,所以害怕战争,日本保守人士将其定义为“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