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873年6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微弱的声音.这个意外的发现给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继续研究,终于发明了电话.这种在创造性劳动中偶有所得的现象通常被称作"机遇".在人类创新的历史中,机遇不仅对一般创新活动非常重要,而且对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很有价值.据统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被认为是机遇发现的成果比例为:物理为3.4%(3:86)、化学为1.3%(1:77)、医学和生物学为5.1%(4:79).由此可见,在创新中不可忽视机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品假想1954年人类第一次发射登月火箭失败,在火箭的坠毁地点有11人因“巴顿式电位差发生器”放电而死,而科幻杂志《宇宙奇观》编辑基斯由于当时恰好位于爆炸中心点,所以侥幸被冲击波冲到了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外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和基斯原来的世界很相似,但也有些许不同。比如这里已不用美元而改用信用券,宇航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往来于月球和火星。此时这里的地球人正与所谓“大角人”处于战争状态,人类英雄德贝尔和万能电脑麦克指挥着地球武装与之战斗。 基斯在到达的次日早晨试着去编辑部上班,却发现那里已有另一个基斯在工作。而在这个宇航已成为现实的世界里,《宇宙奇观》不再是科幻小说,而仅仅是冒险小说了。 基斯在这个世界里四处碰壁,在历尽坎坷之后,终于见到了人类英雄德贝尔。令他大为吃惊的是,德贝尔很像基斯原来世界里的科幻爱好者德贝尔巴格。难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德贝尔巴格所幻想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3.
1962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杜威·华生和克里克·威尔金斯等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阐明DNA分子结构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才开辟了生物学新纪元,一门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的尖端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就来谈谈华生其人,和他发现双螺旋的经过。 1928年4月6日,芝加哥南郊一个贫困家庭里,降生了一位男孩,这就是日后名闻遐迩的大科学家华生。他的父亲是收债人,不过这位老华生求知欲很旺盛,有着狂热的护鸟癖,他希望自己的儿  相似文献   

4.
贝尔定理和贝尔不等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惠川 《自然杂志》1996,18(4):240-24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瑟夫逊认为贝尔不等式和贝尔定理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哲学家斯塔普认为贝尔定理是“意义最深远的科学发现”,但贝尔本人却认为量子理论“是一个龌龊的理论”,这其中究竟有何奥妙?  相似文献   

5.
下火海     
《科学之友》2014,(4):70-71
这些从火堆里夹起来的铁片是湘西农村用来耕地的工具——犁口,经过炭火的烧烤,温度已经在700~800℃了,一切准备就绪后,当地人准备赤脚从这些滚烫的铁片上走过。血肉之躯真的能经受住烙铁的高温吗?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秘密?下火海这种古老的习俗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了。而这些准备在滚烫铁片上行走的人的身份并不普通,他们是当地的巫师,在走之前,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在背诵着一种神秘的咒语。仪式结束后,巫师光脚迅速从滚烫的铁片上走过,脆弱的脚底皮肤真的能够承受高温吗?看着巫师灵活的步伐,在铁片上如履平地,难道它真的掌握着不被烧伤的咒语吗?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27日凌晨二三点,文特森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他被一阵急促的门铃声惊醒。他极不情愿地穿衣起床,走到门口。通过门口的可视对讲机.他发现有两名警察站在他家的门口。文特森打开门,迷惑地看着两名警察。两名警察说:“文特森先生,您的车库潜入了小偷,他企图偷您的汽车,现在已经被我们擒获。”文特森笑了笑:“哦,谢谢你们呀!也得谢谢我那汽车上的静脉识别仪。”两位警察也点点头:“正是静脉识别仪报的警。”  相似文献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中华至理名言,常被引伸而广泛使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有其不方便的一面。 例如,宾馆楼层的服务员,手里常拎着一个标有房间号码和挂满一圈钥匙的大圆盘,要打开某个房间,得从中挑选对号的钥匙。时间一长,号码模糊不清,如果赶上有急事儿,如漏水、失火等,一时半晌找不准钥匙打不开门,说不定会误了大事。 如果一把钥匙能开多把锁,那就方便多了。服务员只需佩带好一把“总钥匙”,就可以打开所有的房间,而发给顾客的“分钥匙”却只能打开他自己房间的门锁,不能打开别的房间门锁。  相似文献   

8.
精子是1677年由荷兰人安托尼万·列文胡克首先在显微镜下发现的,50年后.德国人贝尔又首先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卵子,然而真正揭开人类繁衍秘密的是美国人麦克鲁格,他在1902年发现了决定性别的X和Y染色体,自那以后的100年里,科学家们对精子的研究从未间断.可是研究进展速度不快,直到最近一两年,精子的神秘面纱才被一点一点地揭开。  相似文献   

9.
洪明乾 《自然杂志》1995,17(4):208-210
这得从100年前说起.1895年威廉姆.伦琴无意中发现阴极射线管可以使一张涂有铂氰化钡的纸发光,即使把管子和纸分放在两间隔开的房间里也是一样.伦琴认为管子一定放射出某种具有穿透力的射线.他把这种未知射线命名为X射线.不久,他又发现如果让X射线穿过人手,射向一个涂有化学物质的屏幕,里面的骨胳就会清晰地显现在幕上.事实上,有史以来第一张  相似文献   

