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黑客”这两个宇,也许有的人对“黑客”感到神秘莫测,也许有的人在网上遭遇过“黑客”。不管怎么说,“黑客”这个词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要和大家谈谈“黑客”,看看“黑客”的世界。一说到“黑客”,大家可能会认为他们是一些电脑高手、网络天才,只要他们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窥视别人的电脑中的秘密、修改别人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在现代社会中,不少家长都非常注重子女的早期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中心人物,家庭成员,过分关心他的存在。对他们的需求有求必应。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智力投资,拜师学艺,培养孩子写字,画画等,使孩子能有一技之长。然而,已由于独生子女的“独”,使更多的家长过分迁就,溺爱孩子,使幼儿容易形成的自私,任性,依赖,胆小怕事等心理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忍让精神和配合意识,更谈不到助人为乐。在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有别人。这样的一类幼儿聚一起谁会关心谁、谁能忍让谁?都要“我”为中心。如新玩具“我”要先玩,好吃的“我”要先尝,所有的小朋友所“我”的指挥。否则就哭就骂,就打就闹。决不吃点亏。  相似文献   

3.
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有些学生形成了对他人的严重依赖心理。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父母的照顾下成长,没有得到过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不仅在生活E依赖父母,什么活也不干,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在处理问题方面也对父母形成了依赖,当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时,他们不能自己解决,而要求助于父母,让父母帮他们处理危机,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中同样有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能自己动脑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遇到困难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如果得不到支持,就会茫然失措,不知该怎么办。然而,学习更多地是—个自主的过程,学生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4.
刘菊 《奇闻怪事》2008,(6):17-1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句孔子认为人应该终身奉行的话,其实也就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同理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认为,从“绿色政党”的语言和政治操纵里已看到,一个新的纳粹法西斯政党正在台湾岛上加速形成。他们敢于做一切邪恶之事,因为莫须有的仇恨观念,已在他们要替别人洗脑时先洗了自己的脑,从而使得他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可在仇恨之念下被自我合理化。作者说:“这也是我对台湾充满了悲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有些儿童由于和猫生活在一起,他们得哮喘病的机率很小。一组免疫学家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原因,答案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人们最初认为卫生和清洁可能是猫能防止儿童得哮喘病的原因。这一假说认为,缺乏早期对细菌和过敏源的接触会造成成人的免疫系统中由“th1”细胞调节的分支机能紊乱,同时引起“th2”细胞调节的另一分支机能过分反应,从而最终导致流鼻涕、打喷  相似文献   

7.
读者圆桌     
杨瑶 《世界博览》2009,(23):3-3
看《世界博览》,总有收获和感动。贵刊第21期《大都市里的拾荒人》一文,就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让我眼前一亮,感慨万千。文中向读者呈现了生活在西方国家都市里一个“另类”的群体,他们并不贫穷,不是衣食无着的人,但他们却甘愿过“下等人”的生活,做“拣食族”。他们的想法很朴素:看不惯别人的暴殄天物。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在给那些习惯浪费的人做出表率,是反讽,是无声的抗议。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做研究工作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必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只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弱点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是因为,一项研究工作往往很多人都在做,而一旦达到了高峰,很快就会停滞在那里。这个时候要做,就要针对别人的弱点,开创新的路子,打开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今天,成绩一贯优秀的女生李XX,仅仅因为一次月考成绩没有达到85分就否定了自己一贯的成绩,认为自己没有前途了。而另一位同样成绩优秀的男生颜X过分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交往中格外谨慎,生怕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却反而适得其反,被同学称为“女生”,看得出他精神格外痛苦。其实仔细观察一下,班里好多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倒不如成绩差的同学。  相似文献   

