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东城建国门,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高台,台上陈列八件精致的铜制古天文仪器.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北京古观象台.登上高台,细看天文仪器,不禁使人心驰神往.想当年,我们祖先就是利用这些仪器纵览星月、现象授时、修订历法的.随背岁月的推移,这些仪器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史遗珍,而古观象台也成为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4,(3):55
北京古观象台 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因体系完整、保存完好而驰名世界。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500年,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这在世界现存的古观象台中是一个奇迹。 北京古观象台遗有明清时代的巨大台体和台上清制的8件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台下是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殿堂内布有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览。一楼展室主要展出中国古代的天象纪事;二楼展室主要介绍我国古代的宇宙观,盖天说和浑天说,以及古代的星图;四合院中紫微殿…  相似文献   

3.
三百多年前,有一位对西方天文、数学知识造诣很深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很赏识他,并破格封他为钦天监正,主持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观测工作。如今古观象台上仍保存着他当年监制的七件天文仪。此人是谁呢?就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南怀仁,他来自遥远的比利时。比利时王国是西欧的一个小国,面积仅有30,519平方公里,人口985.8万;但由于它自古以来就是西欧交通和商业枢纽,又是欧洲日耳曼和拉丁两大民族繁衍生息的交界处。因此它在欧洲和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图从中国传统仪象的含义入手,并与西方古典传统的第谷天文仪器进行比较,探讨北京古观象台清代古天文仪器的来源。通过对《灵台仪象志》及第谷《新建天文仪器》的比较研究,可以肯定古台的清代仪象虽然假以"法象制器"的传统理念,但其确与欧洲第谷式的古典天文仪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联系。清代仪象在引进西方度制的同时,应用中国传统的铸造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5.
在17—19世纪,朝鲜主要通过汉译西方科技著作了解西方科技知识,朝鲜学者从《西洋新法历书》、《天学初函》、《天步真原》、《历学会通》、《律吕渊源》、《历象考成》等汉译著作中获取大量西方数学与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17—18世纪朝鲜对汉译西方历法与数学著作的引进,是朝鲜引进西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考古和经多次核实的调查材料,探讨壮族民间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认定壮族在没有创制系统的历法以前,主要通过观察物候和星象来定岁节时令,并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笼统纪时法来指导生产、安排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很多发明创造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当西方还处于落后的中世纪前期的“黑暗时代”时,处于汉唐时期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就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天文、历法、化学等学科,丝绸、陶瓷、铸铁、造纸等技术均雄居世界之首。到了宋元至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人创造的就占了58%。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17世纪中国历法改革的学术基础,《崇祯历书》的编译在17世纪西学东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天文历法和数学发展影响深远,它是汉译西方科技典籍中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广泛、作用最为巨大的一套学术著作。《崇祯历书》国际会议的主题是“《崇祯历书》——交流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北京古观象台(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国家天文台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并将举行冠名仪式.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 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华 《科技潮》2002,(9):36-37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是世界上使用年代最久、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数量最多而又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物。说起它的历史,要上溯到金代。金元时期的观象台北京地区设置天文台始自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袭宋制,立太史局,设候台,当时将宋朝在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置的主要天文仪器迁至中都(今北京),并由太史局修建了一座候台,贞元二年(1154年)把这些仪器置于候台之上,开始了观测工作。当时的候台遗址在今复兴门外白云观附近。  相似文献   

12.
据史籍记载,至少从宋朝始天文学即在宁夏兴起。西夏国天文机构始建于德明年间(1004~1032年),司天监、大恒历院、史卜院是其天文、历法机构,主事人员则被称为太史、日者、占者、术者。在《西夏书事》中曾记录了许多天象资料。西夏既采用宋朝历法,又创制了自己的历法。在明、清等史籍中,见有几十例发生于宁夏境内的天文现象记载,包括星  相似文献   

13.
藏族的传统天文历算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文章认为藏族传统的天文历算是以本土物候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相继吸收了印度时轮历的主要内容和汉地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及其他天文知识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历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的形成、壮大、发展,展示了在天象观测记录、历法编制、仪象制造、民间天文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对外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4,(9):111-111
索尼探梦科学馆”《Newton科学世界》缤纷科普大讲堂”2014年9月13日上午11:00的科普讲座题目为“流星和流星雨”.介绍流星和流星雨的概念、流星目视观测的方法和流星摄影。主讲人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回回天文历法在元代已开始使用.但未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论述了明清时南京回回天文工作概况:明初由回回天文学家马沙亦黑、马合麻等在南京将回回历法译为汉文;明代成立了回回天文研究机构,在南京雨花台建回回观星台;清初梅文鼎在南京的朋友马德称是马合麻的后人.他存有《四省表影立成》等回回天文历法著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不同,世界上大致分为两种思维方式:西方思维和东方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很多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概念的模糊性和精确性,认识的整体性和个体性,理解的直觉性和分析性,思考的圆形式和线形式四个方面。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差异,有利于中国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逸周书》和《左传》记载,东夷民族已有了以鸟名为官名的天文历法官员,《尚书·尧典》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能确定二分二至.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文为上述文献记载提供了证据,说明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对遗址的实际测量,发现了陶文的天文意义.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可追溯到5000a前,东夷民族天文学,是当时诸民族中较先进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19.
自三国至明代,黄道十二宫在中古中国广泛传播,留下了许多图像和文字记载,文献类别多样,有佛道教经文和画像、数术图文、医书、天文历法著作和类书、诗词等,它的功能包括用作坐标体系、推算吉凶祸福、供人祈祷攘灾、代表天象,而计量天象详细位置或历法的功能被二十八宿代替。其名称和图像基本与西方的内涵一致,但阴阳和双女两宫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汉化名称和图像。西方黄道十二宫以白羊宫为首、逆行次序、日月分类、阴阳分类与七曜配属的特征在中国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并与中国地支、星次、地域分野、方位等进行多样化的嫁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于1922年10月30日,当时设会所于北京古观象台。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中国天文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4年举行1次。学会设立秘书处,以协助秘书长开展日常工作。1935年中国天文学会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为其团体会员单位。中国天文学会与14个省、市天文学会和2个天文小组建立业务指导关系。学会拥有会员3154人,其中530人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1个工作组(基金)和11个专业委员会。主办有《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天文爱好者》等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