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2.
《文史知识》1989年第10期刊载的蒋述尤同志“《说文解字》收字知多少”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对《说文解字》所收正文9353、重文1163的字数提出了疑问,认为“‘许记’的字数,即9420字为《说文解字》所收正文的数目,1280为所收重文的数目,这是可取的。”立论新异,但所据欠当,特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疒部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是我们可以从许慎所作的释义中了解到当时若干的文化信息。通过对《说文解字》“广”部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许慎时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窥测到当时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医学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考证得声之由的“河”字,未究其语源的“寄”字等三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叠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字,鲜少针对“三体叠文”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展开研究。和《说文解字》所收录的35个三体叠文相比,《康熙字典》比《说文解字》多收录了82个三体叠文。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说文》中三体叠文的收录情况,集中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三体叠文进行研究,三体叠文的结构多为品字形、横纵并列式,其表意方式与构形部件间有密切关系,构形部件不同的意义、引申义使得三体叠文在表义上体现出典型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读《说文解字》第一部叶斌东汉许叔重所作之《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千百年来被文字、训诂学者视为经典。由于此书没有详细交代编写体例,加之流传中产生的讹误、改易,使得此书有许多的“奥秘”。要充分利用此书,就必须揭开它的奥秘,这就形成了对《说文...  相似文献   

8.
宋元之际,戴侗撰《六书故》一书,保存了丰富的《说文解字》异本材料。《六书故》引用《说文解字》唐本材料共58条。对这58条唐本材料加以简要的考证和评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说文解字》的原本面貌,有助于《说文解字》及文字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说文学"在汉语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说文学"中的巅峰之作。《说文解字注》虽是一部卓越的煌煌巨制,但它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说文解字注》木部字的校勘着手,窥探《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校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重修时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有着密切的相互参照关系。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增新附字虽然不是与《说文解字》为同时代所出,但作为传世文字资料的一种,反映了唐宋时期汉字通行与使用情况。故我们将宋本《玉篇》收字及新增字部分与《说文解字》新附字进行多方面的穷尽比较,对宋本《玉篇》新增字与《说文解字》新附字的相互关系做出梳理,从而对新增字与新附字的性质、时间层次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说文解字》“心”部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认知语义学的理论,通过分析“心”部字义符的语义,从而归纳出“心”部字一般的表意类别。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它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是利用古文字资料,从《说文解字注.木部》校订《说文.木部》字形的角度来管窥《说文解字注》在字形校勘方面的成绩和缺失;而段玉裁对木部字的校勘方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补字形、删除字形、更改字形和互换字形。  相似文献   

15.
把《说文解字》衣部117个字作为一个以形旁“衣”为义类的离心性字族进行分层系联,可以得出33个义类组。衣部字内能系联的字约为总字数的84%。《说文解字》的编排确实是“同条牵属,共理相贯”:义类组内的字相互关联,排列紧密,这是段玉裁整理《说文解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义类组之间的排列也有一定的意义联系,体现一种整体的构思。另一方面,衣部字是一个横向的义类聚合,因此要把117个字安排妥帖也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耒员”、“芳”二字释义有误,“耒员”、“芳”的本义、旁义、引申义与其他音近形近率可以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精神含义。  相似文献   

18.
《冯婉贞》一文有“急逐弗失”一语,中学语文课本注“失”为“跑掉”,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康熙字典》注:“失者,错也,过也”。在其大部“失”字条又引《书泰誓》“时哉,弗可失”。《说文解字注》手部也有“尖、纵也”,“在手而逸去为失”。《康熙字典》所注尤为确当。“失”就是“错失”的意思。这在古书中例证很多。如: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采用部首编排法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考究字源。语义场理论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文章对《说文解字》中《目部》的字义进行初步探析,具体分析《目部》语义场内涵及分类。  相似文献   

20.
清代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抓住本字本义相统一的原则,而且在校改《说文解字》时也紧扣这一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校改条例有七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