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科技》2008,(11):20-21
为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工作,10月14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省份,安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将安徽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的议案。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由来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此举标志着安徽省力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08,(11):F0002-F0002
10月17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隆重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发展经验,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09,(12):26-27
本刊讯 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200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区内成果更亮、省内带动更强、全国影响更大。基于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委将安徽确定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批3个试点省份之一,并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列入试点工作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决策,力求通过体制机制的突破,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部际协调小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国家推进层面。2011年7月,经国务  相似文献   

6.
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安徽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决不能局限于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安徽区域特点和战略布局,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015年起,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包括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内的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迎来重大税收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试验区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中关村推广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4项税收试点政策分别是:一是给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可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0,(7):108-108
近日。安徽省下达2010年自主创新资金4亿元,专项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09年合芜蚌试验区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以后,安徽省自主创新资金已增至7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建设,2亿元用于全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1亿元仍固定投人到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中。  相似文献   

9.
《安徽科技》2008,(11):46-47
开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发改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年初开始即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起草工作。下一步,省发改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同绕创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应该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指示精神,为推进自主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通过体制机制的突破,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为中西部地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创造和积累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10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省及合芜蚌三市按照“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原则,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着力探索建立推进试验区建设的五大机制.打造安徽创新崛起的先导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2,(4):26-26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正式公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入选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合芜蚌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结构是空间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内容,综合揭示城市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引入受教育水平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方式3个影响因素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应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经济关系分析中,测算出合肥、蚌埠、芜湖城市间基于引力的经济关联性,划分了3个城市的合理辐射范围,证明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合肥发展服务业,芜湖东向发展和蚌埠巩固交通、培育品牌优势的发展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其空间位置和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合理构建三地知识溢出模式推动试验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应构建以层级模式为主结合传染模式的知识溢出模式,并提出加强知识溢出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08,(11):4-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今年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构筑经济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0,(5):26
本刊讯5月10日下午,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今年以来全省自主创新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就更大力度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试验区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8.
一、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概况截至2011年底,安徽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17家,其中2011年新认定企业429家。其中,合肥531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2.8%;芜湖309家,占19.1%;蚌埠100家,占6.2%。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4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8.1%。合芜蚌试验区内亿元以上企业数共355家,占全省的56.9%;10亿元以上企业数共55家,占全省的64.7%(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在科技实力方面有优势,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两年前的初春时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这句话,为安徽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部崛起指明了方向,也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启了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智源 《安徽科技》2009,(12):32-33
总体上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知识产权协调力度不够,没有制定区域性的知识产权战略,申请专利和其它知识产权保护也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就合肥市企业现状来看,即使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其对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意识也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