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签新闻     
董玉洁 《世界知识》2011,(12):12-12
新事新言"令我失望的是,我一张门票都没有得到,但是我会继续试一试……如果实在抽不中,我会考虑竞选连任。"——伦敦奥运会门票购买的首轮抽签结果已经公布,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6月1日对媒体透露,他和数百万人一样,也参与到网上购买门票的行列中,不过却没有中签,但他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在网上申请。  相似文献   

2.
伦敦奥运会于8月13日闭幕,之后伦敦奥组委忙起了奥运物品和奥运临时场馆的"清仓大处理",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临时扮演起"促销员"的角色,向将举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巴西积极兜售。鲍里斯·约翰逊第一次与奥运会"结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上,约翰逊金黄色的长发乱成一团,衣扣不整,手插腰包,走姿懒散。这样的英国市长形象,大挫中国人对西方绅士的认知,纷纷骂其"不尊重"中国。英国人也有附和者:"像一个衣冠不整的酒鬼"、"需要一个形象顾问"、之后运临时长鲍里"的  相似文献   

3.
曹劼 《世界博览》2011,(6):24-25
这场体育盛会至少将亏损71亿英镑2012年的奥运会,将是一届纪念英国金融危机的奥运会。最近有关伦敦奥运会准备工作的新闻不断,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的一条"伦敦建设奥运游泳馆泳道短了5厘米,500万英镑修建费打水漂"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8,(3):77-77
为了治理伦敦的空气污染,继2008年实行"低排放区域"政策后,伦敦市长办公室决定于2019年4月8日起在伦敦市中心实施"超低排放区域"政策,代替此前的征收汽车尾气税。伦敦的空气污染在欧洲发达城市中属于比较严重。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雾霾事件,造成了大约1.2万人死亡。1956年伦敦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开始着手治理空气污染。根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每年约有4万人因空气污染而加速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投入紧缩、就业不利、转播费下降英国希望能用奥运拯救经济,但最终成效如何,就算等到奥运会闭幕也很难拿出一本明细账。对于伦敦而言,2012年奥运会已经是这里第3次承办奥运会了。但和1908年和1948年相比,201 2年却是英国人第一次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举办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事。英国人热爱体育,对"伦敦版"奥运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而对于英国当局的策划安排,好则喜,劣则骂。伴随着7月奥林匹亚圣火一步步被火炬手们传递接近伦敦斯特拉福德主体育场,全国人的心绪都被卷进了今夏的五环文化热潮。  相似文献   

6.
曹劼 《世界博览》2012,(14):45-47
英国希望能用奥运拯救经济,但最终成效如何,就算等到奥运会闭幕也很难拿出一本明细账。 对于伦敦而言,2012年奥运会已经是这里第3次承办奥运会了。但和1908年和1948年相比,2012年却是英国人第一次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举办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事。  相似文献   

7.
英国希望能用奥运拯救经济,但最终成效如何,就算等到奥运会闭幕也很难拿出一本明细账。 对于伦敦而言,2012年奥运会已经是这里第3次承办奥运会了。但和1908年和1948年相比,2012年却是英国人第一次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举办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事。  相似文献   

8.
王众 《世界博览》2012,(15):20-20
W世界博览 C 陈德樑 W 世界博览:英国民众对政府的一系列奥运准备工作,持怎样的态度? C 陈德棵:7年前,伦敦赢得了2012奥运会的举办权,很多英国人并不感到荣耀和激动。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多了一场以伦敦城为中心的活动而已。但近几年。英国奥组委一直致力于向民众宣传这样的理念——奥运会是一场涉及全国和全世界的盛会,而不仅是一次举办在伦敦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赵萌 《世界博览》2012,(8):32-36
为什么要进入TOP在奥林匹克的大舞台上,一些公司蜂拥而上,竞逐"烧钱运动",因为这是大公司彰显名望和实力的标志之一。避孕套品牌杜蕾斯将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向超过1万名的参赛运动员发放免费避孕套,但这家全球销量第一、隶属于英国利洁时集团的著名公司做这件事时非常小心,甚至不敢吹嘘自己和奥运有  相似文献   

10.
晓洲 《今日科技》2008,(9):48-50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球知名企业的奥运营销案例备受关注。全球企业又“盯”上了4年后将在伦敦举行的奥运盛事。一些浙江企业当然也不会错失商机,纷纷开始新一轮的奥运营销,它们的目标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12,(8):56-57
<正>2012年7月28日到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力的较量,其中少不了科技的角逐。在伦敦夏季奥运会上,自然也有科技的身影。那么,今年的奥运会有哪些科技创新呢?个性化鞋垫英国一家公司为伦敦奥运选手提供个性化鞋垫,以便更好地进行训练。该公司的研究人员综合他人的研究发现,人体并非绝对的对称,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两条腿"长短不一"可能更容易受伤,因此,他们研发可调节身体平衡的鞋垫。奥运选手定制这  相似文献   

