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适足住房权"的保护属于人权范畴的政府责任。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这正是我国政府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的责任担诺,"廉租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居民适足住房权的充分保护和实现还有待一个成熟、健全,充分体现公约所载作为人权的适足住房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的法律框架的构建,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地评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运用收入余额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住房支付能力问题.区分了由于需求和供给不足导致的4种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构建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评价模型,明确评价的基本因素——最基本生活水平标准及最基本居住水平标准,分析影响因素——家庭预算能力、家庭住房支出能力、住房供求结构.评价模型的建立,为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选择住房保障政策、确定住房保障支付水平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健 《科技信息》2009,(27):I0294-I0295
房地产市场发展到如今,商品房价早已如一骑绝尘,令许多低收入家庭甚至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自己房屋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适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保障性住房。作为身处保障性住房设计最前沿的一员,考虑到保障性住房收购价偏低的情况,结合普通商品房和动迁房的设计经验和教训,对上海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以期对今后经济合理地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薛友榕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129-130,136
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是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迫切问题。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之策。建立廉租住房制度,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对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对象、方式、标准以及资金的筹措、房源筹集进行深入探讨,需要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机制来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现象,住房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住房不仅仅是一个住处或一种财产,更是一个与社会正义和人格尊严紧密相连的人权问题.住房权的人权属性早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被许多国际和区城性人权文件加以明确规定.在宪政的视野之下,住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其相对应的义务主体便是国家.国家负有尊重、保护、促进和实现公民住房权的义务.保护公民的住房权,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题中之义,这就需要从政策、立法乃至司法等诸多方面对现有制度加以完善,以期使公民的住房权得到切实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郭斌 《科技咨询导报》2007,(32):197-197
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推出的住房改革的两项重要举措。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住房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住房这一具有保障性的公共物品,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资源配置和有效供给的观点。认为政府有责任建立和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当市场不能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时,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8.
周波 《科技信息》2010,(10):47-48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住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节节攀升的房价已经使很多人难以承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又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也致力于积极探索妥善解决住房问题之道。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居住水平还比较落后,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中国政府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路,并提出要完善保障制度,政府管理体制的确立是前提分类供应体系是核心改善和发展住房保障金融体系是保证。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可以视为我国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志。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新气象。党的"十七大"后不仅明确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还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中,加快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覆盖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德国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针对我国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现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面向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成熟经验,利用房地产市场运作过程中的理论、规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观点,结合我国的政策、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具体性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1.
廉租房法律政策既是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同时也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其价值主要在于实现社会公平。目前,我国廉租房法律政策还存在一些缺陷,诸如现有法律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也没有形成健全的廉租房法律体系。为此,必须通过针对性措施来完善我国廉租房法律政策,发挥其对房地产市场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住房按揭保证保险是一项备受争议的险种。对其性质认识的不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纠纷解决途径的不统一。我国现行的按揭住房保证保险制度因缺乏立法和理论支撑而存在法律适用的问题、强制保险与民商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问题、保险过度的问题和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2004—2011年重庆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相关数据为基础,选择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影响重庆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因素主要为居民住房需求、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与住房市场供给等3方面,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额关联度最高;鉴于此,一方面要保证保障性住房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确保保障性住房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宏观调控效果不甚理想,这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为稳定住房市场价格,实现住房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供求的基本平衡;致力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推进各类市场的协调发展;努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即: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住房作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离婚率作为婚姻稳定性的综合反映,是否会对住房价格产生影响,值得关注.基于2003年~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离婚率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 离婚率对住房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离婚率每上升一个千分点,住房价格上涨6.26%,说明离婚率攀升不仅代表婚姻市场不稳定,而且容易造成住房价格快速上升.2) 依据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分时段模型估计,结果表明2003年~2009年、2010年~2017年中国离婚率对住房价格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呈现下降(从0.130 7到0.041 8).因此以政府为主体,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仍然是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3) 中国离婚率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始终不具备空间溢出效应,即本省(邻省)离婚率对邻省(本省)住房价格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住房价格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房地产政策的户籍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住房制度改革导致了住房自有率增加。根据中国六大城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0.095%抽样数据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镇家庭住房产权的因素。表明转型中国城镇家庭住房产权选择受到了制度变迁、地区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商品房预售登记的法律属性缺乏统一认识。虽然我国的商品房预售登记在实践中对维护交易秩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登记的行政管理功能,忽略了登记的物权效力,以致于预购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将其定性为预告登记,以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看进展还不够理想,从住房的实物分配到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期间的跨度太大、代价太高、问题也太多.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了住房制度变迁四个不同阶段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并通过模型分析探究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历程演进的内在原因.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目标体系和权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效率偏好和住房制度公平偏好曲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劳动力和住房市场均衡模型,探究了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会引起房价上涨,且第三产业的效应强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房价上涨的动力.住房价格上涨是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央政府建立"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的调控措施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政府应当重点引导产业和劳动力向中小城镇流动,促进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建设以市场自我稳定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