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是临床乙肝诊断、分型、健康体检及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该试验方法在保持其特异性、敏感性的基础上,由原来的二步法改进为快速一步法。具有方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酶标板条可折用(最小可折一孔),既适用于大医院,防疫站的大标本量检测,又适宜于小单位少人份检测而不浪费试剂的特点。使其能迅速普及到中心卫生院一级基层单位。目前,某些单位又将原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16例孕妇母婴阻断后婴儿一岁时,采集静脉血,用MEIA法与ELISA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6例婴儿静脉血ELISA法检测结果为:抗-HBs(+)比例为72.4%,用MEIA法检测:抗-HBs(+)比例为73.3%;两种方法检测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很高,母亲及婴儿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调查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现状,加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及正确对待乙型肝炎携带者,为加强高校进行乙肝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乙肝知识认知行为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该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对乙肝预防方面的认知薄弱,对新生儿接种疫苗的时间这一条目回答的正确率仅39.93%;对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有64.93%的学生同意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组间比较,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籍贯的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方面,大学生期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信息、知识讲座以及报纸。学校应该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了解,正确对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该科14年来782例乙型肝炎血清检测五项标记物(血清-HBV)感染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本组(782例)人员的五项标记物的感受率和性别年龄分布及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与国内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作定性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DNA定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在66.7%以上,临床意义的乙肝恢复模式对肝细胞依然有很大的损害.[结论]长期HBV感染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诱因之一,对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6.
<正> 现将门诊HBSAg[1]单项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试验,其结 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经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单项阳性患者。1.2 方法 ELISA试剂操作及结果判断分别按试  相似文献   

7.
红、白细胞在-35℃反复冻融后查乙肝(HBV)五项血清学指标,为预防成分输血后肝炎的发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整群抽样调查,门诊疑为乙肝患者全血80份。经EDTA—K抗凝后,用白明胶提取分离得纯白细胞,再经-35℃反复冻融三次,采用ELISA法检验HBV五项血清学指标,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了解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对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26名,分别在科普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科普教育前后,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7.87%和81.78%;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3%和85.73%;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积极态度分别为45.18%和6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科普教育前,32.51%的大学生做过乙肝相关检查,67.30%的大学生接种了乙肝疫苗,科普教育后,做过乙肝相关检查及接种了乙肝疫苗人数比例为81.20%和92.48%。大学生乙肝防控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广播、网络,希望获得的途径为医务人员和专题讲座。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乙肝防控知识水平,促使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形成积极的态度,提高大学生乙肝筛查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对预防控制乙肝在校园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乙肝两对半     
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的抗体可以简单的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所以检测澳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但仅仅检测一种抗体还无法完全判断出乙肝病毒目前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和乙肝相关的抗原和抗体全部检测出来,这就是:乙肝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乙肝提出建议.方法:调查近五年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对乙肝的认识不足.结论:大学生对乙肝的预防意识有待加强,学校要加大乙肝防治的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DNA与乙肝5项指标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并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乙肝5项指标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小三阳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拷贝数均低于大三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比较结果表明,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达91.92%,平均拷贝数为6.83×106拷贝/ml。结论:乙肝5项指标全部阴性及仅HBsAb阳性者仍有HBV-DNA检出阳性病例,因此在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DNA与乙肝5项指标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并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乙肝5项指标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小三阳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拷贝数均低于大三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比较结果表明,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达91.92%,平均拷贝数为6.83×106拷贝/ml.结论:乙肝5项指标全部阴性及仅HBsAb阳性者仍有HBV-DNA检出阳性病例,因此在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开展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保山契丹后裔人群发放统一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其生活习惯,并采集静脉血5 m 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同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结果:325名契丹后裔中有10例HBs Ag阳性,阳性率为3.07%,其中感染者均为男性。经单因素分析,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家庭年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牙具、剃须刀(P=0.061)和文化程度(P=0.093)差异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P0.05),而家庭年收入高为HBV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应该加强对契丹后裔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免疫预防措施,普及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在我国其感染率为60%左右,病毒携带率(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左右,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我国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又恰恰是儿童,因而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我市从九十年代初就按国家规定实行了孩子一出生就注射乙肝疫苗的措施,为观察其成效,我室于1997年9月一12月对黑河市某四所小学1638名学生进行了乙肝系列检测。我室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当前最灵敏的放射免疫分析法,使用的试剂…  相似文献   

15.
血清叶酸浓度在乙肝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150例各型乙型肝炎的血清叶酸浓度,结果显示:血清叶酸浓度随着肝功损害的轻重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故血清叶酸浓度的测定有助于各型乙肝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及环氧合酶-2(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2例慢性乙肝患者行穿刺活检时乙型肝炎病毒ccc DNA为阳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11例ccc DNA为阴性的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CD34的表达水平,Wer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上述因子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稳定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G2-X)细胞中COX-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GE2表达水平和不同浓度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作用后PGE2水平.结果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P0.01).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早期癌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进展期癌症组织,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组织(P0.01);COX-2阳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织(P0.01);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阳性表达组织(P0.01),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COX-2阴性表达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人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呈正相关.HepG2-X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HepG2细胞,并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水平明显增加;与HepG2细胞相比,塞来昔布对HepG2-X细胞分泌PGE2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了癌组织微血管生成;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过COX-2/PEG2信号通路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项面向未来的修炼--评读《第五项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圣吉在力作《第五项修炼》(以下简称《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是由缺乏系统认识所形成的。首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一个未来的组织要有这样五种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对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而言,整合这五项修炼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以防止其互不相干或分裂而成为一体的理论和实务。那么为什么要“第五项修炼”呢?彼得·圣吉在第一部提…  相似文献   

18.
<正>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即二对半)的检测已成为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我科于1993年4月—1994年4月一年内,对456例门诊病人的乙肝进行“二对半”的检测.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均为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而检测的,大多为机关职工及家属小孩,也有少数为其它单位的工人、干部、教师及学生等  相似文献   

19.
对人体中一个新的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HBsAg Binding Protein)进行了组成和结构分析.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脑、肝、前列腺、肌肉、胃以及睾丸等组织的SBP的表达情况,并利用ELISA方法测定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乙肝康复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中SBP的含量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BP存在于包括肝组织在内的多种组织中.ELISA结果表明,慢性乙肝病人、乙肝康复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中SB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推测SBP可能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易感及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提出了以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与团体学习五项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修炼,这五项修炼引发我们对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与个人性格的思考,通过个人和组织的思想变革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