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环境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大明 《科学》2007,59(3):14-17
生态安全涉及到国土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水安全、食物安全、人类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多方面。跨境生态安全,涉及到国家之间或国际区域之间的共同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涉及国家主权而成为敏感问题。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发展日益互相依赖,经济和跨境生态问题上升为国际区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纵向岭谷区的跨境生态安全与调控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国内外跨境生态安全研究综合的基础上,系统地判识了纵向岭谷区存在的跨境生态问题类型、分布、特点、驱动力,提出了综合调控体系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除沙尘暴外,中国陆疆地带目前所面临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在纵向岭谷区均有分布,较直接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水电梯级开发、公路建设和国际陆路大通道开发、河道整治和国际航运开发、坡地开垦和矿山开发;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陆地,只能影响地域上有直接关联的区域;在国际水道系统中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以境内的生态变化对境外产生影响为主;在沿边地带则以境外的生态变化对境内的影响为主,其中尤以境外生物入侵的危害严重、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需要从边境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生态安全阈值设定、跨境保护区建设、生物入侵调控、生态安全监控平台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法规建设、合作机制以及机构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构建跨境生态安全多尺度综合调控体系.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在现有多重国际区域合作中,加强跨境生态安全维护的参与式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成立区域跨境生态安全风险基金、促进国际跨境生态补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系统等.研究为维护该区的跨境生态安全、减少跨境冲突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国其他陆疆沿边地区的跨境生态安全维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表征。生态安全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人类福祉的状态。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出现退化趋势。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研究任务。笔者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安全的内涵,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关系及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位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东亚季风区 ,加上本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因而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较大 ,诸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的生态安全 .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问题,指出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应以人为主体对象,在流域、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开展动态评价;提出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不仅要考虑功能安全,而且要考虑结构安全,在评价方法上,要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综合和及早地反映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在此基础上,以云南纵向岭谷区为例,建立了包括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压力与状态响应指标在内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纵向岭谷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关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建设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独特而敏感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由于青藏高原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各区生态功能及区域问题也不尽相同,生态建设亟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脆弱程度、变化趋势及面临风险等特征,辨识出阿里西部、那曲中南部、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并流区等4 个生态建设的关键区;并在分析各区环境和生态特征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措施与建议,对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2009-2013)”执行三年多来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机理、生态系统服务区域综合研究、国家尺度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与生态安全等四个方面。最后概要介绍了项目的后续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8.
上海湿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宇  何美梅  赵斌 《科学》2006,58(5):48-51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的冲积平原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拥有广阔的湿地.是一座湿地面积占23.5%的海滨特大城市,被誉为湿地城。根据2004年遥感数据和海图数据分析,上海海拔一5米以上的湿地面积共有3030.74公里。。中国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的缔约国,在湿地保护方面承担着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的义务。长江河口是全球238个生态热点区域之一,且地处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中部。无论从湿地面积所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和湿地的类型.还是从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来讲.上海湿地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海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然杂志》2012,(5):246
<正>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国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分别在CSIRO-Mk3-6-0、EC-EARTH、HadGEM2-ES、MPI-ESM-MR和NorESM1-M五个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进行了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试验.基于该试验的集合结果,在对结果进行误差订正的基础上,本文预估了RCP4.5温室气体排放路径下21世纪末期(2069~2098年)中国及其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的柯本-特里瓦沙气候分类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当代(1981~2010年), 21世纪末期中国的气候型发生变化的面积比例为22%,其中青藏高原和秦岭-淮河一带变化明显,青藏高原地区苔原气候(FT)的范围大幅度收缩,中国半干旱(BS)和冬干温暖气候(Cw)的范围扩展,其中BS面积较当代扩张近20%;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的气候型变化更明显一些,总面积的24%将发生改变,其中以青藏高原和川滇-黄土高原的变化最大(40%左右),东北森林带次之,气候变化将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加大.  相似文献   

11.
与任文伟博士见面、交谈后,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吸引我的是他现在的研究课题“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区域生态安全近年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新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12.
