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沉积岩中的分形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沉积岩的分形性质,简述了沉积岩中的分形在地震数据压缩与恢复,水力压裂裂缝的分形几何描述,储集层的非均匀性,分形油茂,粘滞指进与采油和分形地质统计学与储量的估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珊茸  王继扬  谭劲 《自然杂志》1999,21(3):176-178
本文介绍了分形、准晶、非平衡生长等科学前沿中出现的一些美的艺术形象,并从哲学的角度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过渡分形     
过渡分形李后强,李贤彬(四川联合大学物理系,成都610064)定义1:复杂非线性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其结构奇异性和维数随时间变化的分形称为过渡分形(Trandenttractal),记过渡分形在时刻t的分维为D(t)(t≥0)。研究在时刻t的分形...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分形生长现象。人们用盒计数法、sandbox法、密度-密度相关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等来测量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以表征它们的长度标度(或几何标度)。然而,这些分形生长都是非平衡的时间演化过程。故对分形生长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无疑是十分...  相似文献   

5.
地震的分形特征及R/S标度不变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娟 《自然杂志》2001,23(4):206-210
分形是研究复杂自然现象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在统计分形概念基础上介绍了分形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对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的分形特征进行简单综述。通过对地震频度时间序列和时间间隔序列中存在的R/S标度不变性的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中的自仿射分形特性,并展望了R/S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中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形理论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兴趣和反响,其研究也日趋深入和成熟,本文拟对分形、分维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中的分形与自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流系统中的水流、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的自组织结构和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运用分形、混沌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结构形成和演变的机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河流形态分形研究的有关成果,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河流系统中的水流,泥沙运动与河演变的自组织结构和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运用分形,混沌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形成和演变的机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河流形态分形研究的有关成果,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条通途     
《世界科学》2007,(10):19-19
当一些人正在围绕如何改进气候模型的哲学论点开展争论之时,另一些人已着手实干了起来。回想起来,英国埃克塞特的哈德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口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刻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本文运用多重分形的理论,探讨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刻划方法,并对城市人口分布的标度不变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刘德麟  孙宝君  耿直 《自然杂志》2011,33(4):216-221
从实验获得启示:人体细胞分子网络有反向同步的波动。从《黄帝内经》获得启示:人体的十一藏中,有四藏有反向同步的波动。这两种波动的对应,将古典中医学、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现代生命科学连接起来,由此可以形成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先进的生命科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边际效应特征及其增值效应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边际效应存在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相变”过渡带或过渡界面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过滤带或过滤界面中存在急变带或急变界面,其景观异质最高,由于交界带内物质的兼并,重组和升华,边际效应具有明显的增殖效应,能构筑出奇异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15.
脉诊文化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光 《大自然探索》1996,15(4):118-123
本文从文化发生学角度对脉诊进行尝试性探索,初步认为从本质上讲脉诊主要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川中丘陵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开阔视野,超脱“科学主义”的思想藩篱,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对经络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化凯 《大自然探索》1998,17(3):110-116
中国为何未来生近代科学?这是科学史界长期探讨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部分著名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系统考察和简要分析,由此可深化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中国西南地区,就已形成以成都为起点,经昆明、大理、保山(古称永昌)而出境,到缅甸、印度的民间通道。从秦汉王朝,这条赋商道以“官道”开始,日益发展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交通枢纽;在古代,沟通了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友好往来。至今在古道两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赋予当今人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今社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物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循环演化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化凯 《大自然探索》1999,18(4):104-109
循环演化观念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科学文化产生过广泛影响。本文系统考查了古代有关理论所反映的循环演化思想,初步分析了其基本内涵及科学价值,并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