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甄鹏 《世界知识》2011,(12):38-39
5月26日,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塔迪奇突然宣布: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前南刑庭)通缉的战犯嫌疑人、波黑塞族前军事领导人姆拉迪奇被捕。5月31日,姆拉迪奇被引渡至荷兰海牙。6月3日,姆拉迪奇首次出庭,对自己的指控一概予以否认。姆拉迪奇,这位波黑战争中的风云人物,"消失"了多年之后,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7月11日,海牙国际法庭正式发出国际通缉令,要求逮捕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海牙国际法庭,即联合国审判前南地区战争罪行法庭,它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93  相似文献   

3.
正3月24日,在科索沃战争爆发17周年的日子,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前南刑庭)做出判决,认定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的"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战争罪"等十项罪名成立,判处其40年监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又一次将20多年前的波黑战争的是是非非摆到了世人面前。对于一头白发、70岁的卡拉季奇来说,悲剧起源于波黑战争——从1992年到1995年,波黑在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过程中,塞族、克族和穆族三方矛盾激化,在外部  相似文献   

4.
1995年至今,负责审判前南地区战犯的海牙国际法庭两次指控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犯有战争罪”。按照去年12月签署的代顿协议,凡“战争罪嫌疑犯”都不能继续担任公职,也不能参加波黑将于今年9月14日举行的大选。代顿协议签署后的半年多来,围绕着卡拉季奇的交权问题,波黑塞族与西方大国争吵不休,渡黑内部“强硬派”与“温和派”之间也为此发  相似文献   

5.
<正>5月28日清晨,科索沃警方以打击贪污腐败和有组织犯罪为名,在塞尔维亚族聚居地北米特罗维察展开"执法行动",逮捕并扣押塞族、波黑公民及俄罗斯公民等20余人,造成多名警察、记者和联合国官员受伤。该事件引发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命令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执法行动"事件后,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6.
波黑塞族想以武力取得通向塞尔维亚的通道,为以后合并、实现“大塞尔维亚”之梦埋下伏笔;西方想以制裁压波黑塞族接受限制和削弱塞族的万斯-欧文方案。风云变幻的波黑战场上,人们翅首以待的和平钟声总是时断时续。4月17日深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广泛经济制裁的820号决议。  相似文献   

7.
外交斡旋艰难,军事威胁更难奏效——近四百维和人员成了人质,北约空袭效果堪忧; 5月25—26日,北约飞机接连三次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中打击。波黑冲突急剧升温。受到打击的塞族采取强烈报复措施,扣压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人员作为人质,要挟北约停止空袭。塞族武装的这一举动使近24000  相似文献   

8.
在波黑穆斯林政府军向塞族军队控制的萨拉热窝区发动猛烈炮击而遭到强烈反击的情况下,5月25、26两日,北约连续对波黑塞族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这是北约自1993年4月在波黑上空实施武力禁飞以来的第四次军事行动。从北约这几次行动看,除第一次发出最后通牒后未予实施空袭外,其余三次都是虎头蛇尾,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美国由第二线转到第一线,美、德都要争夺主导权,法国要突出自己的独特作用。近来,随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局势的不断恶化,西方对新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的态度趋于强硬。前一时期西方国家认为波黑境内的冲突三方,即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居民,都对波黑局势恶化负有责任,但近来态度明显转变,认为塞尔维亚族在波黑冲突中负有主要责任,并将进入波黑境内支持塞族的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武装人员称为“侵略者”,声言要使“侵略者”付出代价。制裁迅速升级为了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5月11日,欧共体12国率先决定召回驻南斯拉夫大使,并主张暂时冻  相似文献   

