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不同群落类型植被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冰草+羊草、差巴嘎蒿+糙隐子草、柴巴嘎蒿+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寸草苔、旱苗蓼+杂草、寸草苔+大针茅等12种典型植物群落,采用收获法对它们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主要结果如下:研究区内12种类型植被地上部分碳密度为63.40~203.19g.c/m2,地下部分碳密度为141.30~616.72g.c/m2,植被总碳密度为204.70~772.61g.c/m2.在碳密度分配中,植被活体层、地表凋落物层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量的9.71%~26.38%、3.21%~12.13%和63.03%~83.66%,地下部分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0~10cm明显高于其他几层,平均占总量的60.56%.总体上讲,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地下部分较高的碳密度是形成巨大而稳定地下碳库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羊草 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 Stipa grandis)群落中,选择三种生活型(life form )的植物羊草(L. chinensis)、大针茅(S. grandis)、洽草(Koeleria cristat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采用多种数量化指标,对其在一个生长季内的生长动态、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分别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植物地上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均呈S型增长,羊草、大针茅和冷蒿均于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而洽草于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主要生长季内,生长受降水的抑制作用依次为:根茎型>丛生型>匍匐茎型,羊草>大针茅>洽草>冷蒿. 2. 羊草、洽草绝对生长速率AGR均呈双峰曲线,大针茅呈三峰曲线,冷蒿则呈单峰曲线.AGR最大值依次为:匍匐茎型>丛生型>根茎型,冷蒿(0.09932 g·stem-1·d-1)>大针茅(0.029533 g·stem-1·d-1)>洽草(0.003293 g·stem-1·d-1)>羊草(0.002407 g·stem-1·d-1).3.相对生长速率RGR与绝对生长速率AGR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羊草、冷蒿RGR均呈单峰曲线,大针茅呈三峰曲线,而洽草呈双峰曲线变化;生长季初期RGR均表现出最高,生长潜能较大,随后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但总体趋势在逐渐下降,7月末~8月中旬呈现负值;最大净积累效率依次为:冷蒿(0.107926 g·stem-1·d-1·g-1)>大针茅(0.064325 g·stem-1·d-1·g-1)>羊草(0.055327 g·stem-1·d-1·g-1)>洽草(0.04797 g·stem-1·d-1·g-1).4.从四种植物的生活型来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种,生长曲线及生长速率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同属于丛生型的大针茅和洽草生长动态曲线却明显相似.  相似文献   

3.
在对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冰草+羊草、差巴嘎蒿+糙隐子草等12种典型植物群落,分别对它们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种植物群落多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中旱生、旱生植物为优势种,旱苗蓼+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分布最均匀,羊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单一,分布最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数量分类(组平均法)和排序(PCA排序)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带的小针茅(Stipaklemenzii)草原及典型草原带的克氏针茅(S.kryIouii)草原、大针茅(S.grandis)草原、羊草(Leymuschinense)草原样地资料进行了分类、排序.划分出草原放牧退化演替的五个等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过度),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转化概率、脆弱带宽度、脆弱度、贴近度、多样性指数等多项数量指标分析草原退化过程,提出了草原带草原退化的临界等级。不同数量指标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按等级顺序两两相邻等级间最不相关、转化概率最大、脆弱带最宽、脆弱程度最小、贴近度亦最小,而多样性指数最大的等级,就可认为是退化过程的临界等级。按此原则,小针茅、克氏针茅草原的退化临界等级在重度退化阶段;大针茅、羊草草原在中度退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羊草草原割草处理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种分析与统计方法对羊草草原割草场不同割草措施连续处理19年(即1982-2001年)的群落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草原合理的轮割为割一年休一年和割二年休一年,割草使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下降,优良牧草在群落中的比例减少,杂类草地加。同时,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群落中的比例下降,而菊科和藜科植物增加,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单株重降低,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单株重却有所增加。连年割草群落结构向旱生化方向发展。与对照相比,割草使群落的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在呼伦贝草原选取5种代表性草原群落类型,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然状况下草原植被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草原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羊草+克氏针茅群落、克氏针茅+羊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寸草苔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群落生产力受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不仅仅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原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根际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动态特征,本研究选择4种典型草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栽培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4种植物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植物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养分差异。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初期土壤水分含量均迅速下降,后期逐渐趋于平缓;羊草、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等3种植物在干旱胁迫期间更容易在水分缺乏的不同时期出现根系水分提升现象,而且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水分提升现象在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羊草在干旱胁迫前期,而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在干旱胁迫中期。(2)干旱胁迫的持续时间是影响土壤根际水分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植物物种和土层深度,而且三个因素的互作效应显著。(3)羊草、克氏针茅和星毛委陵菜根际土壤具有明显养分“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锡林河流域近15年植被空间结构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85年与1999年TM遥感影像,通过地面详查,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1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15年发生了变化。1999年与1985年相比,羊草、大针茅、旱中生杂类草草原与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分别减少了20.17%与28.4%,冷蒿草原面积增加了46.6%,草原植被开垦的面积增加了34.8%,总体上,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呈明显退化受损态势。  相似文献   