江河 《科学之友》2006,(12):72-72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大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菜农不注意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运用较少。一旦农作物发病,又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违反农药使用规定,随意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没有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近年来,因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中毒的事件也常有发生。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5年产品质量抽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纵向岭谷区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向岭谷区(LRGR)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该区资源富集、环境复杂、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和生态承载能力差异较大,生态系统受到的扰动和变化显著,分析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从市级和县域两个尺度上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辨识区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各地州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区域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格局由北部、南部向中部递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均生态承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影响较大,主要驱动力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等指标,驱动力的空间变异决定了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傅开道  何大明  李少娟 《科学通报》2006,51(Z2):100-105
澜沧江梯级开发对下游河道泥沙过程的跨境生态效应,是该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开发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利用澜沧江和下湄公河上下游两个紧邻的干流水文控制站允景洪水文站和清盛水文站1987-2003年实测泥沙序列,进行含沙量月序列过程线对比以及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位于大坝下游的两站虽均受已建水库调节流量的影响,但两站的来沙响应趋势不一致,年序列线性回归拟合程度不高;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也表明了,两站泥沙除了上游的允景洪最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变化是下游清盛最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变化的原因以外,年平均、年月平均最小泥沙过程无明显因果关系.这些方面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澜沧江电站建设对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关于黄河源区和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径流影响的研究及其他有关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以及源区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黄河源区和上游年径流量锐减,它严重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量,并引起黄河下游在20世纪90年代断流天数的增加;并且还指出,黄河上游和源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降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锐减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源区降水强度的减弱对于黄河源区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的锐减也有一定影响;此外,本文还表明了从20世纪80~90年代到新世纪初黄河源区气温的明显上升并没有导致此区域蒸发量的太大变化,它对径流变化影响不大,但对此地区植被和冻土退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跨境水分配及其生态阈值与国际法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彦  何大明  甘淑  顾颖 《科学通报》2006,51(Z2):21-26
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案例,对跨境水资源国际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数据库资料、湄公河区域性国际协定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公平合理和不造成重大危害的分配原则、水资源分配指标体系和相关模式,判识该流域水资源分配最大、最小流量和水位等重要阈值;利用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目标信息,为保证流域生态环境用水和以各国境内产水量为基础,建立以水量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全局分配、项目分配和流域综合分配三类5种分配方案,比较各方案效益.结果表明:(1)全局分配方案可公平确定各国的用水额,但无法维护流域生态目标;(2)项目分配方案可满足大多数流域国需求,但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特别是防止三角洲盐水入侵)及越南的发展目标;(3)综合分配方案可满足预期内各国的发展需求和流域生态的可持续性,但利益获得者有必要提供补偿以体现跨境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披露:“中国耕地污染较严重.有10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仅仅过了三年.2000年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就翻了一番,增加到200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的1/5。又过了三年,2003年据中国基础研究网第212号香山科学会议——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学术会议的有关信息,中国土壤污染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已达6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阶段,是当前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话题。通过践行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绿色中国、低碳中国、优美中国与幸福中国,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实现路径。生态文明源于环保,又高于环保,环保是生态文明的主阵地。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多圈层环境系统与生态类型,对我国乃至亚洲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在青藏高原开展污染物跨境传输的科学考察研究,既是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需求.针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南亚通道"关键区,结合长期站点监测和短期强化观测,本文全面综述了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传输过程和机理,以及污染物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新认识.从历史趋势上看,青藏高原黑碳和汞等记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现快速上升,反映了亚洲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快速增多.从传输过程上看,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高空环流以及局地的山谷风是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重要途径.大气气溶胶-雪冰辐射反馈效应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外源污染物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业已凸显.未来研究中,亟待精确量化跨境污染物的输送量和影响范围,预测未来情景下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健康风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让会  黄青 《科学》2006,58(2):33-36
中国西部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神奇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但同时也面临着干旱的气候、贫乏的水资源、稀少的植被、荒漠化的土地、频发的沙尘暴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事实上,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度有过良好的状态。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开垦过度、人口剧增及自然条件变迁的影响,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区,脆弱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和推进西部干旱区生态建设,不仅对西部开发起着重大的作用,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