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向日葵幼花或胚珠培养出单倍体小植株与胚状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得田 《科学通报》1983,28(22):1399-1399
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迄今仅有八种植物通过这一方法培育出单倍体小植株。两年来,我们由向日葵幼花与胚珠培养诱导出单倍体小植株与胚状体。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葡萄花药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孜义 《科学通报》1993,38(5):451-451
三倍体植物可以产生无籽果实,这在果树和瓜类等经济植物上有很高利用价值。近年来利用胚乳培养已从一些经济植物中获得三倍体植株,并开始用于生产,认为是育种工作中一条新途径。葡萄胚乳培养尚未获得再生植株。在其它植物中通过花药培养能诱导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植株已有报道。葡萄花药培养已历时20余年,虽有一例诱导出单倍体植株,其证据尚不能令人信服。不少学者认为葡萄单倍体受致死基因控制,不能再生出单倍体植株。葡萄胚乳培养未获得三倍体植株。我们通过葡萄花药培养成功地诱导出三倍体植株,这对于开展无核葡萄育种、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频率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之征 《科学通报》1983,28(5):300-300
油菜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通过油菜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可快速获得纯系,还可用于细胞诱变及细胞工程等的研究。自1975年以来,国外研究和发展了从油菜花药直接诱导花粉胚状体的技术,胚状体的诱导效率(胚状体数/接种花药数)最高达到126%左右。我国过去曾有一些单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诱导油菜花粉植株成功,但尚未见研究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培养方法和程序做了较大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胚状体诱导效率(可达800%以上),超过了现已报道过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徐速 《科学通报》1981,26(12):756-756
近年来,我国应用花药离体培养诱导花粉植株,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牧草方面报道极少。我们于1978年开始研究苜蓿花药离体培养,现已成功的获得了苜蓿花粉植株。这为苜蓿育种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绛云 《科学通报》1981,26(21):1344-1344
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单倍体育种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果树上进展较为缓慢,仅得到柑桔、葡萄、草莓等单倍体植株。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获得苹果单倍体植株的报道。 我们从1979年开始进行苹果花药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4,19(9):409-409
应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植物,是近年来实验植物学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这项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1964年Guha和Maheshwari在离体培养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的花药时发现花药的药室中生长出胚状体,他们在1966年进一步确定这些胚状体是起源于花粉的单倍体。在离体条件下,花粉改变正常的发育进程转向产  相似文献   

7.
从海带雄配子体培养出大孢子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本禹 《科学通报》1979,24(15):713-713
在海洋大型海藻单倍体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报道,如日本Yabu报道了海带的雌配子体可以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小孢子体,但未从海带雄配子体中培养出小孢子体来。方宗熙等发表了从海带的雌配子体孤雌生殖得到只产生雌性后代的孢子体,并推测由海带雄配子体长  相似文献   

8.
孙洪涛 《科学通报》1979,24(20):948-948
亚麻花药离体培养,虽然国内外有些研究者进行了不少工作,但到目前还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我所从1975年开始对亚麻花药进行培养研究,1978年8月获得3株无根花粉植株。1979年3月又获得21株绿色花粉植株(其中已有11株生根)。检查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16  相似文献   

9.
冯玉生 《科学通报》1981,26(3):180-180
豆科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国内外虽有一些研究,但成功的较少。至于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l)花药培养,目前还未见成功的报道。我所1979年开始对紫云英花药培养进行初步研究,当年获得了愈伤组织和花药植株(图1)。  相似文献   