9.
贝加尔针茅草地基况评价及载畜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贝加尔针茅-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按放牧退化程度,将草地划分为轻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及重度退化区,采用样方法对3个样地内植物种类及植物地上现存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其草地基况得分和载畜量.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地上现存量明显降低;以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主的减少种的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以退化指示植物为主的增加种和侵入种呈递增趋势;轻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及重度退化区草地基况等级分别处于良好、普通和低劣等级,平均载畜量(羊)分别为4.78,3.46,1.80只/(hm2.a).因此,应重新调整放牧家畜数量以达到草畜平衡,恢复草地生产力,从而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ALOS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和状态-转换模型的构建,在家庭牧场尺度上开展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及资源优化的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可划分为两种利用单元,第一种为广泛分布于研究区的高平原-冲积物暗栗钙土-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地单元,占草地面积的98%;第二种为位于5号牧场北部的低地滩地-草甸土-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草地单元,仅占草地面积的2%.第一种草地利用单元的状态-转换模型存在羊草占优势和羊草退化的两个生态状态,依据演替顺序,第一个生态状态包括3个植物群丛,分别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羊草+寸草苔、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群落,面积占77%;第二个生态状态只有糙隐子草+寸草苔1个群丛,面积占21%.说明该区草地退化状态不是很明显,通过一定的恢复措施可较易转换为羊草占优势的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用比较样地的方法调查不同生态环境类型对羊草,大针茅,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狗娃花,糙隐子草5个植物种群各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高度,干重,生殖枝(干重)/非生殖枝(干重),冠幅,叶片大小,花序长短等性状随生态环境类型的不同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总体来说,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植物种群各性状特征相对较优,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水土流失地区相对较劣,但是,这三种生态环境类型都没有使植株大小和生殖枝一营养枝比较等性状保持最优配置,均不能充分发挥株丛和枝条的生长和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轮割制度对内蒙古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试验设计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建群种的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不同轮割制度对割草场产量、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一年割2次的利用方式在短期内生物量收获较大,但这种状态较难持续;完全围封不利用也不利于草场恢复;一年割1次的适度刈割制度在当地较为合理,但是连年刈割会导致草场营养贫瘠,植物补偿现象减弱.越高频刈割对大针茅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越严重,产量明显减少,重要值下降,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种群则相反;随刈割频度的增高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上升,丛生禾草下降,二者明显互补.刈割对土壤和植物的N素质量分数影响最明显,连续刈割3年的土壤有效N质量分数较对照区降低18.62%,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效p,K质量分数也分别下降8.79%和1.93%.  相似文献   

13.
羊草群落不同优势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和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日动态都呈峰值明显的双峰型曲线,黄囊苔草光能利用效率的日动态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高大禾草;四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都呈单峰型曲线,但日变化韵律和峰值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异.四种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日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黄囊苔草和大针茅的光能利用效率都与气孔阻力、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黄囊苔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阻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阻力、叶面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退化草原围封恢复过程中草场质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十年研究结果表明,围封后,草场的总产量在第二年即可基本上恢复到与当地的大气降水相互平衡的水平,但其中的草群类型和各种植物生物量的消长变化则是相对缓慢、逐渐进行的。草场质量的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羊草、大针茅、冰草等禾本科优质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而菊科、蔷薇科和其他杂类草等饲用价值较低的牧草的比重逐年下降,草场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放牧干扰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9年在中国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研究了放牧对土壤生境,植物种群,生活型,群落结构和生物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PH逐渐增加,特别是重度放牧后,增加显著,但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却随放扩强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重度放牧阶段,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比轻度放牧阶段分别下降了22.3%和43.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羊草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干物质和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在干物质方面的配置为:根>茎=叶>果实;C元素在单草植株的各个部位均匀分配,N元素的配置表现为:叶>果>根=茎;P元素的配置表现为:果>叶>根=茎,粗灰分表现为:根=叶>果>茎.营养元素的配置在克氏针茅、大针茅、羊草三个群系类型之间,无论是什么部位都无显著差异,而这三个群系类型都与贝加尔针茅类型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茎和叶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牧后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天然草地;2)中度放牧样地的地下生物量与天然草地相差不大,群落水平的地下生物量最高;3)放牧样地受到破坏后围封,个体植株较天然草地小,但生物量略高于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18.
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糙隐子草占优势的退化草地进行氮素添加实验(添加梯度为0,30,50,80 g·m-2),以研究在退化草地中糙隐子草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糙隐子草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没有显著变化,根系直径和根系体积在50 g·m-2的处理情况下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0,30,80 g·m-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退化样地中土壤氮素的适量增加会显著促进优势种糙隐子草根系的增粗生长,而对根系增长生长没有影响,且氮素对于糙隐子草根系的影响存在阈值。糙隐子草根系的长度、直径、表面积、体积与氮素添加量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