10.
“是。长官。”我觉察到他的异样.赶紧关上门.用胶布贴住房间里所有的监听器,然后把他引到洗手间:“老K,你放心,这里安全!你们发生了什么?”我压低声音。  相似文献   

11.
郑昊 《科学24小时》2009,(10):28-32
在法尔被巴勒温轰出房间的一瞬间,门“哐”的一声被关上了,只剩下我们这位倒霉的法尔先生在哪儿冲着门发呆。当屏幕右上角的时间显示为12时45分时.他的目光遇到了巡视至此的阿碧丝,他望了她一会儿,便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电现象。凡是有生命的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流。人体就是一座电波发射台,诸如生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呼吸心跳等,均是电子传递过程。如果生物体内没有电波,生命现象也就终止了。因此,生物电享有“生命的火花”之美誉。生物电是怎样产生的18世纪末的意大利解剖医学家及物理学家路易·伽伐尼,通过动物实验,最早记录了生物电现象,揭开了生物电之谜。他在解剖一只青蛙时,用一根短铜线与青蛙的骨髓接触,瑞用一块铁片缚在青蛙的腿上。当铜线和铁片连接起来时,发现青蛙的腿在颤抖…  相似文献   

13.
抽水马桶水声之谜 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寂静的冬日之夜。 突然,随着一阵紧张的敲门声,“咣当”一声门被撞开了。一群虎视眈眈的德国法西斯军人冲进了一间豪华的旅馆房间。与此同时,只听见旁边的洗手间内发出了“哗啦”一阵马桶冲水声。这两种声响仅仅相隔几秒钟。 房间里的人如释重负。德国人搜查了屋子里每一个角落,带走了几个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州大学 海洋生物学家凯 文·拉法特博士站 在海岸上,面对海 边生物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他看见的却是另一幕更加扣人心弦的 “大戏”。对他来说,真正好看的生命“大戏”的主角是那些生物表面之下的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寄生生物。凯文博士看着一群蜗牛说;“大约有40%以上的蜗牛感染了伪装起来使我们不容易发现的寄生生物。”他又指着雪花般飞落在岸上的海鸟说: “当这些鸟从洞里抓出蛤来吃时,蛤身体里的某些寄生生物便转移到了鸟的肠道里,没准儿鸟的肠道就会变成寄生吸血虫的大本营。” 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每一种生物都至少有一…  相似文献   

15.
200年前,德国医生弗兰士·安东·梅塞发现了“动物催眠术”。那时,他把催眠术描述成为一种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有用的液体”. 在第一种止痛药被发现之前,人们常常在手术前用催眠术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最近,在慕尼黑举行的第一届德国催眠术大会上,美国医生伯诺莱·W·牛顿宣布说,用催眠疗效治疗癌症非常有效(牛顿在洛杉矶他自己的学院里对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8):9-9
最新研究发现,在美国的旅馆里.除了卫生间的细菌污染程度很高之外,电视机遥控器和床头开关等也很脏。这不算大问题,因为你家里的这些东西也一样不干净。值得注意的是,旅馆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旅馆服务员使用的清洁车和清洁用具,尤其是拖把和吸水海绵,这意味着细菌被从一个房间带到另一个房间.  相似文献   

17.
徐俊培 《世界科学》2009,(10):34-35
如果光能穿过物体,而非反射回来,则人们就可通过“光线电话”进行交谈了。1880年,亚历山大·G·贝尔(Alexander G.Bell)曾当众表演借助光束通话的装置。贝尔的发明源自他的一项发现:将某些物质暴露在聚焦的闪烁光束下,这些物质就会发出声来—现在称之为光声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发现     
1916年夏.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波兰数学家施坦豪斯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和这浪漫氛围极不协调的谈话声:根号、测度、函数……当听到“积分”这个词时,他走向了谈话者。长椅上,一位面容清瘦的年轻人正在和别人讨论数学。施坦豪斯就这样发现了巴拿赫——他说:“巴拿赫是我一生最美的发现。”这一年,施坦豪斯29岁,巴拿赫24岁。在没有被施坦豪斯“发现”前,巴拿赫这匹千里马一直跑得趔趔趄趄:他出身贫苦.成年后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当数学家是他最大的梦想.为此他受尽磨难。但尽管他非常努力,可梦想却一直遥不可及,直到他遇到了施坦豪斯。  相似文献   

19.
在秋天的赛季里,有两匹马,星期天和戈尔,被公认是发挥最出色的.星期天轻松地获得肯塔基的冠军,戈尔取得了贝尔盟的桂冠.而在这两项比赛里,两匹马都取得了一项赛事的冠军,打成了平手.  相似文献   

20.
在秋天的赛季里,有两匹马,星期天和戈尔,被公认是发挥最出色的.星期天轻松地获得肯塔基的冠军,戈尔取得了贝尔盟的桂冠.而在这两项比赛里,两匹马都取得了一项赛事的冠军,打成了平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