10.
代顿协议签署不久,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就对波黑前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等人以战犯罪发出通缉。时隔近三年,除了一些二三流角色外,重要案犯至今未有一人归案。许多人对此疑惑不解。据美国新闻媒介最近报道,美国和法国曾联手制定过一项代号为“琥珀之星”的计划,准备以突袭方式逮捕卡拉季奇。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施,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历时近四年的波黑冲突终于在1995年底通过代顿协议和巴黎正式协议而暂告终结。这场具有冷战后特点的冲突在1995年经历了几个转折性变化的阶段。回顾起来颇耐寻味。第一阶段(5-7月):北约炸塞族,发生“人质危机”一、穆斯林发动攻势。塞族反攻,北约发动空袭。5月,穆斯林军队在波黑北部、东部和中部频频向塞族发动进攻,塞族凭借军事优势,不断发动反击,特别是加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直接插手和动用武力,使局势急转直下;联合国深深卷入冲突,西欧不甘当“配角”,俄罗斯何去何从引人注目。在4月10日至11日的不到24小时之内,北约所属的美国战斗机两次袭击波黑戈拉日代周围的塞族武装阵地。波黑局势急转直下。塞族领导人扬言要对这次空袭进行报复的声音刚落,一架法国侦察机和一架英国鹞式战斗机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戈拉日代上空被塞族武装击伤和击落。与此同时,波黑塞族军队再次从南北两方攻占了戈拉日代的几乎所有战略要地,整座城市实际上已被塞族武装控制。所有情况表明,波黑局势进入了—个更加错  相似文献   

13.
大事记     
1995年9月1—15日1日北约暂停对波黑塞族的空袭。3日北约和联合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波黑塞族于4日23时前将部署在萨拉热窝周围的重型武器后撤。5日北约恢复对萨拉热窝地区塞族目标的空袭。8日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三国外长在日内瓦就波黑宪法原则达成协议。10日北约首  相似文献   

14.
与塞族同为一个民族,今日却成仇人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发生的内战已途半年,冲突的一方是穆斯林及其盟友克罗地亚族,另一方是塞尔维亚族。波黑的穆斯林占全境人口的417%,克罗地亚族占17.3%,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1,(15):8-8
被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通缉的克罗地亚塞族前领导人戈兰·哈季奇7月20日在塞尔维亚境内被捕。哈季奇是最后一名在逃的前南战犯。  相似文献   

16.
近几天,波黑局势风云突变,塞族对波黑东部的穆斯林飞地即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发动凌厉攻势,7月11日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16日开始猛烈进攻泽帕,眼下,戈拉日代也面临战争。对此,联合国和西方大国一时茫然无策。波黑形势又面临着一次重大转折。人们不禁要问,塞族为什么会有这次行动?  相似文献   

17.
进入5月下旬,波黑局势急剧恶化。北约空袭塞族军事目标,本想起到威慑作用,不料适得其反,塞族扣押近4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作为人质,一时西方舆论大哗。联合国维和部队陷入困境,不仅不能履行应有的维和任务,连自身安全都成了问题。在此情况下,法国总理阿兰·朱  相似文献   

18.
塞族全民公决拒绝万斯一欧文计划后,波黑局势十分险恶。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在波黑设立安全区的836号决议,并授权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这些地区遭到袭击时可使用武力,还准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维持和平部队。这是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为避免波黑局势全面失控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应急措施。波黑塞族表示欢迎,穆斯林最初表  相似文献   

19.
联盟总理帕尼奇说:“我愿迎战!”他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着“实力相当”的斗争。前南斯拉夫分裂后,于4月宣布独立的南斯拉夫联盟(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情况况一直是国际新闻媒介报道的重点之一。这不仅因为西方一直认为南斯拉夫联盟(简称南联盟)实际上是由共产党掌权的,认为它支持波黑的塞族,致使波黑内战难以止息,而且还因为南斯  相似文献   

20.
大事记     
2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 F-16战斗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就此奉命向美国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4日,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对美此举表示最强烈抗议。联合国和波黑塞族领导人就塞族武装的重武器将置于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之下问题达成协议。3日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和俄罗斯三方在莫斯科达成停火协议。斯洛伐克民族议会主席加什帕罗维奇和总理梅恰尔签署斯洛伐克宪法。宪法自即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