10.
罗卡 《世界博览》2009,(4):80-81
现在的中国,我认为存在着一个“文明化”的过程。公交车上,一位学生起身给老人让座,别人认为他“很有礼貌”;超市的收银台旁,你推着购物车安静地排在队伍后面,你“很文明”;很多人指责那些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素质”;你被踩了一脚,却没有人向你道歉,你对此耿耿于怀。许多人动不动就把“文明”、“素质”这样的词挂在嘴边,却很少会想到这些词背后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我只是太在意项目了,有些偏执,如同有些旅游者背着馒头周游世界。”这是引自《在中国做咨询》中的一句话,也是我决定为本书写点东西的缘由。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如同往常看新书一样,只是先翻了翻目录,随后便翻起一页读了起来,正巧这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由的思想仿佛被抽空了一样,只留下了两个字“职业”。没错,这是咨询的职业,甚至被很多人神话或者虚幻的职业,人们总是习惯的给他们冠上一个名字“顾问”。他们在别人眼中总带有一丝神秘,他们好  相似文献   

12.
正“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拥有正面的信念,一切就会顺利。”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存在于周围人的羡慕、敬佩和高度期待中,他们每次也自然不会掉链子。你有没有常听到父母或周围人说:怎么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可笑的是,你每次也都没有“掉链子”。罗森塔尔实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到一所乡村小学,他从一到六年  相似文献   

13.
商务交往中说“不”,要分场合和条件,还要有艺术性,否则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老说“不”的人会被认为难以交往,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讲这可能直接导致商机的丢失;但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就要干脆明了地说“不”。有时说“不”反而会受到尊重,引起对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鸣惊人 回溯宁最“忌讳”别人说“一群洋博士指手划脚,清谈误国”,因此他和同仁们将“埋头苦干”和“低调”作为亚信的重要原则。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就有了“五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标题。 “起初我们只有6个人,而现在已有近400名员工。的确有些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5.
生、长、壮、老、亡是生命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死亡怀有神秘感,对葬礼很重视。世界各民族的葬礼形式因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不同而各异,仅在非洲就有笑葬、洞葬、天葬等多种形式。我在马达加斯加工作时,看到过他们的“笑葬”。马达加斯加人对老年人特别尊重。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年岁越大,智慧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6.
又是教学质量调查。我很担心班上几个粗心的“小家伙”,他们每次考试总要在答卷上留下几处因粗心而导致的后悔。为此,每次班平均分总要比预期的相差一分。因为这次质量调查很重要,可不能再让他们“魂”不在身上了。估计到这次考试肯定会考到本学期刚教过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或全称,若再让他们粗心,失分就大了。得想个法子让他们答卷时做得认真仔细一些。  相似文献   

17.
罗卡 《世界博览》2009,(8):80-81
品味到底是个人追求还是做给别人看的?“品味”一词到了中国就意味着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3,(21):10-10
有“土豪”朋友合理划算。跨国公司很清楚这一点。 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他们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但没人喜欢他们。他们似乎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但他们难觅行踪,回避媒体。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倒门也因品位差而遭鄙视、嘲笑和抨击。他们就是“土豪”——“土”意味着土气或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教育其实离不开三个字。 一、第一个字:夸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词。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他会用好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了错事会觉得不是自己该做的,因而会有改正的想法。如果他自觉是被所有的人认为是无药可救的人,做了错事就会觉得无所谓,觉得错事是自己该做的,此时教师的任何教导和批评都是无效的。因而教育学生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他(她)不是坏孩子,他只是暂时行为习惯比别人不好罢了,而这些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1、“反权威”的风气近年来不少知识青年,标榜自己是“个人自由”和“个人功利”主义者,在他们中间弥漫着一股反权威的风气。他们轻视或憎恨权威,甚至以打倒、消灭权威为荣为慰。每当别人引用权威时,他们便投以不悦的目光,责说:“这是诉诸权威,我们反对!”更极端的知识青年不只不信赖权威和不喜欢受权威的影响,甚至不愿意受到任何别人的影响,认为这样才能够充分发展一已的个性,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其实,要做到不受权威和任何别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2权威是什么?权威不会犯错误吗?他是真理的化身而不容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