10.
槐树花药培养并获得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喆之 《科学通报》1993,38(3):266-266
近年来,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将木本植物的单倍体细胞诱导获得纯系后,可在一两年内完成近百年中难以完成的树种纯化,从而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并将有利于对其遗传特性等基础问题的研究,因此,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及单倍体植株的诱导等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今,已从杨树、橡胶树、枳壳和枸杞等20多个树种中获得了花粉植株.槐树是我国、日本及朝鲜等国的主要行道树种之一,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并可药用,其花药的组织培养及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水稻耐低磷有关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凤  郑先武  米国华  何平  朱立煌  张福锁 《科学通报》1999,44(23):2514-2518
选用水稻窄叶青8号、京系17为亲本,通过花培养产生的127个加倍单倍体群体,建立了含137个R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利用此遗传图谱对低磷胁迫下植株总于物重,根干重,冠干重及吸磷量和磷利用效率控制基因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2.
1973年以来,我们以甘兰型胜利油菜作供试材料,用白菜型朱砂红油菜的花粉给胜利油菜的去雄花朵进行延期授粉,得到了少量孤雌生殖的油菜种子。将上述种子播种后,长成了孤雌生殖的单倍体油菜植株。用0.2%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理单倍体的幼苗,并用优良的栽培条件培育,促使其二倍化,提高其结实性,再通过“套袋”自交,获得了少量的纯合自交种子。由此培育成了孤雌生殖来源的油菜自交系3529。孤雌生殖来源的油菜自交系,由于在单倍体世代淘汰了有害的隐性致死基因,且遗传性较纯合,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快速选育早熟、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从1971年开始协作进行水稻单倍体育种研究。单倍体育种法就是通过培养杂种一代的花药,诱导花粉形成单  相似文献   

14.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延国 《科学通报》1989,34(9):693-69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主要禾谷类粮食作物,其原生质体培养一直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直到最近才有第一篇有关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原生质体再生成小植株的报道。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已从幼穗切段起始的愈伤组织分离的体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分化成了小植株。  相似文献   

15.
提高小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华 《科学通报》1990,35(9):697-697
自1964年诱导单倍体成功以来,不仅在常规遗传育种方面取得很大成效,而且与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结合越加紧密。其中花粉培养再生体系,比原生质体培养更适于进行基因转移、诱变,筛选等。 在禾本科,大多数种类的培养效率仍不适应这种趋势,亟待提高。通过增加花药培养的再生频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绿苗产量尚待  相似文献   

16.
安利佳 《科学通报》1990,35(15):1180-1180
人参(Panax ginseng)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关于它的离体培养研究,已有许多报告。Butenko等(1968)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中的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Jhang等和Chang等对人参进行了组织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杜令阁等通过花药培养得到了人参花粉植株,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程强等对人参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并获得愈伤组织。关  相似文献   

17.
郭光沁 《科学通报》1990,35(6):480-480
粮食作物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作为其遗传转化操作的技术基础一直在世界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三家报道了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小植株;但这些报道中再生小植株均是通过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并继续生长至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状体  相似文献   

18.
用花药培养法诱导马铃薯产生双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戴朝曦 《科学通报》1982,27(24):1529-1529
由生产上广泛栽培的四倍体马铃薯普通栽培种 Solanum tuberosum L. (2_n=4X=48)诱导双单倍体植株(2_n=2x=24),对于马铃薯遗传规律的研究以及马铃薯育种工作,特别是对于实生薯的利用以及通过远缘杂交引进新种质等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马铃薯花药的培养方面,虽然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有过关于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叶片质外体pH降低是铵态氮改善植物铁营养的重要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春琴  张福锁 《科学通报》2003,48(16):1791-1795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 以硝态氮为对照, 研究了铵态氮对向日葵叶片(Helianthus annuus L cv Frankasol)质外体pH和可溶性铁的影响, 探讨了铵态氮改善植物铁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铵态氮通过降低叶片质外体pH和提高新叶质外体可溶性铁的浓度来改善缺铁植物的铁营养状况. 铵态氮处理的缺铁植株新叶质外体、细胞汁液和木质部汁液中铁的浓度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 新叶未出现缺铁黄化症状. 新叶质外体pH受氮素形态的影响较大, 不供铁时, 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植株新叶质外体pH分别为6.15和5.94, 供铁时, 新叶质外体分别为6.43和5.50. 初生叶质外体pH不受氮素形态的影响, 均在6.25左右. 供应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缺铁植物木质部汁液pH分别为5.72和5.49, 供铁使木质部汁液pH分别提高了0.27和0.16个单位.  相似文献   

20.
烟草合子离体培养再生可育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解-研磨法分离烟草合子, 以受精后的烟草胚珠作为饲养系统, 通过微室培养技术成功地诱导了烟草合子的离体发育, 并经器官发生途径再生可育植株. 研究表明, 选择烟草品种SR-1为材料, 采用MS大量成份附加KM8p微量元素及其他成份为基本培养基, 以授粉后120 h的胚珠作为饲养系统, 可以诱导授粉后108 h的合子80%以上发生一次分裂, 接近10%的合子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可育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