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可见,建筑能耗已成为危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筑节能已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电气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圆钢成型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西方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0%,而我国建筑的能耗已逐步上升到了40%。因此,建筑节能成为当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一、建筑保温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在内的民用能耗又占总能耗的80%以上。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问题日益急迫、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的今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在内的民用能耗又占总能耗的80%以上.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问题日益急迫、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的今天,节能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近期完成二栋高层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建筑行业电气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其应用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照明节能设计是电气节能设计的两大方面。通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当前建筑节能设计的情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及其应用1.通过供配电系统的合理分布减少线损。线损是能耗的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大型写字楼、商业大厦、购物中心等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大量的动力设备、电气设备、复杂的照明系统以及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对电气功能要求比较高,由于商业场所自身的特点,其对电能的消耗量相当大,节能潜力也很大.据统计,在综合性建筑的电能消耗中,通风空调系统等占总能耗的35.6%,照明能耗占总能耗的33%.因此,建筑节能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尤其在设计阶段是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作为我国推行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电气照明进行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而以往农村建筑由于各方面原因能耗较大、节能技术应用较少,但是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农村建筑节能发展潜力较大.<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指出,农村建筑节能的重点是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要利用有限的资金,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改善农房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徐红梅 《河南科技》2006,(19):58-59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现代化建筑不断增多,在这些建筑中广泛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而空调系统不仅占有较大的投资份额,同时也是建筑耗能大户.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其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约占总能耗的15%~25%.空调能耗由三部分组成:冷热源设备能耗、末端设备能耗和辅助设备能耗.其中冷热源设备能耗约占空调能耗的50%~60%.可见,合理设计和选择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对节能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杜洁 《河南科技》2012,(15):84-85
<正>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而建筑用能在不断增长,造成对我国能源供应系统的巨大压力,因此生态可持续性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在建筑节能优先领域规定,首先从居住建筑开始,逐步到公共建筑,然后是工业建筑;地域上首先从北方采暖地区开始,然后发展到夏热冬冷过渡地区,并扩展到南方炎热地区。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造、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占了我国总能耗的30%,剩下的是建材耗能,这一部分占我国总能耗的16.7%。由此可见,降低建造和使用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首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建筑行业电气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其应用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照明节能设计是电气节能设计的两大方面。通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福利 《河南科技》2013,(7):167+202
能源危机不容忽视,建筑节能备受关注,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前无可回避的热门难题。据相关部门统计,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以上,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的研究,不仅关系到能源的节约,更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在进行房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中,必须注意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热设备的保温处理,既要强化对自控节能能力,又要从循环能源的角度来充分回收能量。本文将结合建筑节能问题展开讨论,并从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思路上给出重要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大型写字楼、商业大厦、购物中心等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大量的动力设备、电气设备、复杂的照明系统以及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对电气功能要求比较高,由于商业场所自身的特点,其对电能的消耗量相当大,节能潜力也很大。据统计,在综合性建筑的电能消耗中,通风空调系统等占总能耗的35.6%,照明能耗占总能耗的33%。因此,建筑节能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尤其在设计阶段是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耗能较大的项目,不仅生产建材要耗能,更大量的是每年经常性地使用能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然带来能耗更大的增加。我国目前房屋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这不仅会长期大量地浪费珍贵的能源,而且还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建筑能耗的节约与有效利用,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P)的建筑能耗预测与建筑节能分析模型.以天然气和电力为能耗目标,将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占地面积和居住人数等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出对能耗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并预测整个区域的能耗.另外,通过该预测模型,可以评估实施改善措施后建筑的节能潜力.实验给出了各种场景下的建筑节能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区域能耗.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而以往农村建筑由于各方面原因能耗较大、节能技术应用较少,但是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农村建筑节能发展潜力较大。《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指出,农村建筑节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危机日益显著的当今社会,节能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据的比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建筑节能可以说是节能的重点和关键。本文针对房屋建筑节能施工的特点,对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依据建筑节能气候划分,河南省属于寒冷微热地区.寒冷微热地区,夏季如何阻止热量由室外向室内传递,冬季围护构件散热是建筑节能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围护构件中屋顶耗热量占7%~8%,墙体占23%~34%,窗占23%~25%,地面占2%.该文按照“先进节能技术的整合,打造高端环保节能环境”的设计理念,通过农庄工程项目的调研,较为合理地对降低建筑能耗的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外墙、屋顶和窗户的建筑节能设计,提出针对寒冷微热地区的外围护结构节能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行研究,从建筑的墙体、屋顶等围护结构及门窗、楼地面等内部结构改造提出行之有效的节能改造技术,使既有建筑节能技术系统化、节能构件产品标准化,并使其得以工业化规模化推广,从而加快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进程,通过提高既有建筑的节能效率,达到降低建筑能耗、增强舒适性,以实现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节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建筑行业,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建筑电气对现代化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既要考虑满足用电的负荷需要,满足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要增强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化。同时,随着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相关标准也纷纷出台,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并且在一些地区已经付诸实践。本文就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