12.
杨芳 《世界知识》2012,(5):60-61
首相卡梅伦在新年祝辞中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将给英国提供舞台,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一年,英国看着世界,世界看着英国。"2012年,对于英国来说,可谓是个大年。1月2日,首相卡梅伦在新年祝辞中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将给英国提供舞台,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一年,英国看着世界,世界看着英国。"卡梅伦说:"我们必须加油!"彰显联合政府办好伦敦奥运的决心,更凸现其对于成功奥运的期盼。的确,无论是对低迷的英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曹劼 《世界博览》2012,(16):16-18
正奥运赛事过半,英国纷乱不断目前看来,伦敦奥运会的商业效应并不明显,官方打错了如意算盘。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场内不断有好手刷新记录,而在场外,伦敦并没有出现早前预想的"全城熙攘"的繁荣景象。此外,禁赛、造假等从赛场上传来的消息,再次跨过奥运本身,让国与国之间互不信任的老问题披上了伦敦奥运  相似文献   

14.
高君扬 《世界知识》2012,(16):58-59
当约翰·马克在1948年夏天的那个炎热傍晚点燃圣火时,他也许并不会意识到,圣火在伦敦的下一次燃起将要等待漫长的64年。从温布利球场到"伦敦碗",从战后的获胜者再到欧洲的"边缘人",英帝国经历几度起伏。作为"没落的贵族",伦敦奥运呈现的不只是赛场上的激情洋溢,似乎也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样情结。英国与德国:结一对欢喜冤家比起近邻英国、法国在主办奥运会上的无限风光,德国在负责组织、筹办奥运会方面的经历真可谓一波三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以后,世界各大国都把筹办奥运会作为彰显国力的绝好  相似文献   

15.
徐媛 《青年科学》2008,(10):42-4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门票印制总量突破1000万张。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防范假冒门票鱼目混珠呢?北京奥运会门票的设计、印刷集成了电子和物理等多重防伪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在英国,政治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有意思的是,在奥运会期间表现突出的政治家都不是中央的而是地方的,比如,伦敦市长、保守党人鲍里斯·约翰逊。他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风头胜过了首相戴维·卡梅伦和副首相尼克·克莱格。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一些海外媒体提出疑问: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会否像其他一些奥运会举办国一样,陷入“奥运后萧条”的怪圈?对此,两会代表、委员给出的答案一致且肯定——“不会”。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也明确表示:今年是北京的奥运之年,相信奥运会的举办一定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8.
翟崑 《世界知识》2008,(10):64-64
民声 4月中旬,我到新加坡开会,仍念念不忘奥运火炬在亚洲的传递。酒店房间里的电视里,西方媒体仍在喋喋不休。但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新加坡学者和民众,则对奥运火炬在伦敦和巴黎的遭遇给予同情,对一些人的顽固思维方式表示小屑。翻阅当日的新加坡《海峡时报》,发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说如果201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也遭抵制,新加坡人估计也会像中国人一样愤怒反击。  相似文献   

19.
袁利宏 《世界知识》2012,(21):60-61
看足球时,人们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足联中却有四个席位——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在足球盛事世界杯比赛中,这同出一国的四支球队不但互不相干,而且彼此竞争甚至相互敌对.而在奥运会足球赛中,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参赛国只能派一支球队代表参赛,从1960年以来却从未有一支"英国国奥队"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因为四个足总都认为,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会使它们各自丧失独立性.今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作为东道主自动获得足球参赛资格,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方还是不同意联合组队,仅仅表示不反对各自球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这让人不禁要问:现代足球诞生于英国,在英国成长壮大,并由英国人在大英帝国的扩张中传播到全世界,但为什么英国本土的四个球队却如此扦格、在乎各自的独立性,居然在本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也难以联合组建一支"英国国奥队"?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经济与环境的研究视角,分析2011年伦敦奥运会场馆建设布局的经济学特征,探究其建设布局的经济学理念,以期为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提供借鉴.在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研究伦敦奥运会场馆建设布局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永久性场馆与临时场馆的组合是伦敦奥组委与英国政府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奥运规划中实施的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新的理念;以国土面积、普通人口、运动人口、场馆赛后使用率、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为依据,场馆的规划与建造展示了绿色、节省、实用的优势;"永续发展"以及后奥运的"遗产管理"概念的关注与认可,充分验证了伦敦奥组委"让奥运会留下一份厚重的遗产"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