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3,(3):77-77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吉凶悔吝,产生于爻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通,起于因应时势:吉凶,以其守正执一无往不胜;天地之道,以其正昭示于人;日月之道,以其正明照天下。天下蠢动不已,以正而归于纯一。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12,(3):77-77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一们着重说明的是《易经》的产生与天道之间的关系。作为炎黄丁孙奉为圭皋的一郎万世经典,《易经》是先人解读宇宙、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必然联系的一部智慧总结。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08,(6):67-67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2):79-79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段话的本意是:拳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凶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缀以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  相似文献   

5.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而这正是本句所因承的两个前提。"赜"在前句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2):65-65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句话承接了前文所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上一句具体而微地说明了"象"的产生过程,由此定义了"象"的内涵;这一句则以类似的句式,说明了什么是"爻",以及"爻"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08,(5):57-57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上一句具体而微地说明了“象”的产生过程,由此定义了“象”的内涵;这一句则以类似的句式,说明了什么是“爻”,以及“爻”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小易 《科技智囊》2013,(1):73-73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段话的原意是: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昭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13,(6):73-73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这段话的原意是:天地之大德,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圣人之大宝,在于有着崇高的地位。"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指乾坤道物;德,可理解为性质、功能;生,即阴阳二物在不断交合变动之中的生化状态。若无此生化功能,就没  相似文献   

11.
文化     
小易 《科技智囊》2007,(4):65-65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相似文献   

12.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文!本章开始一句即上期所解读的内容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温故之后,从字面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前一节和本节之间总分的逻辑关系:前一节是综合来讲《易》之广、之大,而这一节则细分何为广、何为大。  相似文献   

13.
小易 《科技智囊》2007,(12):69-69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文!本章开始一句即上期所解读的内容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温故之后,从字面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前一节和本节之间总分的逻辑关系:前一节是综合来讲《易》之广、之大,而这一节则细分何为广、何为大。  相似文献   

14.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列贵贱者存乎位”,《易经》中多次谈到时、位的问题,尤其是从卦的本体而言,爻“位”是影响卦异的主要因素,位在上还是位在下就有贵、贱之分。在研读《易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更能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5.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  相似文献   

16.
正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预设立方位,圣人效此而成就天地之功能。人的智谋与卜筮所展现的鬼神之智谋结合,百姓助成其谋事。此句话中:"成能",成就其功能。"与能",参与其功能。"人谋",谋划人间之事。"鬼谋",占卜隐秘之事。这句话,从圣人和百姓两个角度,谈了《易经》的功用。对于圣人而言,心怀天下,让人民过上安详和乐的生活,是其职责。如何做到呢?这就要观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08,(4):61-61
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如果以章来区分的话,此句为第八章的章首。通览一下前面的文字,在此前的七章中,约略可以对主要内容做一归纳:前三章主要谈的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比如乾坤、阴阳、彖、爻、辞等而后四章是在基本概念基础上的系统推演,其中谈到了《易》的弥纶天地,又进一步推及人事,谈到如何成就圣人的盛德伟业,  相似文献   

18.
小易 《科技智囊》2012,(2):55-55
探赜索隐,钧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耍叠者,莫大乎蓍龟。 此句意在说明l、卦的作用和意义,联系上句来看,法象、日月都能存易经的法珲中找到对应,而对于人们更为关切的易经的人文川途,易卦更显现了强大的威力。探、索,探求、求索、探到;赜,前文谈到过,意思是深奥;隐,隐秘、隐微,这四个字的意思在《周易正义》中是这样讲的:探,谓窥探求取。赜,谓幽深难见。  相似文献   

19.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71-71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这句话是这一章的结尾,即以上前文所说的是四大圣人之道。联系上文,四大圣人之道是指此章开头所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1):81-81
<正>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彖辞,是裁断一卦之义也。爻,是效法天下万物之变动的,因此才有吉凶之产生而悔吝显现。"彖",彖辞,即卦辞,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卦辞,即裁断一卦的吉凶。彖,也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它来作断语的代号,表示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就像斩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彖之断语由何而来?由"材"而来。"材",即卦象的材料,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作为动词,它代表通裁、裁断之义。彖辞,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