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很多总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在别离诗词的意象群中,酒,也是诗人的一种抒情言怀、蕴蓄离思的媒介,也是诗人离别愁真情流露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在几天前的诗句积累复习中,我遇到一道这样的题目:中国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李白就有“斗酒诗三千”的说法。写出下列诗人与酒关系的诗句各一句。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杜牧:范仲淹:在这里我没有给学生现成的诗句,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味、感受古典文学的精髓,进而升华情感,培养美好人格。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因此诗中经常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失意的时候饮酒,是为了自我麻醉;得意的时候饮酒,是为了神采更加飞扬;邀朋会友的时…  相似文献   

3.
酿酒起于何时,史书尚无确切记载,据说是夏禹的臣子仪狄发明了酿酒,酒就流传下来。有了酒就有了装酒具,饮酒具,就有了酒文字,就有了饮酒人,贪杯好饮,就有了酒令、酒歌、酒诗、酒词,也就有了酒文学。历史上著名的饮酒歌、饮酒诗、饮酒词层出不穷。从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到李太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许多能够揭示出普通人心理,并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诗句。这 些诗句在题材上主要有四类:揭示有关世态人情方面的社会心理;表达战乱时期苦难百姓的心理;抒发 游子情怀及离情别绪;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渐衰。在艺术手法上则具有口语化倾向和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而杜诗能够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原因,在于诗人所经历的战乱、漂泊生活及其真挚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5.
李调元辑《全五代诗》百卷,首次对五代诗歌进行了断代的整理辑录。但该书收录的诗人中,有些则属于唐人或宋人,明显超出了"五代诗"的断限范畴。通过对该书误收的十八位唐代诗人和四位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进行考察,就其选目失误作出全面的辨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酒作为诗的意象,可以创造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主题;但是作为饮品,却具有另一种魔力,它可以使诗人的情绪起伏而多变,使诗人的心态复杂而幽微。以诗歌作品为依据探究酒与诗人心灵的关系,可以粗略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酒是诗人心灵的催化剂,酒是诗人心灵的还原剂,酒是诗人心灵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7.
酒在《诗经》"二雅"及清华简《耆夜》的宴飨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一种媒介,沟通神人、君臣、宾主,是贯串宴飨礼的纽带。酒是宴飨礼的中介物,也是宴飨诗的关键意象,它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酒是宗族血缘网络的纽带,也是祭祀祖先神灵的媒介。周人重德,在对酒的态度上重视酒德。周人饮酒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德是礼的内化,酒德是周人对酒的态度的表现。周人不杜绝饮酒,但反对纵酒失德。从某种程度上说,宴飨诗是周人礼乐制度嬗变的镜子。《耆夜》展现了宴飨礼典尤其是赋诗的具体过程,反映了周公的"无逸"思想,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五陵"是西汉统治者在关中设立的五个陵邑,两汉时期地位特殊。"五陵"诗是唐代诗人感受"五陵"的沧桑变迁而书写的诗篇,在唐代的不同时期,诗歌呈现不同的风貌,各有侧重。然而,在"五陵"景色的描写中寄寓文人惆怅,在"五陵"王气的追述中展现爱国情怀,在"五陵"往事的回望中抒发人生思考,是唐代"五陵"诗基本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刘灵昕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43-44,47
李白是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世代相传,经受住了时间大浪的洗淘,流传至今。李白的诗中常常看到"酒"的影子,以酒抒情、借酒言志是李白诗歌的独特情趣,《将进酒》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李白雄浑的诗风。  相似文献   

10.
一文人好酒,自古皆然;酒后作诗亦极普遍。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酒具有镇静麻醉作用。在古人眼里酒是解忧扫愁的良方,因此在产生离愁别恨、羁旅行役、壮志难酬等优惠情惊时,他们总用酒来麻醉自己求得解脱。曹操就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唐人翁统也说“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①二是酒有刺激大脑,活跃思维的作用。诗人饮酒后大量的美感经籍和潜意识被调动起来,感情充沛,思如泉涌,想象奇特能写出优美的篇章来。李白“斗酒诗百篇”,苏武“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都说明了这一点。辛弃疾对酒特别偏嗜,他“平日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来赞誉"诗仙"李白的诗作。这位诗人就是被人们尊为"诗界圣人"的杜甫,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徒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才,可以敌国,杜甫的诗名,在该研究者的心目中,"与天际齐高,与大地一样辽阔,与春常驻,与金石并寿,可与日月并分光辉"。《登高》是该研究者读过的杜诗中最喜欢的一首,该文就该诗所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变化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有丰富寓言遗产的国家,但唐代以前的寓言,绝大部分是散文体的,诗体寓言较少,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诗人都写了寓言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兼备众体,他的寓言诗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现存杜甫的寓言诗约三十余首。这些诗,有隐喻时事的,有抨击弊政的,有愤世嫉俗的,有讽刺世态的,更多的则是托物言志之作。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与他鲜明而独特的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精神的人格极有关系。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指出:“陶渊明最和前人不同的,是把诗和酒连了起来,以酒大量写入诗中。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从此,酒与文学便发生了更密切的关系。”在唐代,伴随着对陶渊明为人的欣赏,陶渊明的志趣、价值取向不再封闭在田园里,而是向社会渗透。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诗"虽可从谶纬中寻求源头,但仅限于修辞状况;汉字离合的现象用于诗中且主导诗篇风貌,主要是在六朝时期。此时的"离合诗"充满求新求变的"试验"意味,代表着文士们的多方探索。唐代的"离合诗"创作主要集中在大历年间权德舆集团的唱和与晚唐的皮、陆唱和中,其中新制、奇制颇多,说明诗人对于汉字结构之美有了更为充分的发掘。宋代以后,社会趣味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离合诗"已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15.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纵横诗坛几十载;留下无数光辉灿烂的诗篇,最完美地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采。李白之诗,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其中,有关妇女的题材尤有特色。而这些妇女诗中,以青楼女子为描写对象的,称为妓女诗。李白的妓女诗,大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高雅主题——隐逸。能够将青楼与隐逸统一于一身,这既是李白的独特之处,又是唐代隐逸文学与青楼结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 ”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 ,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 ,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  相似文献   

17.
兰芳 《科技信息》2009,(30):I0254-I0255
张祜字"承吉",是中晚唐之交一位著名的处士诗人,他创作的乐舞诗数量在唐代诗人中为最多,诗人善用妙笔从多侧面、多角度再现了唐代乐舞文化,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考察唐代乐舞艺术的文化史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书写唐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的苦难而著称,其诗作具有"诗史"的审美价值。在杜甫的诸多诗作中,也有不少山水田园诗,虽然没有其现实主义的诗作影响大,但也具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杜甫的山水田园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本文以文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深入系统研究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的佛禅特色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似乎缺了酒就少了喜庆的氛围。然而,在推杯换盏之际,你是否知道喝酒的科学?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舂酒"的诗句。在古代,酒既是祭祀神灵时的神圣之物,也是人们思想、文化、感情和心境的观照——"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酒,是刘伶大醉以忘忧的杯中圣品;"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酒,是陶渊明闲适生活的田园  相似文献   

20.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诗,现在我们读起来有些费解,其实诗人是借用了一个科学典故,揭示了"续弦胶"神奇的配方和研制秘密,这已经引起了现代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